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曾经北宋一直改革失败,让无数大臣无能为力,这时王安石站了出来,提出了全新的变法改革。
但没想到,曾经支持改革大臣们突然倒戈,还处处阻挠变法改革,甚至把北宋灭亡的帽子,扣在王安石的身上。
认为他提出来的变法,是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事实真如此吗?
王安石变法之初
当时北宋刚刚建国,虽然表面看着盛世家兴,但是背后的积弊已经囤积很久,而且“重文轻武”的国策导致军事力量薄弱,尤其是“三冗”问题消耗了大量的国家资源,对外政策的妥协求和更是助长了周边国家的野心。
这些深层次的矛盾,如同慢性毒药,逐渐侵蚀着北宋的根基,不仅如此,北宋的政治生态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因为文臣众多,设置的专属部门也非常多,这也导致大臣们很难成一件事情,每天都是在尔虞我诈之中。
只要做的不符合皇上的意思,就会被流放到边疆,苏轼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反复流放不同的地方。
再加上大臣们的思想严重分散,有人认为要继续保留当前做事方式,不要轻易改革,但也有人认为北宋就应该改革,哪怕是已经失败多次,也是要改革。
这样不统一的想法,让朝堂极为的热闹,而改革变化之前不是没有,但是都以失败告终。
这时王安石突然出来,提出了全新的的改革办法。
王安石变法
他的改革办法一提出来,就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他们都认为这是改变自身命运的一次尝试。
让人震惊的是,变法改革短短几天,北宋的耕地面积,达到了七亿亩,耕地面积的增加,无疑是北宋最好的保护屏障。
而且在军事上他裁撤冗官,增设禁军,使得军队面貌焕然一新,尤其是北宋和西夏的交战中,虽然胜负参半,但也让西夏方面对北宋有所忌惮。
1073年,北宋大将王韶率军出击,斩杀西夏数千士兵,收复河湟地区,使得北宋疆域扩大了两千余里,打出了北宋军队的威风,也让周边国家不敢再小觑北宋。
更为重要的是,他的办法很好解决了北宋的财政危机,通过增加财政收入来支撑国家运转。
前期的这些改变都为北宋输送了新活力,但没想到出现了一系列的文渊,尤其是青苗法。
王安石原本是想通过为农民提供低息贷款,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一些官员为了完成指标,强行向农民放贷,甚至将贷款与其他苛捐杂税捆绑在一起,使得青苗法成为了压榨农民的工具。
甚至越南中北部政权,打着为北宋百姓好的名义,直接入侵了北宋,这无疑是王安石变法的莫大讽刺。
改革变法失败
这种短期效益,让北宋群众对王安石声讨起来,甚至是朝堂,也有文臣给他使绊子。
尤其司马光他对王安石的变法,是积极抵制的,甚至还煽动其他官员,进行抵制。
而且北宋皇帝虽然支持变法改革,但是他在处理皇权问题上却显得优柔寡断。他利用新旧党争来巩固自身的权力,却也因此加剧了政治斗争的复杂性。
这还不算什么,北宋皇帝一向偏爱文臣,不信任武将,最终导致北宋的利益彻底伤害。
不仅如此在变法改革期间,王安石在用人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失误,吕惠卿、邓绾等品行不端之徒混入变法队伍,为了自身的利益,他们歪曲变法的初衷,北宋群众听到后,也是加入拒绝改革的队伍里。
这两个人所作所为不止于此,因为吕惠卿为了争夺更高的位置,不惜损害王安石的政治声誉,而邓绾则为了个人前途,百般阻挠王安石的告退,这些人的存在,无疑是对变法的一大伤害。
后面反对的事情越来越大,而北宋皇帝为了顺民意,决定不再继续改革,这也注定了北宋灭亡的命运。
“罪魁祸首”王安石
但他的变法终究只是一个导火索,并不是让北宋彻底灭亡最终的原因,如果说非要找一个替罪羊的话,那一定是北宋皇帝宋神宗。
他在当皇帝其间,过于的紧张,偏爱文臣针对武将,这让武将心中充满了怨恨,不停的更换士兵和主帅,导致他们互相没有情感依赖,在战场上不敢把后背交给队友,生怕被队友背刺。
所以他们在战场上处处展现的小心翼翼,战争失败了一次有一次,最终失败到北宋灭亡。
不仅如此,北宋的朝廷也是一片混乱,哪怕是王安石变法失败了,他们争论还是没有停止。
甚至朝廷内部出现多个小团队,互相的使绊子,互相攻讦,光是在乎自己利益,对于王朝事情他们更是置之不理。
结语
王安石的变法虽然失败了但他“虽败犹荣”的精神,却值得后人敬佩,他的改革措施,虽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北宋社会的发展。.
而司马光,一个坚守传统价值观的政治家,他虽然博学多才,有着很多著名的文学作品,但是他的守旧拒新,让北宋错过了最好的良机。
还有北宋皇帝,表面上支持王安石变法,但是在真正做抉择的时候,却反复摇摆,这些种种都让北宋加速灭亡。
而且北宋的解决早在之前的就有了,只不过是在王安石变法失败后,瞬间爆发出来,所以北宋的灭亡与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关系并不大。
信源:
广东新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官方账号2020年10月12日——北宋的灭亡,不能都赖王安石变法
人民资讯2021年7月23日——王安石变法中的两个关键人物
澎湃新闻2018年10月15日——答问︱刘成国:我不赞成整体否定王安石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