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的太太不能太漂亮,这点人性幽暗,老舍早在90年前就提醒你了

沁说 2024-01-08 18:38:11

《邻居们》是老舍先生写于1935年的一个短篇。

小说描写了两对邻居夫妇:明先生、明太太,以及杨先生、杨太太。

围绕两家的日常冲突,揭示出现实里大众普遍的人性“黑点”,同时也抛出了一个至今都叫人困惑的疑问:

面对野蛮的人,讲道理的是不是只能吃亏?或者说,规矩只是用来约束文明人的?

譬如当下的邻里之间,占用公共面积摆放杂物的、肆意制造噪音的、纵容宠物或儿童胡作非为的……

这样的人总能靠胡搅蛮缠占尽优势,反而受害方要忍气吞声,让渡自己的基本利益。

老舍先生攫取两对夫妇间的几个矛盾片段,将明家夫妇的自私狭隘、嫉妒蛮横,杨家夫妇的优柔迂腐、忍让天真都呈现给读者,非常具有代入感。

最后的结尾相当有戏剧性,将看起来无法收场的事态一锤定音,读来拍案叫绝,忍不住大赞一声——

妙!

葡萄事件:嚣张的明太太

要说起明、杨两家人矛盾的源头,其实就只有一个:杨太太长得太漂亮!

明太太快四十岁,因为长得丑、不识字、没工作,虽然娃都生几个了,还整天诚惶诚恐、疑神疑鬼,生怕明先生发威再重娶一个。

明先生在洋人手底下混饭吃,收入不错,尽管打心眼里看不起自己的太太,但因为洋老板笃信宗教非常传统,他要是离婚或再娶都足以丢了饭碗!

因此越发表现得像个忠诚爱家的“圣人”,放纵妻子出去撒泼、任由儿女闯祸,他天天昂着高傲的头颅,用鼻孔俯视周围的人。

杨先生、杨太太都是教书的,最新式的文明人,处处用礼貌表示出自己所受过的教育,看书之余,便是精心侍弄院里的花草和一藤葡萄。

明先生顶看不起男教书的,私下里称呼杨先生叫“杨穷酸”,尤其叫他恨恶的是,这个比自己穷的家伙,娶得太太居然很好看!比起自己的太太要好上十几倍!

因为生气杨太太有眼无珠,明先生连带她也一同恨起来。

明太太呢,本就讨厌会写字的,她敏锐地发现丈夫的眼神时常往矮墙那边溜,便也和丈夫“同仇敌忾”,恨起杨家夫妇来。

她纵容自己的孩子们不断的翻过墙头去偷杨家的花草,等了好些日子,发现那小夫妻根本没找上门来,便得意地想:这必是杨家怕姓明的!

杨家小心呵护了三年的葡萄终于结了三四小团,明家的孩子又翻过来一股脑儿地摘去了!

明太太倒是坦坦荡荡:孩子们偷杨家老婆的花与葡萄是对的,是对杨老婆的一种惩罚。她早算计好了,那个老婆要敢出一声,她预备着厉害的呢。

对于明家孩子偷花草,杨家夫妇脸皮薄,总期待他们的邻居感到惭愧主动登门道歉,左右等不来,还有蹬鼻子上脸的架势,便劝慰自己大度点,别跟无礼的人一般见识。

待到葡萄全被偷光,杨太太实在心疼,便要去找明太太说说情况,杨先生还抱着讲礼貌的矜持,拦住了太太,确认太太是客客气气去讲理的,这才放了行。

杨太太客气地自我介绍,却对上明太太恶声恶气的嘴脸,明明占理,竟因她所受的教育红了脸,委婉地说了孩子们偷葡萄的事儿,并强调:

“我们的葡萄,不容易,三年才结果!”

明太太因为杨太太的窘迫而愉悦了起来,痛快地嘲笑道:

“你们的葡萄呀,酸的,我只许他们拿着玩。”

杨太太以为明太太没听懂,企图用将心比心的方式打动她:

“假如你们的花草被别人家的孩子偷去呢?”

明太太霸气回怼:“谁敢呢?偷了你们的,是不是?你们顶好搬家呀,别在这儿住哇。我们的孩子就是爱拿葡萄玩。”

看杨太太气得嘴唇哆嗦、眼底噙着泪花,明太太靠自己的能耐把一个文化女人打败了,还是漂亮的大获全胜,别提多解气、多得意!

明太太邀功似的对丈夫添油加醋地状告杨家老婆“欺负孩子”,跑上门大闹,她作为母亲如何彪悍地维护了孩子们。

明先生气得不打一处来,看不上他的子女,不就是看不起他?杨太太不可原谅,而且勾上他的厌恶来——

她嫁给那么个穷教书的,一定不是什么好东西。

明先生在职场仰洋人鼻息、点头哈腰,便在平常愈发大张旗鼓地显出自己高人一等。

他欠缺文化教养、觊觎他人妻子,就用贬损和憎恶来包装,好冠冕堂皇地隐藏酸葡萄心理。

明太太依赖丈夫,看眼色吃饭、动辄被打,在家地位卑微,对外却蛮横泼悍、彰显能干;她大字不识不想着学习,却整天疑心仆人们看不起她;她恨有字的东西、恨文明、恨漂亮独立又有文化的女性!最恨的,便是邻居杨老婆!

放眼当下,诸如明先生、明太太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从不自省、自我优越,对身边优秀的人充满巨大的恶意!

《奥修著作》里面有一句话:“优越感只不过是自卑感以倒立的姿态走路。”

他们的张牙舞爪,说到底不过是对自身卑琐的恐惧,通过强势霸道来掩盖自卑罢了。

一封信事件:软弱的杨先生

面对太太被欺负,杨先生是怎么做的呢?

他言辞恳切地写了一封长信,客客气气地请求明先生嘱咐孩子们不要再来糟蹋花草。什么近邻之谊……无任感激……至为欣幸……都斟酌着加上了。

他甚至天真地幻想,明先生被他的大度和真诚打动,亲自来登门道歉了!

信自然被不客气地被拒收。

明太太怀疑是杨老婆写给明先生的,她精明着呢,担心丈夫也许会为“杨老婆的信”跟自己闹一场,甚至于挨顿打,便狠狠编排了杨家,特别强调信是杨先生写来道歉的。

杨穷酸的臭信,有什么好看?

杨先生受了一肚子气,却也没什么办法,只得安慰自己,“跟野蛮人打吵子有失身分”,“明家都是混蛋,不便和混蛋们开仗”……

杨太太也跟丈夫一起悲观,觉得作个文明人是吃亏的事,碎叨唠着出气。

一通精神胜利法下来,两人倒也舒心多了。

事件的升级,是有封明先生的信填错门牌号寄到杨家来了。

杨先生虽然心里不痛快,却也本着君子之道,差女仆给送去明家。哪知明太太小人之心,又怕是杨老婆“勾搭”丈夫的,啪的一声关门拒收了!

信成了烫手山芋,杨先生反而良心不安起来,私藏别人信件可是不光明的,愁到晚饭也吃不下,便决意赔上二分邮票,并上自己那封信,重新寄去明家。

信还没发出去,晚间就听到明家闹了起来,明先生体面人,不愿意高声打太太,可挨打的明太太不讲这些,她一劲儿的哭喊,嚎得惊天动地。

原是明先生和一个朋友借着外国老板的光儿私运了一些货物,朋友写信来提醒别叫洋人发现。这么重要的一封信,落到杨穷酸手里,那还得了?

他怕杨家把那封信寄给洋人,证明他私运货物,搞丢这份叫他自豪的工作。他想杨穷酸必是这种鬼鬼祟祟的人!他得想法子惩治姓杨的!

他好面子,决计不去找姓杨的讨要,便打发明太太去。明太太宁愿被打死,也不愿让杨老婆笑话,撒谎说杨家不肯还信,这可把明先生惹怒了,就凭个穷酸教书的敢跟自己斗气?

他发了命令,叫孩子们跳过墙去,把杨家的花草都踩坏!

这可把小崽子们高兴坏了,把能踩坏的花草全祸祸干净,没等孩子们凯旋归来,邮差送到了杨先生退回来的信。

看着失而复得的信,明先生又痛快又气闷。

痛快的是姓杨的并没有偷拆他的信,说明是怕了他;气闷的是,姓杨的那封信又长又酸,客气得叫人讨厌!

冲这份讨厌,活该孩子们把他的花草都踏平了!

杨先生做了件问心无愧的文明事,心情大好,预设这必能感动了明先生。一进家门傻了眼,一院子花草树木全毁坏了,破烂似的。

踏花事件印证了老祖宗亘古不变的道理——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就像电影《黑名单》里那句经典台词:

“为什么别人敢在你身上做坏事,是因为你让人觉得在你身上做坏事,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

人性的幽暗往往如此,向来“小人畏威不畏德。”

无底线的善良,就是纵容别人的放肆,没有边界的大度,就是助长别人的嚣张。

面对毫无底线的恶人,别来以德报怨那一套!什么货色给什么脸色,才是有素质的人一辈子的修行。

砸玻璃事件:痛快的反击

花草就如杨家精心呵护的幼儿,纵然杨先生再“包子”,也生出男儿的气性来。

什么文明、教养、素质、包容……都统统见鬼去吧!

他下意识想冷静的找主意,受过教育的人是不能凭着冲动作事的。但愤怒战胜了理性,他扯开衣服,忽然由文明人变成野蛮人,捡起两三块半大砖头,隔着墙向明家的窗子扔了去,哗啦啦一片响,这声音叫他痛快!

直到把玻璃砸了个干净,杨先生才停了手。这酣畅淋漓的发泄,让他觉出自己的力量与胆气,“像赤裸裸的洗澡时那样舒服,无拘无束的领略着一点新的生活味道。他觉得年轻,热烈,自由,勇敢。”

杨先生仿佛打完了一个胜仗!他进屋坐定了,等着明家人来找他打架。

然而,不可一世的明先生没有一点动静,撒泼放刁的明太太也没闹上门。

用魔法打败了魔法。第二天,杨先生在院中收拾花草,明先生在屋里修补窗户,好似什么事儿都没发生过,一切都归于和谐。

老舍曾说:

“短篇小说正因为它短,才很难写。要做到字斟句酌,需要高度的艺术控制。短篇想要见好,非拼命去作不可。”

先生用几块砖头了消弭全篇剑拔弩张的气氛,利落收尾,幽默之余更是精准触达人性,当真大师手笔!

有素质的人普遍缺乏一种和小人相处的能力,这也是当代人的社交难题。

从表面上看,杨先生似乎胜利了。但明先生看着一地的碎玻璃居然有些快意,看杨穷酸也不那么讨厌,甚至准备嘱咐孩子们不要再去偷花。

把一个有素质的文化人拉下道德的高台,成为比他不如的“野蛮人”,在心理优势上,明先生是个胜利者。

他可以用这胜利者的姿态,继续俯视这个丢了文人清高的“穷酸”了!

里外都是谁不讲理,谁赢到最后。

在笔者看来,无论是杨先生还是明先生,都能在自己的精神胜利法中逻辑自洽,这也是这世界人与人之间相安无事的道理吧。

九十年过去,先生仍在用他的文学叩问世人:

有钱无德的野蛮人,逼的文明人也只能野蛮起来。如果只能以彼之道还施彼身,那么最终,文明的意义是什么?

-End-

看古今世事,读书中天地,欢迎关注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