小时候看过的外国电影

晓丝看你好 2024-11-07 03:11:37

1976年我上小学,跟着大人去看露天电影,那时候文化生活很单调,能看场电影对生活在陇东十八线小镇的人们来说,就是一场精神大餐。看电影也是个体力活,需要自己带板凳,有时候要走好几里地。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印度电影《流浪者》影片跌宕起伏的情节,载歌载舞的表现手法,使观众在观赏过程中充满新奇与激动。随着影片的热映,年轻人们纷纷模仿剧中角色,身穿喇叭裤,甚至将头发烫卷,手持录音机,口中哼唱着《流浪者》主题曲,成为当时年轻人最时髦的打扮。还有《大篷车》这部电影将独特的民族风情发挥得淋漓尽致,一言不合就开始又唱又跳,欢乐至极。影片中,观众们可以欣赏到印度影片特有的大段歌舞表演,以及跌宕起伏的剧情发展,惊心动魄的打斗场面,善恶之间的较量,富有传奇色彩的吉卜赛人生活,以及充满幽默元素的片段。

最让我震撼的是前南斯拉夫《桥》《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当时的感觉就像如今看好莱坞大片,现在还能随口说上几句经典台词: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

“是啊,暴风雨就要来了。”

“看,这座城市,它--就是瓦尔特!"

“可惜了,真是一座好桥啊!”

看过 朝鲜电影有《火车司机的儿子》、《看不见的战线》等,一个特务躲在墓地里。好像坏人都喜欢躲在那里。他的妹妹,也是一名潜伏特务,去和他接头。在一个废弃的墓穴里,特务狼吞虎咽地吃着他妹妹带去的一包桃酥,让我十分眼馋。《火车司机的儿子》里,敌人眼看就要追上来了,可是主人公还在那里絮絮叨叨地说个没完,观众都急得跺脚,大骂:还不快跑,干脆让敌人打死算了!

后来还看过《佐罗》和日本电影《追捕》,如今这两部电影的主角都已经作古了。

0 阅读:1

晓丝看你好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