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毛泽东领导长沙泥木工人大罢工!掀起湘区工人运动澎湃浪潮

易逸尘阿 2025-03-21 09:59:55

现今的长沙市宝南街,在湖南省内享有盛名,街道两旁店铺密布,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呈现出一片昌盛景象。人们手持最新款式的手机,步履匆匆,对这里的历史或许并不知情。回溯至103年前,此地曾掀起了一场震撼长沙乃至全省的重大事件——长沙泥木工人大罢工。这场罢工是在毛泽东的直接指挥下发生的。

追溯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其核心任务转向了组建工会及引领工人运动。到了1922年9月5日,长沙泥木行业工会在宝南街的鲁班庙正式宣告成立。会上,通过了由毛泽东拟定的工会章程,并选举产生了41名委员,其中共产党员任树德当选为委员长,易礼容则担任秘书职务。随后的10月24日,包括毛泽东、任树德在内的12名工人代表,与省政务厅进行了谈判并取得了积极成果。次日,泥木工人提出的关于营业自由及薪资增加的诉求得到了官方的批准,标志着此次罢工行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1922年,毛泽东于长沙发起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泥瓦匠罢工行动。当时,政府在推进建设项目时,常采取强硬手段,迫使大量泥瓦匠进行无偿或低薪劳动。这些泥瓦匠本就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每天的收入微不足道,连基本的生活需求都难以满足,普遍处于极端贫困的状态,生活困苦,令人同情。

毛泽东敏锐地认识到这一群体的困境,针对罢工事件,他确立了清晰且恰当的主要目标。他向长沙县行政长官提出,应正视并尊重泥木工人的权益,赋予他们经营自主权,同时建议将工薪调整至三角四分,这一在当时看似不起眼的请求,实际上是对工人尊严及基本生活需求的重大保障。

1922年10月6日,罢工行动正式启动。为了这次抗争,毛泽东四处活动,努力争取社会各方的支持。与此同时,长沙的《大公报》扮演了关键角色,每日详尽报道罢工进展,使公众能够注意到这一群体的困境与要求。然而,长沙县行政长官的反应却十分强硬,对工人们合理且正当的诉求完全不予理会,拒绝作出让步。

10月23日,工人们积压已久的愤怒终于彻底释放,他们涌入县政府大楼。毛泽东也亲自参与到这次行动中,他脱下长袍,换上工人的短上衣,毅然走在队伍前列,和工人们共同抗争。他发出哨声作为信号,工人们随即响应,口号声此起彼伏,现场氛围热烈且充满斗志,彰显了工人阶级团结一致、勇于对抗权威的坚定力量。然而,县长却始终避而不见,导致双方形成对峙状态。无奈之下,湖南省政府最终介入,提出进行“调解”,并承诺次日与泥木工人代表进行协商。

10月24日,毛泽东与几位工人代表一同前往省政务厅,与厅长进行协商。起初,厅长对工人代表颇为轻视,态度显得高傲。然而,毛泽东凭借条理清晰的论述和沉稳的表现,逐渐使厅长变得不安。他精准地指出了当局政策中的矛盾之处,并严肃地阐明长沙县的行为与“湖南省宪法”严重不符。这次协商持续了三个多小时,在舆论的强大影响力和毛泽东有理有据的争取之下,厅长最终妥协,同意让泥木工人向省长赵恒惕提交一份报告,由省长来做出最终决定。

长沙泥木工人发起的大规模罢工行动,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此次罢工汇聚了超过六千名工人,共同构成了不可小觑的力量。这揭示了一个事实:面对不公,个体的声音往往微弱,唯有团结一致,采取集体行动,方能吸引社会的广泛注意,进而推动问题的解决。同时,有效利用媒体平台,公开表达自身诉求,也是增强斗争力量的一种方式。此外,工人们提出的诉求具体且合理,他们要求享有营业自由,并将工价调整至三角四分,这一要求并非无理索取,而是基于工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及当时的社会经济实际。在历史的洪流中,此类斗争不仅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也逐渐提升了工人阶级的地位,为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事业增添了光辉的一笔。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