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知道答案:秦琼比尉迟敬德厉害,为何李世民更器重尉迟敬德?

一曲离歌断人肠 2025-02-20 08:10:45

大家都知道秦琼和尉迟敬德一同被尊为左右门神。不过呢,在唐太宗李世民的心里,这两人的地位可有着明显的差别哦。想当年李世民登基称帝之后,那可是要大封功臣的。尉迟敬德原本就是个普通老百姓,啥官职爵位都没有,就这么个白丁身份呢,可这一下子就不得了啦,直接跃升成为食邑一千三百户的从一品吴国公啦,这身份地位的提升那可真是够惊人的。再看看秦琼呢,人家之前在李渊在位的时候,就已经被封为上柱国、翼国公了,也算是有很高的地位啦。可到了贞观元年重新核定食邑的时候,就变成了只有七百户啦,和尉迟敬德相比,这差距一下子就显现出来咯。

当子就变得特别多,就好比下过雨后墙根儿处长出来的那些不能吃的蘑菇似的,呼啦啦冒出来一大片。可这一下子封了这么多国公,就出现问题啦,那就是土地不够用来分封。于是呢,就想出了一个叫做“食实封”的办法。这么一来,原本食邑三千户的秦琼,一下子就变成只有七百户了,这可真是吃了大亏。而尉迟敬德呢,之前一户食邑都没有,这会儿却变成了一千三百户,那自然是赚得盆满钵满啦。

李世民在赏赐方面对尉迟敬德颇为优厚,而对秦琼却相对薄待。这种做法所体现出的帝王心术,实际上是从他老爹李渊那儿学来的呢。李渊在早年间曾说过一句话,而这句话可是透露出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哦,那就是像秦琼这般,其人格几乎达到了完美的程度,并且在爵位以及勋位上都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地步的武将,对他们来说,最为明智的做法那就是尽量远离帝王的视线范围啦。

熟悉两唐书的人应该都清楚,在玄武门之变发生之前呢,尉迟敬德担任的职务是“秦王府左二副护军”。这是个什么样的职位呢?其实就相当于李世民所掌管的秦王府保安大队里面二中队的副队长哦。要是从品级方面来讲,这个职位的品级可不高呢,也就是个“八品芝麻官”的程度啦。为啥这么说呢?您看啊,“亲王府旅帅”这个职位的品级是从七品下,而尉迟敬德的“左二副护军”明显是要比“亲王府旅帅”的品级还要低一些的呢。

尉迟敬德的晋升可谓是一步登天呐,他原本也就是八品以下甚至都不入流的低级武官,可一下子就被提拔成了从一品的开国公,还当上了正三品的十六卫大将军,这地位一下子就和开府仪同三司、尚书仆射能平起平坐啦。但秦琼这边呢,却是原地踏步。不仅如此,他的食邑还减少了两千三百户呢。而且那个“左武卫大将军”的职位,他压根就没去就职。秦琼后来常常生病,他还对人说过:“我从小就在戎马生涯中摸爬滚打,经历过的战斗得有二百多场呢,多次身上受了很重的伤。算起来我前前后后流的血也得有好几斛啦,这样怎么能不生病呢?”在贞观十二年的时候,秦琼就去世了。去世后被追赠为徐州都督,还能陪葬在昭陵。唐太宗特别下令在他的坟墓里立上石人和石马,就是为了表彰他在战场上立下的功劳。

秦琼这一病啊,居然长达十二年之久,这事儿可让不少人都觉得特别不可思议呢。您想啊,就在玄武门之变之前那几天,他还显得生龙活虎的,整个人精气神十足,仿佛有着用不完的力气。可谁能想到啊,就经过了玄武门之变这么个事儿,之后他一下子就病得特别厉害,严重到都爬不起来了,这前后的反差实在是太大了,也难怪很多人对此都觉得难以理解呢。

秦琼其实在玄武门之变里并没有负伤哦,为啥这么说呢?那是因为,他压根就没参与到那场令人痛心的、兄弟间骨肉相残的激烈厮杀当中去。据记载,在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的时候,是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这九个人,一同进入了玄武门,去讨伐李建成和李元吉,最终把这件事情给平定下来了,而秦琼并不在其中呢。

大家知道啊,要是秦琼当时去了玄武门那个地方的话,以他的身份地位,那肯定是会凭借着上柱国、开国公这样尊贵的身份,排在相关名单的前三位里头呢。毕竟他的这些身份在那儿摆着。而他要是出现在那个前列的位置上,其实是更能够凸显出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这件事儿是合情合理又合法的。不过呢,大家注意看哦,新旧两本唐书里面可是多次记载了玄武门之变的十大将名单呢,可是仔细去瞧,在这些名单当中呢,压根儿就找不到秦琼和程咬金他们俩的名字。

秦琼呢,一直挂着左武卫大将军这么个头衔,就这么待在家里,没啥进一步的发展,可以说是原地踏步呢。但尉迟敬德可就不一样啦,他在仕途上那是一路顺风顺水,不断高升。先是当上了右武候大将军,这可是正三品的职官哦。接着又担任了泾州道行军总管,这个职位呢,就相当于军区或者方面军的司令啦,权力可不小呢。之后还出任了襄州都督,这可是从二品的职官。再后来呢,又先后做了同州刺史、宣州刺史,还当过鄜夏二州都督呢。最后更是获得了开府仪同三司的职位,要知道这可是有着丞相待遇的,属于从一品的文散官呢,相当厉害啦。

尉迟敬德这个人啊,可以说是达到了出将入相的程度呢。然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秦琼却一直待在家里说是在“养病”。这情况可就引出了一连串值得我们去思考探究的问题。首先就是,秦琼他这所谓的生病,到底是真的身体有恙呢,还是其实是在装病呢?另外还有一点很让人疑惑,那就是李世民为什么对尉迟敬德极为重用,可却对秦琼表现出了冷落、疏远的态度呢?这其中的缘由确实值得好好琢磨琢磨。

李世民没有任用秦琼,这里面存在一些误解哦。有人可能会猜测是不是因为秦琼身体欠佳所以才未被任用,其实并非如此哦。还有人会想是不是因为秦琼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才导致这样的情况呢,实际上也不是这个原因啦。要知道,同样在玄武门之变当中明确表示保持中立态度的李靖和李勣,在那之后可都是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呢。而且,就连李靖和尉迟敬德后来生病严重到都爬不起来的时候,李世民出征都还要执意强迫他们跟着一块儿去呢。所以说,秦琼未被任用可不是因为前面提到的那两个常见猜测的原因哦。

大家都知道秦琼啊,他可是个很有名的人物呢。按常理说,就算生了病,也不太可能一病就长达十二年之久。而且呢,在这漫长的十二年当中啊,居然找不到任何一点史料能够表明李世民曾经到秦琼的府邸去探望过他,或者给他送医送药啥的。这种情况真的是很奇怪,要知道他们君臣之间原本的关系可不一般呢。那这样怪异的君臣相处状况,其实恰恰说明了一件事儿哦。就是这对曾经亲密无间、可以说是亲密战友的两个人,现在已经走上不同的道路啦,就相当于分道扬镳了。李世民心里其实很清楚秦琼为啥老是称病而不愿意出来做事,同样呢,秦琼自己也明白,如今的李世民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需要自己啦。

史料公认的一个情况就是,秦琼是比不上尉迟敬德厉害的,这一点李世民心里自然也是清楚明白的。在玄武门之变发生之前,秦琼在战场上那可是李世民极为信赖的一员猛将呢。当时是这么个情形,只要是跟着太宗出去征伐作战,要是敌方阵营里出现那种特别勇猛的将领或者精锐的士卒,他们骑着马耀武扬威,在战场上肆意地进进出出、来来去去,太宗看到这种情况往往就会很生气,这时候呢,太宗就会立刻下令让秦琼去把对方给解决掉。而秦琼呢,每次接到这样的命令,就会毫不犹豫地催马向前,背着长枪径直冲向敌军。只见他在敌军的千军万马当中纵横驰骋,总能准确地把对方给刺杀掉,他这一番勇猛的表现,使得敌军的人马纷纷避让逃窜。就因为秦琼老是能有这样出色的表现,太宗对他就越发地看重了,而秦琼呢,也因为自己的这些战功战绩,多多少少有点自我骄傲、自我欣赏起来了。

您知道吗?李世民当年敢只带着尉迟敬德,拿着一张强弓和一杆马槊就去挑逗王世充的大军,这里面可是有原因的。那是因为有秦琼在后面给他撑腰呢。当时是这么个情况,太宗李世民准备去挑战王世充的军队,在这之前啊,他先安排李勣、程知节、秦叔宝等人带着兵在后面埋伏好了。然后呢,太宗自己手持着弓矢,尉迟敬德则拿着马槊,两人就径直来到了王世充军队的营垒之下,还大声呼喊着,以此来向对方挑战,也就是所谓的“致师”啦。这一下可把王世充的那些士兵们给惊到了,队伍一下子就骚乱起来。接着,他们就派出了好几千的骑兵来应对。太宗呢,他先是慢慢地往后退,在后退的过程中,他可是凭借着手中的弓箭,前后射杀了好几个人呢。而尉迟敬德也不含糊,他用马槊杀死的敌人也有十几个人。就这样,他们边打边退,逐渐就把王世充的这些追兵引到了事先埋伏好的地方。最后啊,等敌军进入了埋伏圈,太宗就和李勣等人一起奋勇出击,把王世充的这股追兵打得那叫一个落花流水,大败而逃。

在李渊当皇帝的那个时期,尉迟敬德呢,居然连个子爵的爵位都没能得到哦。可秦琼就不一样啦,他不但被封了翼国公这么个爵位,而且还荣获了特级战斗英雄的殊荣呢。这里得说说上柱国这个勋位,它可是当时最高级别的勋位啦,要想获得这个勋位,那得凑够策勋十二转才行哦。对比一下就知道啦,尉迟敬德要是能有“一转”的策勋,按照当时的规定,他所能受封的爵位也就和从七品的武骑尉差不多呢。当时对于勋位是有明确划分的哦,总共设有十有二等呢,具体是这样的:十二转的勋位就是上柱国啦,这个级别可是比正二品还高哦;十一转的是柱国,和从二品相当;然后依次往下呢,四转对应的是骁骑尉,相当于正六品;三转是飞骑尉,和从六品差不多;二转是云骑尉,等同于正七品;一转就是前面提到的武骑尉啦,和从七品是一个级别的哦。

或许尉迟敬德所立下的那些功劳,最后都被算在了李世民的头上啦。你看啊,一直到玄武门之变发生之前呢,尉迟敬德仅仅就是秦王府负责安保工作的队长。在当时的情况下,他跟那些已经被封为国公的,像秦琼、程咬金等人相比,那地位可差得远了,根本没办法和人家平起平坐呢。

国公呢,在当时基本上可以说是异姓功臣所能获得的最高爵位啦。就像李渊那时候,他还赐姓徐家为李呢,甚至想封徐茂功的父亲为郡王,可已经改名叫李盖的徐盖都没敢接受这个郡王的封号。再说说上柱国,这可是勋位当中的巅峰级别了。秦琼在那个时候,不管他再立下多少功劳,也没办法再在爵位和勋位上有更高的晋升啦,朝廷能做的也就是赏赐给他一些金银财宝罢了。但要知道,秦琼早在李渊时期就已经“积赐金帛以千万计”,还被进封成了翼国公。对于他来说,那些财帛早就不稀罕了,无非就是个数字而已,对他一点吸引力都没有喽。

您知道吗?李渊曾经可是有过这样一番表态呢,他说要割自己的肉给秦琼当下酒的菜。这话说得可真是够重情重义的感觉呢。后来到了李世民这儿,要是他想在对待臣子的这份情谊表达上超过李渊的话,那恐怕就只能真的去割自己的肉啦,可这显然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儿。就因为这样呢,李渊当年说过的那句话可就开始起作用啦。他说的是:“朕听说用人的时候呢,要用那些曾经有过过失的人,反而不用那些有功劳的人,如今这么一看,还果真就是这么个情况呢!”您瞧瞧,这事儿还挺有意思的吧。

话说在李靖立下大功之后,李渊说出了一番话,这话呢,既是说给朝中那些位高权重的大佬们听的,同时也是说给李靖本人听的哦。这事儿得从开州的蛮寇侵犯夔州说起,当时赵郡王李孝恭去迎战,可结果不太理想呢。关键时刻,李靖出马啦,他就率领着区区八百人的队伍,直接去冲击蛮寇的屯营。而且,李靖还特别有谋略,在险要的地方设下了埋伏。这一番操作下来,那效果杠杠的,直接就把蛮寇的首领肇则给斩杀了,还俘虏了多达五千人呢。就因为这事儿,李渊对着身边的人就说了:“你们瞧瞧,有时候让有功劳的人去办事,还真不如让曾经犯过错的人去办呢,这不,李靖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说完这话呢,李渊还亲手写了敕令去慰劳李靖,在敕令里写道:“以前的那些事儿,我就不再追究啦,之前发生的那些事情,我早就已经忘得一干二净啦。”当然啦,对于李渊这话,李世民那也是心里明白得很,完全心领神会呢。

有道是君无戏言呐,李渊呢,声称自己早就把李靖举报他的那档子事儿给忘得一干二净啦。可他居然还郑重其事地把这事儿写在了亲笔信里头,您说说,就他这么个做法,谁能相信他真的已经忘掉了“高祖击突厥,靖察有非常志,自囚上急变,传送江都”这回事儿?

大家知道,在唐朝初期,像李靖、李勣、魏征、尉迟敬德等这些人,那可都是深受李世民重用的呢。而秦琼呢,他是在两军阵前主动前来投奔唐军的哦。加入唐军之后,秦琼那可是勇猛无比,在军队里可以说是勇冠三军啦。按常理来讲,就算后面打不了仗了,就凭他之前的功绩,封个开府仪同三司这样的官职那也是完全够格的。可奇怪的是呢,李世民和秦琼在朝堂之上,就好像彼此都把对方给忘了似的,给人一种那种鸡犬相闻可却老死不相往来的感觉呢。这情况,就给我们留下了好多疑惑的地方哦。比如说吧,李世民对尉迟敬德那是相当重用,可对秦琼却显得有些冷落,难道真的是那种所谓“使功不如使过”的帝王心术在起作用吗?这可真让人琢磨不透。还有哦,秦琼这一病就病了十二年呢。这就让人不禁想问啦,他到底是真的生病了呢,还是在装病?要是那位有着翼国公、上柱国这些显赫头衔的秦琼依旧身体硬朗,还能继续在战场上建立新的功勋,那李世民又该拿什么来赏赐他呢?这些问题,都让人觉得挺好奇,挺值得去探究探究的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