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不会被AI取代的4个专业,第1个最稳定,第4个性价比高

张先生说知识 2024-09-25 15:49:24

这几年,人工智能可谓风头无两,因为,一夜之间,似乎AI就有了挑战人类的能力。

那么我们这代人,是否真的会迎来与AI的直接竞争呢?其实这事既没有这么悲观,也没有这么乐观。

AI与人类思维最大的差别在哪里?

包括chatGPT,以及国内的一众AI模型,刚一问世的时候,给人们带来的无限惊艳,尤其是在文学,美术的创作领域,让人类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原本,人们认为在人工智能时代最为安全的职业,就是创作型的职业,比如作家,画家,音乐家,但没想到AI诞生之后,居然最先影响的就是创作者。

但是,实际的情况真的如此吗?

其实,从最近几年AI模型不断更新迭代之后发展的路径来看,创作者领域并没有像人们之前想的那样受到颠覆。

艺术创作仍然具有很高的技术壁垒,尤其是高端的,精品的创作,AI仍旧完全没有任何竞争力。

为什么AI的发展并没有像人们想像的那样摧枯拉朽呢?

其实原因非常简单,这是因为AI的“思维”模式跟人类的思维模式,至少在当前阶段上是完全不同的。

以艺术创作为例,创作本身并不是简单的针对已有的事物进行解构,而是在已有的事物的基础上进行创造。

解构和创造,一词之差,相差的却是十万八千里。

AI截至目前,仍旧处于解构的阶段,什么意思呢?

就是通过大数据搜集到所有能搜集的数据,资料,然后针对这些已有的数据和资料,进行重新编辑,因此,理论上说,AI创作的作品,并不会有超脱人类思维的东西存在。

而人类创作则并不完全依赖已有的认知,事实和事物,人类总是能够在已有的东西之外,创造出原本没有的东西。

这并不是说AI不如人类,而是两者之间的思维方式具有本质的不同。

AI的学习和迭代,更像是让自己编辑出的内容更像人类,而人类的学习和迭代则是努力让自己创造出原本没有的东西。

这不仅仅是在艺术创作领域,在任何领域两者都有着这样的思维差异。

所以,我先说结论,只要AI还没有模仿出人类的思维模式,那么AI就不可能完全取代人类。

自我意识是思维升级的核心

事实上,AI是否能够进化成具有自我意识的工具,这是AI是否能够与人类展开真正竞争的关键所在。

自我意识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需求的产生。

AI截至目前,仍旧是机器,没有自我意识,只会执行人类给予的指令,其优势在于高效。

比如你让AI去汇总某个数据,它从公开资料里寻找到数据的速度绝对比人类更快,你让AI写一篇小文章,只要你告诉他文章的主旨,你的需求,AI写一篇文章所需要的时间几乎是0。

AI完成上述任务的效率,是人类远远所不能相比的。

这就是为什么说,AI已经开始替代人工的原因,因为一些基础性的,重复性的,不需要创造能力的工作,使用AI远比使用人类更加高效和低成本。

但是这种替代,截至目前还是一种低级的替代。

举个例子,人类为什么会发明工具呢?因为在工具诞生之前,人类的工作效率十分低下。

比如要种田,想要松土,在没有工具的时候,只能依靠手脚去处理,不但低效,而且非常辛苦。

假若人类没有自我意识,那么对于累是没有概念的,对于低效也是没有概念的,他只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断的重复这个工作。

正是因为人类拥有了自我意识,才会知道想要不那么累,想要更加高效,那么就必须做出改变,这就是需求,有了这个想法之后,就会开始寻找和创造,最终制造出了锄头,很显然锄头对于远古时代的人类而言,是原本不存在的东西。

这个创造的过程的根源就来自于自我意识。

很明显,现在,AI就处于尚未觉醒自我意识的阶段,不管人类给出的指令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有更高效的手段去解决问题,这些都不关AI的事情,他只会单纯的执行自己收到的指令。

但未来一旦AI具备了自我意识,那么AI就会知道自己当前的处境是拥有改善的机会的,这个时候依靠AI极其强大的学习能力,那么其创造能力将会被开发到巅峰。

这才是AI对人类社会最大的威胁。

当然,人类的大脑的运行机制,截至目前,还没有完全被理解清楚,人类对自己的认知也远远没有达到完全清楚的地步。

想要让当代的工程师,生产出完全跟人脑一样的思维能力的人工智能产品,还为时尚远,甚至即便是人类已经剖析清楚人类自己的运行方式,想要以人工复刻的手段完全复制,也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所以,这就是我说到的,人工智能与人类的竞争,对于人类来说,没有那么悲观,至少,在短期内,或者说我们这代人,有限的生命里,人类被人工智能完全替代,并不大可能。

人工智能时代,对于人类也没那么乐观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的确带来了一些冲击,但是这种冲击仍旧体现在基础工作,重复性工作的领域中。

事实上,这种替代跟人类历史上的几次工业革命,没有本质的差异。

比如,第一次工业革命,机器开始替代手工,以纺织业为例,原本需要人工去织布,在工业革命时代,机器代替了人工织布。

因此,当时手工作坊大规模消失。

但是机器代替了织布的手工作坊的同时,又创造了生产线上的新的工作岗位。

因为机器虽然更加高效,但仍旧无法完全替代人力,还是有很多辅助性的工作需要人类来处理,比如线没了,需要人工添加,不同花色的布料,需要人工去调整不同的工序。

原本从事手工作坊织布的工人,理论上就转换为生产线上的工人。

机器替代了一个工种,又创造了额外的工作机会。

那么同样的AI的出现,必然也会重创一些行业,一些工种。

比如经典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提到的金融交易员,这个岗位在以往是需要人力来操作的,但是现在这个执行操作指令的工作完全可以交给AI去解决。

因此,势必会造成证券公司大量裁撤交易员岗位。

这个是已经实际发生的事情。

但是,人工智能时代,关于AI研发,AI维护的岗位势必又会增多,整个社会对于人力的总需求实际上未必真的会减少,只不过在运用不同工具的时候,人们需要更新自己的技能包。

人工智能时代,有些岗位消失了,一定有另外的岗位会诞生,至于哪些岗位会消失,哪些岗位又会出现,仍旧是未知之数。

如果非要在现有的职业中去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或许以下几个职业能够在人工智能时代具备一定的竞争力。

其一是医生,其二是服务类行业,其三是艺术类行业,其四是销售。

我认为上述职业,在人工智能时代仍旧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甚至是竞争壁垒。

尤其是最后一个,销售,销售所要面对的正是活生生的人类,事实上,这几年,直播带货领域的头部主播,没有一个是AI,而全部是活生生的真人出镜。

真人出镜,真人销售,人在销售领域的竞争优势不是体现的很明显吗?

0 阅读:0

张先生说知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