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一伪军哨兵靠在据点门口看热闹,下一刻反被拖进了青纱帐

青史如烟 2023-03-20 21:30:20

1943年7月23日,临近晌午,南马家(现徐州铜山区南马村)日伪据点哨所门口。

站了一上午的伪军哨兵张小年望了眼据点之外,烈日之下,土路之上暑气蒸腾。除了道路两旁几个一直埋头割草的村民之外,路面之上,再没有任何行人的踪迹,张小年伸了伸懒腰,准备转身进入据点之内扒口饭吃。

然而,正当他转身准备进去的时候,附近陡变突生,不远处的那几名割草村民,也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情,竟然厮打了起来。

一人被打后,抱住最近的一名村民,直接滚倒在草窝之中,叫骂、呼痛之声随即响起。

对于这种现成的热闹,张小年向来是来者不拒的,他转过身,强忍着“咕噜”作响的肚子,拄着长枪,倚靠在哨岗门口,眯着眼看了起来。

然而,张小年却没有想到,眼前的这场“戏”,真正的主角其实并不是眼前厮滚在草窝中的那几个村民,而是他自己。

提起南马家庄这个据点,附近的老百姓们无不暗地里痛骂,坏事做绝,这帮人不仅跟鬼子们狼狈为奸祸害附近的百姓,而且每次敌人清乡扫荡之时,这个据点内的伪军,向来是打前阵的“尖刀”,对我抗日根据地产生了严重的威胁。

有鉴于此,铜山县抗日民主政府决定,拔除这个据点,行动之前,为了了解据点内的防御部署、以及兵力情况,便需要事先设法抓到一个敌方的“舌头”,探清敌人的虚实。

随后,县武工队便派出了——周梦飞、丁传德、汪友才三名队员,前去敌人据点附近抓舌头。

三人经过侦查后发现,这个据点内的伪军,一旦出来行动的话,警惕性很高,一般都是十几个人一起行动,绝不分散走动,很难抓到落单的“舌头”。

不过,虽然在外面抓不到对方,也并不是说一点机会都没有。比如说,在对方据点的门口,经过众人的观察后发现,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抓人,其实成功的几率还是蛮大的。

因为,每到中午行人稀少的时候,当值的哨兵只有一人。

说到这里,大伙儿便不难猜出来了,此刻,那几名在草窝里面厮打的“村民”,就是周梦飞他们假扮的,几人从早上就开始假扮割草,顶着太阳的暴晒,为的就是不远处的那个伪军哨兵。

周梦飞等人厮打了一会儿,被打的周梦飞突然一把推开了丁传德,随后一个打挺,从地上跃起,然后撒腿便朝着据点方向跑来,边跑还边喊着救命。

“救命呀,救命呀,有人要打死人了!”

丁传德、汪友才两人急追在后,边追边骂道:

“你这个懒蛋,让你干活你不好好干,你看看从上午到现在,你才割了多少草,你给我站住,再跑等会儿非揍死你不可。”

张小年听着对面双方的喊叫,登时便明白了,这就是附近村民雇人割草,结果雇了个懒汉的事情,这种事儿村里面见多不怪,时有发生。

张小年撇了撇嘴,对于雇到这种怠工的懒汉,除了揍一顿散伙之外,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生性懒干不了活,即便是打,也是打不出活来的。

张小年正替那位雇主不值,冷不丁看到那个被打的“懒汉”竟然朝着自己这个方向奔来,看情况还大有想躲在自己这边,籍着自己这边的身份威慑,逃脱挨打。

“救命呀,老总,救命呀。”周梦才边跑边喊,渐渐接近了张小年,而张小年此刻却压根没有意识到,危险即将来临。

他欠了欠身,根本没有丝毫想要帮忙阻拦的意思,对于这种骗吃骗喝的懒汉,挨一顿打,长长记性,或许对他也是一种好处。

张小年侧了下身子,随即准备回到据点之内,他可不准备跟这帮村民们掺和起来,毕竟对方打破头,跟自己也没什么关系。

然而,下一刻,他却忍不住哼了一下,心下暗道“完了”,嘴巴张了张,却发不出半点儿声音。

只见周梦才回转身来,一下子抱住了张小年,而紧随其后的丁传德则直接跳起,扬起拳头,一拳狠狠地锤在张小年的头上,打得对方脑瓜子“嗡嗡”直响。

张小年才张开口,声音还没来得及发出,后面的汪友才便掏出了腰间的绳子,猛地一套,便勒住了对方的喉咙,直接往身上一背。另外两人抬着张小年的双脚,三人掉头便猛地冲进了附近的青纱帐内。

整个过程,从周梦才的突然出手,到众人冲入青纱帐内,满打满算还不到三分钟罢了。

张小年原本还想挣扎几下,但当那一片青翠遮盖住自己的双眼之后,原先还存着的那股不甘的气力,顿时一下子泄了个干干净净,随后他便再也没有任何挣扎的念头了.......

当天,三人便将伪军哨兵张小年送进了县武功队内,而张小年也没有再做抵抗,一五一十地倒豆子般,全部交代清楚。

几天后的一个夜里,南马据点被一举拔除。

在那烽火狼烟的岁月里,有无数草根英雄,他们在晦暗之际奋起,却最终消隐于历史的长河之中。这些隐匿在历史长河之中的故事,虽然鲜为人知,却依然是当年那幅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画卷之中,不可或缺的一角。

感谢阅读,我是青史如烟,聊小众历史,不一样的草根故事,本文是革命珍闻录——第239篇,欢迎大家关注,翻阅下面合集内的往期精彩内容,欢迎评论、转发,共同弘扬正能量,谢谢大家。

参考资料:《铜山文史资料》,张世超口述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