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确定,新洲际导弹被叫停:中国懵了,东风41就是被忽悠出来的

小王乐会 2025-02-16 11:06:54

美国军方已决定终止新型洲际导弹项目,美国国防部已撤回了对“哨兵”导弹进入工程与制造阶段的“里程碑B”阶段的审批。美国军事部门声明,“哨兵”导弹计划的核心挑战主要源自于基础设施投资超出预算,而非导弹设计自身。当前,“哨兵”级洲际导弹的研发与相关设施建设的预算已超过1400亿美元,较2020年的预期成本超出81%。

当前,美国军事系统的项目普遍遭遇成本超支困境,包括B-21隐形轰炸机预算超标、第六代战斗机开发被暂时搁置、空军的高超音速导弹计划被取消以及陆军和海军的高超音速导弹项目再度延期。海军的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也陷入了实质性的停滞状态,而“伯克”级驱逐舰的后续型号“伯克III”也面临着延期交付的挑战。综上所述,尽管美国军费支出年均接近万亿美元,但产出的实际成果与投入相比显得相对有限。

鉴于哨兵系统的暂停,中国方面感到意外,解放军的东风41导弹项目似乎受到了美国的影响,这一部署实质上是针对哨兵系统而设计的。

当前,美军在职最先进的地面发射洲际弹道导弹为“民兵”-3型,该导弹系美国首支配备分导式多弹头的洲际导弹,自1970年起投入美军空军服役,至1975年全面布署完毕,其生产活动在1978年11月终止。最大投射距离达到12500公里,飞行速度高达23马赫,原先设计能搭载三个核弹头,然而,鉴于《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规定,当前仅装载一枚。前三个阶段使用固体火箭发动机,而末段助推阶段则应用液体火箭发动机,其打击精度在370米至450米之间。

至于民兵3的最大挑战,则在于其显著的年代久远,发射过程中易遭遇失败,尽管已历经多次现代化改造,但其关键组件已严重退化,近年来的试射失败率呈现出显著上升的趋势。在2024年8月的试射中,导弹因制导系统失效而偏离预定轨迹,随后通过远程措施予以引爆;而在2025年1月的后续试射中,由于推进器故障导致导弹直接坠入海中。这些事件不仅损害了美国军事核威慑的可靠性,还暴露了其地面核力量的薄弱环节。

正是由于民兵3系统的可靠性问题,美国转向依赖于哨兵系统以增强战略威慑力。然而,鉴于过度的预测情况,哨兵项目也已暂停。假定"民兵3"依照规划于2030年退出服务,若"哨兵"未能适时填补空缺,则美国的核三合一体系中,地面部分的基础将面临全面崩溃。届时,美国或将主要仰赖海基(俄亥俄级核潜艇)与空基(B-21轰炸机)力量以维系威慑,然而,此举将显著削弱其机动性:海上导弹发射需面对反潜网络的挑战,空中打击行动则受限于防空体系,这与陆基导弹“即时响应”的高效特性形成鲜明对比。

须知,中国研发东风-41(DF-41)导弹的初衷,旨在应对美国新世代洲际导弹的挑战。中国研发的东风51导弹旨在显著提升与美国军力之间的差距,确保战略上的优势地位。然而,鉴于美军现宣布退出这一竞争,东风41导弹如今似乎已处于无对手的状态。

作为当前世界最为先进的陆基移动洲际弹道导弹系统,DF-41装备了三级固态火箭发动机,其最大投送距离逾越14,000公里,具备广泛全球打击能力,自中国领土发射即可精确命中地球上的任何目标。此外,其速度可达到26至28马赫,这一高速特性为其提供了卓越的突防能力和迅速的打击效能。最关键的是其能搭载10枚独立瞄准目标的核弹头,每枚弹头的爆炸威力在20-30万吨梯恩梯当量之间,亦可选配一枚高达550万吨当量的巨型核弹头,展现出卓越的多目标攻击效能与战术机动性。最重要的是可携带 10 枚分导式核弹头,每枚 20-30 万吨 TNT 当量,也可选择携带一枚如 550 万吨当量的大威力核弹头,具备强大的多目标打击能力和灵活的打击方式。

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在穿越大气层时采用"钱学森弹道",在接近外太空的边界区域飞行轨迹呈现出类似于"抛石入水"的复杂且难以捉摸的模式,这使得其具有近乎极致的规避防御能力。与此相比,美军依赖于地下井发射,而东风41导弹则具备多样化的部署方式,包括公路机动、铁路机动和井基发射,这使其在各种地形与环境条件下能够实现迅速部署与发射,从而展现出显著的生存能力和战术机动性。

“哨兵”计划的挫败,实质上反映了美国军工业与政治势力相互勾连,凌驾于国家整体战略之上的负面效应。以诺斯罗普·格鲁曼为首的承包商借助游说途径向国会争取高额预算,然而未能履行其技术承诺;军事部门出于维护项目“正当性”的考量,持续放大来自中俄的威胁性,终致陷于“预算陷阱”之中。相较之下,中国的军事工业体系依托全国性的体制整合资源,采用“技术升级+快速迭代”的策略,在DF-41导弹及高超音速武器等关键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从而建立起“不对称优势”。

推断美国军方或许会感到困惑,鉴于其在演示文稿(PPT)中夸大了武器性能,旨在对中国构成威慑,未曾料想此举反而激发了中国的紧迫感与自主研发动力。结果,中国遵循了类似美国PPT策略的方向,成功开发出了对抗特定武器的技术,而美国最终未能实现其设计目标。

以第六代战斗机为例,美国空军先前宣称计划在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结束前引入部分NGAD(Next Generation Air Dominance)能力。然而,截至2022年底,NGAD项目仍停留在设计阶段,尚未完成“B阶段”审批,这表明美国的第六代战斗机研制工作目前仍处于初步设计阶段。这意味着,至今为止,美国第六代战斗机的基本外形设计可能还未获得美国国防部的正式批准。按照当前的进展推算,从通过审批到正式启动研发、进入试制、最终实现首飞的整个流程预计至少要持续至2035年。

中国确实坚信这一战略,为夺取制空优势并引领第六代战机的标准制定,早在2011年,中国已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第六代战机设计方案。最终,在2024年12月,成功实现了第六代战机的首飞。然而,后续发展如何,仍需进一步观察。美国军方对于第六代战斗机项目的暂停目前尚无确切复启动时间表。

此外,包括反舰弹道导弹、高超音速导弹、导弹驱逐舰(美国早期研发的朱姆沃尔特促使中国认识到052D性能不足,进而启动了055型的建造计划,然而随着055的问世,朱姆沃尔特却陷入了闲置境地)、电磁弹射技术等在内的尖端军事装备亦是重要考量对象。

估计对于中国而言,颇为失落,原本约定于紫禁之巅一决高下,为何中途便显乏力。

0 阅读:0

小王乐会

简介:有一个有趣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