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边疆到朝堂——清乾隆朝,出将入相的阿桂的卓越贡献与历史地位

火耀西南 2024-07-28 03:49:47

文/编辑:nirvana

在《清史稿》中,乾隆朝时期出将入相的阿桂,作为为数不多的几个单独立传者,最后的结语可以说是极尽褒扬之能事,最后感叹道:“岂不伟欤?”

的确,乾隆朝由于战事不断,诞生了一大批名将,比如傅恒、兆惠、福康安、海兰察等等。但是没有人能享用一个“伟”字。

和珅,乾隆晚年可以说是对其极端宠信,而和珅更是常以皇帝的代言人自居,因此朝中大臣很少有人敢对他不敬。但和珅也有不敢得罪的人,那就是阿桂。

在昭梿《啸亭杂录》中这样记录到:

“阿桂和和珅都是乾隆时期的重要大臣,分别担任军机大臣多年。

虽然他们同朝为官,但两人关系并不融洽。

阿桂为人正直,而和珅则以贪婪和权谋著称,因此他们的品行、作风完全不同,像薰衣草(象征美好)和莸草(象征恶臭)一样不相容。

在朝见皇帝商议政事时,阿桂会刻意与和珅保持距离。他总是站在离和珅十数步远的地方,独自一人,神情严肃。

如果和珅走过来与阿桂谈论政事,阿桂也只是随意应对,从不改变他刻意保持距离的做法。这种行为表明阿桂对和珅的鄙视和排斥态度,即使在面对皇帝的时候也不掩饰。”

有意思吧,那我们今天就来好好说说这个乾隆朝首席内阁大学士和首席军机大臣——阿桂。

阿克敦

阿桂的家族是满洲八旗大姓“章佳氏”的一支,以地名“章佳”为姓氏。但直到阿桂的父亲——阿克敦时期,才让家族走进了清廷权力高层。

阿克敦,出生于康熙二十四年,对于崇尚弯弓骑射的八旗子弟,当时很多人是鄙视学习汉族文化知识的。但是阿克敦不然,他对汉族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常常沉浸在汉族的经典文献中,研读《论语》、《孟子》、《诗经》等儒家经典,并对汉族的历史、文学、哲学等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

康熙四十八年的时候,阿克敦参加科举考试,并且成功考取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

之后的阿克敦,靠自己的才学之名深受康熙帝的赏识。

康熙五十三年康熙还专门发布特旨:“阿克敦学问好,前典试声名亦好,著授侍读学士。”

康熙五十六年,阿克敦双喜临门,九月的时候,他的儿子阿桂出世,而十二月,他又第一次作为国家使节出使朝鲜。

雍正年间,阿克敦还短暂的做过一段时间的武将,后官至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等从一品大员。除了三次作为外交使节出使朝鲜,还两次出使准噶尔。

作为家中独子,在阿克敦的熏陶下,阿桂很早就开始接受文化教育。又在雍正十年入官学读书,十八岁时补为廪膳生,十九岁时选拔为贡生。

作为清朝的三朝元老,乾隆元年,刚刚成为贡生的阿桂以父荫授大理寺寺正上学习行走,也就是借调到最高法院工作了。

工作之余,阿桂仍然积极备考,两年后,阿桂考中举人,于乾隆四年补授兵部主事。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阿桂顺风顺水,步步高升,先后在兵部、户部、吏部工作。

但是,一个年轻的官二代,顺风顺水太久了,也未必是件好事。接下来,打击就来了。

乾隆年间,大小金川土司,特别是大金川土司,随着自身势力的增长,急欲进一步扩大地盘、扩充人口、增加资财,不断在周围寻衅滋事。于是在乾隆十二年,清军出兵攻打四川大小金川。

次年,阿桂随兵部尚书班第到金川军营办事,因为此战进展得非常不顺,时任川陕总督的张广泗被治罪,而阿桂也被提督岳钟琪弹劾,说他勾结张广泗,蒙蔽经略讷亲。

所以,阿桂被押送刑部进行审讯。

好在最后乾隆体谅其父阿克敦年迈,家中又只有这一独子,所以对他格外开恩,说阿桂年少无知,要不还是对他网开一面吧。就这样才把事情给按了下来。

直到乾隆十五年,阿桂才重新出来工作,做了一个吏部员外郎,当然很快,他又调军机处,毕竟能力还是有的,随后他又任江西按察使,乾隆十八年任内阁侍读学士。

在乾隆二十年以前,阿桂虽然小有挫折,但是仕途总体上还是顺利的,凭借其自身的才华和背景,他迅速恢复并继续升迁,在官场中开始具备了较强的适应能力和一定的领导才能。

阿桂真正开始建功立业,开始自己的戎马生涯,是从乾隆二十年开始的,那一年,他三十八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

乾隆十年,准噶尔部的首领丹策去世,引发了准噶尔部内部的权力斗争,他的三个儿子为争夺汗位展开了激烈的内部争斗,使得汗国四分五裂,力量大减。

乾隆一直在等,等一个完成康熙、雍正两朝尚未完成的事业。

这一等,就是十年,乾隆认为出兵时机已到,于是提出了进剿准噶尔部的想法。

谁知这个提议,遭到了众臣议论,纷纷表示不赞成出兵西北。

此时的阿桂却挺身而出,力排众议,拥护乾隆帝的平叛主张,并恳求投身西北战场,这让乾隆非常高兴。

随后,阿桂奉命前往乌里雅苏台交付密诏后,留在军营协助靖边将军,办理军务,传递军事文件。

次年由于他的父亲阿克敦病逝,阿桂回京服丧。

丧期结束后 ,六月,阿桂署镶蓝旗满洲副都统。七月,受命赴北路军营,因其办理事务非常给力,得到了蒙古亲王、定边副将军成衮札布的大加赞赏,所以很快就被升为了参赞大臣。

特别是在准噶尔叛军主力被消灭,内部离心之际,阿贵亲率军队,追击企图逃入俄国的准噶尔辉特部首领舍楞和其他残余分子,这件事让乾隆对其非常满意,对其进行了表扬。

谁知就在一个月后,军事经验还不丰富的阿桂就因为舍楞最终还是逃入了俄境,让其遭到了乾隆的斥责。

当然,这样的斥责,远不如乾隆对他在清缅之役时候的强烈不满来得那么猛烈。

对于一个初涉战争的人来说,这次的斥责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尽管最终舍楞逃脱,但阿桂的行动显示出了他作为一名将领的潜力和能力,这点,乾隆自然也是看在眼里的。

这不,考验阿桂的机会又来了。

在明清时期,西域伊斯兰教中有两个相互敌对的派别,一个叫黑山派,一个叫白山派。其实这两个派别都是和卓家族的,只是因为政治上的斗争而导致的分裂。

在明朝中期的时候,黑山派和卓率先来到天山南路传教,后来,白山派的也进入天山南路传教。

对于势力最大的白山派首领和卓玛罕木特和他的两个儿子以及黑山派首领和卓丹尼尔,策妄阿拉布坦则干脆要求全部擒押到伊犁囚禁起来。

与此同时,许多白山派和黑山派的维吾尔信众,也被随同和卓们一道强迫迁往伊犁为准噶尔贵族们种地、服役。而其中白山派首领和卓玛罕木特的两个儿子就是后来被称为大小和卓的波罗尼都和霍集占兄弟。

乾隆平定了准噶尔,新疆正式归入了大清的直接统治之下,大小和卓得以逃脱,而后相继投奔清军。

清军让波罗尼都回天山南路招降回部,让霍集占留在伊犁管理回人。

波罗尼都在清廷的帮助下,很快就整合了白山派的人马,控制了天山南路的大部分地区。

清军见准噶尔部已灭,遂决定将大军撤回内地,只是在天山北路保留了很少一部分兵力,见此良机,霍集占兄弟却立即纠集人马开始进行武装叛乱。

当得知波罗尼都和霍集占两兄弟反叛的消息,乾隆大怒,封雅尔哈善为靖逆将军,带索伦兵、吉林察哈尔兵、绿旗兵、新归附的厄鲁特兵、回兵合计约 8000 人前往平叛。

又命令当时正在天山北路清剿准噶尔残部的定边将军兆惠,完成清剿任务后随即南下,汇同雅尔哈善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此时的阿桂被派往西路副将军富德军营效力,随军开赴新疆。

在这次军事行动中,阿桂表现得很好,在大败敌军后又长驱直入,紧咬残兵,并在伊西洱库尔诺尔围住了叛军主力,导致了叛军最后的覆灭。这一战,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大小和卓逃入巴达克山后,富德、阿里衮分兵两路,进入巴达克山境内追击,而后派人前往巴达克山都城牌租阿巴特,与巴达克山掌权的素勒坦沙会面,要求帮助清军捉拿大小和卓。

起初,素勒坦沙一方面见清军势大,不敢违拗;另一方面又顾念波罗尼都、霍集占的和卓身份,不愿意擒拿 2 人。

然而,霍集占却在牌租阿巴特附近劫掠村庄,胡作非为,甚至要“谋袭巴达克山之国”。素勒坦沙一怒之下出兵将霍集占兄弟 2 人捉住关押。

不久,素勒坦沙派人告知清军,称已将大小和卓处死。

富德要求素勒坦沙将 2 人尸首交给清军。素勒坦沙请清军派人查验尸首。清军查验后,确认一尸确系霍集占。又经多方调查,确认波罗尼都已身死,其尸被仆人盗走。

至此,清军平定了天山南麓霍集占兄弟的叛乱。阿桂立下了赫赫战功,乾隆帝看到捷报后,兴奋异常。

平定准噶尔部和回部的分裂叛乱,统一天山南北,最终,解决了清朝西北的严重边患,对国家统一,维护西北边疆的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战争结束后,阿桂出任阿克苏办事大臣,在他办理善后事宜之时,他向朝廷提出了从南疆各地抽调农民和士兵前来伊犁恢复农业生产的建议。

乾隆对此很重视,很快批准了阿桂的计划。

伊犁,本来是我们西北边疆一块美丽富饶的宝地,但是因为长期的战乱,已经是人烟凋敝,野兽出没,生产几乎处于停顿状态。

阿桂当然也知道恢复生产是守卫边疆的重要环节,但是第一件事情就难住了他,那就是这么多人,粮食确实是个大问题。

于是阿桂在乾隆二十五年春之季,就及时带领着各族居民,顶风冒雪从阿克苏赶赴伊犁,开始了屯垦。

阿桂抓住了春播季节,一面修建屋舍,一面抓紧生产。就在当年,伊犁的屯田就获得了丰收,一举解决了当地军民的粮食问题。

乾隆接到阿桂的报告后大喜,次年,又从乌鲁木齐抽调了500名军士,从南疆再次招募了一批农民前往伊犁进行屯垦。

阿桂将他们安置于伊犁河两岸加入生产大军,第二年,又是一个大丰收!

这一年,还有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落实了下来,那就是阿桂上奏,经乾隆亲自拍板的伊犁北岸建城计划,三座城池相继开建,其中绥定城和宁远城更是乾隆亲自赐名。

到了乾隆四十年的时候,伊犁将军伊勒图在给朝廷的汇报中,提到了由于连年丰收,仓库存粮已经高达五十多万石。

可以想象军屯这件事对于戍边,维护边境稳定是一件对么重要的事情。

阿桂的办事能力给乾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阿桂的称谓也从阿克敦的儿子,变成了能臣阿桂。

乾隆26年,清廷根据更换制度,决定调阿桂回京。随后被授予军机大臣,并加太子太保衔。

随后的几年,乾隆又多次派阿桂前往伊犁处理叛乱和屯垦事宜。

乾隆32年(1762)2月,阿桂被授为伊犁将军,那年,他刚刚五十岁。但就在这时,另一件事,让阿桂从北疆突然就调到了南疆来了。原来,缅甸那边,事情越来越难办了。

乾隆年间的清缅之役是清乾隆年间与缅甸贡榜王朝进行的一场战争。这场战役发生之际,均为两个王朝最鼎盛时期,双方前后交战达4年之久。

在阿桂前往云南之前,清缅之战已经打了三年了,战局非常不理想。

傅恒

乾隆很不高兴。去年,连自己的女婿明瑞都阵亡了。于是,乾隆这次一发狠,又任命自己的内弟傅恒为经略,掌管军政,同时,派阿桂、阿里衮为副将军,再次率兵征讨缅甸。

此时的阿桂已经在战争中成长了起来,懂得分析战争了。

所以,在前往云南途中,阿桂开始对此次大举攻缅有了些怀疑,并将这些事情汇报给了乾隆,这让正在气头上的乾隆非常生气,这一场战争,你看阿桂没少挨乾隆骂,也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但是骂归骂,乾隆还是知道阿桂的能力的,遇到重任,他还是委任其担任。

不过战场上的艰难,乾隆自然是看不到的,特别是粮草问题,阿桂在行军途中连续上疏,声称粮运迟滞是兵家大忌,但是很快,乾隆就回话了,我天天喊你们就地筹办粮草,你却专赖内运,而不及时攻打老官屯(缅军最后的大本营),我看你这次真的是“诸事畏惧!”

所以乾隆一生气,直接把阿桂的副将军职位给端了,让其“在参赞大臣上行走”。

阿桂也是有苦说不出,当时缅甸实行的是坚壁清野,根本是无粮可办。所以这次傅恒给他说了句公道话,说阿桂其实做得已经很好了,他在野牛坝督促造船非常卖力,而且又将无法筹备粮草的事情给乾隆交代了一遍,说现在你让阿桂带着三千人马去打老官屯,没有粮草怎么打得赢?建议还是不要撤阿桂的职。

乾隆这才消气,又重新让阿桂“在副将军上行走”,行走的意思就是没有官衔了,还是属于戴罪立功。

虽然屡次被乾隆骂成“畏首畏尾”、“软弱无能”、“不知尽心奋勉”的阿桂,还是任劳任怨的做好本职工作,而不久,被乾隆百般褒奖的傅恒出事了。。。

本来傅恒也知道,要避开瘴气之日后,方好行军,但是乾隆那边“急于竣攻”,也只得定在了七月出兵,直取缅甸故都木梳,再攻打新都城阿瓦。

结果这一次缅甸方面采取了诱敌深入之计,不予交锋,陷清军于自行疲惫之地,当时出发时,清军只带了一个月的口粮,随后又因水土不服,很多士兵得病,战斗力大为降低,根本无力攻打木梳和阿瓦。

谁知就因为这个原因,阿桂所带的本是作为“偏师”的军队,成了主力。傅恒在几经受挫下,只得率着被水土不服折磨得死去活来的军队去和阿桂的军队汇合。

也就在这时,缅甸军队终于露出了獠牙,驻扎于新街的缅军开始围攻清军大营。

这个时候,傅恒病倒了、阿里衮更是早就得病,于是,全部工作落到了阿桂的身上。

阿桂采取了鸟枪和弓箭作为抵御的第一波力量,在稳住阵脚后,立即派出骑兵冲出攻打。

周而复始,缅军不敌而溃,不久,云南提督哈国兴率水师军赶到,名将海兰察也率军前来支援。于是,阿桂这时选择了主动出击,汇合人马攻打缅军,一举夺取了新街。

而这时,缅甸方面再次前来乞降,此时的傅恒已经身染瘴疠,清军也日有死亡,作为戴罪立功的阿桂,还是选择果断的站了出来,提出虽然这一战胜利了,但“气候恶劣,人多疾病,势难再进”,不如就此撤兵。

傅恒无奈之下,只好让阿桂前往办理缅军议和一事,在阿桂出发之前,傅恒提出了撤兵的三项条件:

第一,上表乞降纳贡;

第二,还被俘清兵及被羁留缅甸的内地之人;

第三,不得侵扰清朝土司边境。

乾隆皇帝这时也已意识到,这是一场不可能完胜的战争,瘴乡绝徼,不宜久留,同意撤兵。

于是达成协议后,清军便“毁所铸大炮,焚新街船只,乃班师。”

按理说阿桂这次算是挽狂澜于未倒吧,但是乾隆不是这么想的,最终他还是没有放过阿桂,将其革职,所以阿桂一下从“在副将军上行走”,一下居然就变成了“在兵丁上行走”,让他效力赎罪。。。

都说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乾隆十三年,协办大学士阿克敦的儿子阿桂,被押送刑部进行审讯。乾隆三十六年,金川战事再起,乾隆又一次想起了,还“在兵丁上行走”的阿桂。

于是,乾隆帝谕令大学士温福率军从云南驰赴金川,阿桂随温福奔赴金川战场。

而这一次金川之役,阿桂终于证明了自己。

到达金川战场后,阿桂受命代理四川提督董天弼率军作战。清军分两路进攻小金川,阿桂随温福统军从汶川急驰西路,新任四川总督桂林从打箭炉绕道出南路。

在战斗中,阿桂率军一路冲杀,连战连胜,所向披靡,接连攻下巴郎拉、达木和巴宗各寨。乾隆三十七年(1772)二月,又攻占资哩山和阿喀木雅等地。

但是,接下来温福率部攻打小金川资哩南北山梁等处、桂林进攻东山梁和墨垄沟,俱因地险隘路窄致使兵力难施,累月不克。

乾隆于是命令阿桂驰赴南路代桂林统军,从此,阿桂成为征战金川的主将之一。

在阿桂的指挥下,清军改变攻取策略,获得一些小胜利,就在这时,大小金川兵突然突破了清军木果木大营东北木栅,对清军发起猛攻,清军大败,温福也被杀,清军四千多人阵亡。

至此,焦头烂额的乾隆不得不把宝完全押在了阿桂的身上。

阿桂又一次临危受命,他首先率领全军成功撤出了当噶尔拉,跳出了包围圈,顺利撤军到了达河之畔。

经几个月休整后,新调集来的各路大军也陆续到达前线。随后,阿桂兵分三路进攻小金川。这次阿桂一改以前的进攻策略,而是听从了当地土司的建议,选择了从中南两路进军,从北山秘密潜出。

这个计谋果然收到了奇效,清军竟然只用了十天的时间就打下了小金川。

次年正月,阿桂率大军开始攻打大金川。这场持续攻击一直打到八月中旬,经过反复拉锯,阿桂终于站到了大金川最后的堡垒噶拉依碉寨之下。

这场战争又持续了半年,直到乾隆四十一年二月初四,大金川土司索诺木见大势已去,选择了出寨投降。清军终于荡平了大金川全境,第二次金川之役宣告结束。

阿桂平定大金川的胜利,终于让乾隆完全信任了阿桂,之后,乾隆封阿桂为一等诚谋英勇公,并任命阿桂为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和军机大臣。

在平定金川50名功臣中,阿桂名列第一。

据《平定两金川方略》记载:阿桂“自乾隆三十七年(1772)五月至四十一年(1776)二月,共克木城一百二十余座,大小石卡一百七十余座,大小战碉一千一百余座,焚毁寨落八千五百余间,歼戳番兵五千一百多名。”

平定大小金川后,阿桂进入朝廷权力高层,这期间他曾督建黄河水利工程,平定回疆叛乱,台湾林爽文起事,

结语

阿桂

阿桂20岁进入仕途,22岁中举,6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历任显官,60岁时任协办大学士和军机大臣起,即出将入相,进入了朝廷权力中枢。晚岁又任首席内阁大学士和首席军机大臣18 年。

嘉庆元年,嘉庆帝为太上皇乾隆举行千叟宴,阿桂最为领班,坐在了宴会席的最前排。当年9月,阿桂以年老体衰辞去了兵部职务。

嘉庆二年,阿桂病故,享年81岁。其显赫而长久的仕宦经历,立下赫赫功绩,四次绘像紫光阁,实属史上罕见。

第一次是“平定西域之役”,阿桂排名于前五十功臣的第十七位(总共有一百位功臣),当时阿桂的职务为“参赞大臣工部侍郎副都统

第二次是“平定大小金川之役”,阿桂则排名前五十功臣之首位(总共有一百位功臣),其时的职务和头衔为“定西将军一等诚谋英勇公”

第三次是“平定台湾之役”,阿桂仍然排名首位(总共有二十位功臣),但是其职务和头衔不详

第四次是“平定廓尔喀之役”,阿桂排名第二,但是其职务和头衔仍然不详

阿桂,作为乾隆时期的能臣,他在完成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事业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他在多次军事行动中的胜利以及新疆屯垦的建设上,不仅维护了清朝的领土完整,还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他以其杰出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奉献,书写了一段段辉煌的历史篇章,为清朝的繁荣和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也正是在《清史稿》中所发出那句“岂不伟欤?”感叹的原因。

3 阅读:62

火耀西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