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自己都骗,美军模拟拦截东风26成功,用PPT构建虚拟盾牌靠谱吗

春迟嫣韵谈军事 2025-04-17 17:34:41

3月24日,据美国 “驱动” 网站 “战争地带” 专栏报道,美国导弹防御局与美海军在夏威夷太平洋靶场海岸,进行了高超声速防御模拟拦截试验。该试验代号为 “恒星女妖”,美国海军 “平克尼” 号驱逐舰利用 “宙斯盾” 系统和模拟的 “标准 - 6” Block IAU 防空反导导弹,对一枚从 C - 17 运输机上投射的搭载了 HTV - 1 高超声速目标飞行器的木制模型,进行空射中程弹道导弹靶弹进行了探测、跟踪和拦截的计算机模拟。

据美军导弹防御局声称,被拦截导弹是一款性能类似东风26反舰弹道导弹的导弹。这一消息被美国网友们解读为破解了中国的终级反舰神器的伟大进步,美国一片赢麻了的声音似乎意味着,面对中国反舰弹道导弹这一终极神器本已绝望得美军,似乎看到了些许“希望”

在面对中国反舰弹道导弹时,美国海军有多绝望?

美国航母作为海洋霸权力量的象征,在二战之后一直支撑着美国的海上优势。除了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早期的短短十几年时间里,被前苏联轰炸机挂载超音速反舰导弹短时间内超越外。其他时间里一直都是海上作战利器。尤其是F14雄猫舰载机上舰和宙斯盾系统研发成功之后,美国航母的反导防御能力简直达到了逆天的程度。由此开启了导弹海战时代盾强弹弱的航母全盛时期,并一直维持到了2020年前后。

我国在新世纪早期研发成功的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一定程度上再次具备了对美国航母的防区外打击能力。但是作为一款抛物线飞行弹道的传统中程弹道导弹,美军事实上并未将咱们的东风21D放在眼里,否则也不至于多年来一碰到什么风吹草动,就派出航母战斗群到我们周边耀武扬威的做派了。说白了,美军自信能够成功拦截东风21D。直到东风26服役,美军的海上盾牌出现了一块巨大的缺口,这时候的美国海军才意识到,若不能成功拦截东风26,意味着美国赖以维持海上优势的航母优势彻底丧失。

为什么美海军对东风26如此忌惮呢?从反导拦截技术层面上说,弹道导弹飞行分为上升段,大气层外的飞行中段,以及最后的再入段。美军反导技术的核心要领是发射拦截弹在导弹的飞行轨迹上进行碰撞,迫使来袭导弹翻滚而偏离飞行轨道,进而无法击中目标。这种技术本质上是子弹打子弹,前提是将来袭导弹的飞行轨迹解算出来。按照传统弹道导弹抛物线飞行轨道看,现有技术手段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解算出导弹的飞行轨道,因此美军才会对东风21D并不害怕。

而东风26采用的是高超音速双锥体弹头,这种弹头意味着导弹具备在大气层边缘打水漂的飞行能力。跟东风17乘波体弹头形成了现有高超音速导弹的两种技术形态。双锥体飞行在大气层边缘,弹道是打水漂飞行,而乘波体则飞行在大气层之内,采用高超音速机动滑翔飞行模式。这两种弹道导弹理论上都是助推滑翔弹,利用弹道导弹将弹头推送到一千多公里的高空,之后弹头近乎垂直下落,依靠地球的重力将弹头加速到18到25马赫的高超音速。之后,双锥体弹头在大气层边缘打水漂前进,乘波体弹头则一头扎进大气层内进行滑翔飞行。

这两种飞行模式的共同特点,是弹头飞行轨道难以解算。说白了,导弹只是朝着一个大概方向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导弹下一时间的飞行轨道在哪里,对手又怎么可能解算呢?既然无法对弹头飞行弹道进行结算,理论上就无法被拦截。在我看来,自从高超音速导弹开始执行反舰任务以来,美军航母的优势事实上就已经完全消失了。

2016年中美南海对峙之时,按照当时中国海空力量的整体实力看,远远不及美国派出的两艘航母战斗群。最后看似轰6K低空对美航母通场飞行逼退了美国航母,实际上美军航母忌惮的,恰恰是没有在战场出现的东风26反舰弹道导弹。也就是从2016年开始,美军的重返亚太战略,开始朝着战略收缩的方向过渡,美军此时已经计划战时后撤到关岛,以规避来自中国陆基反舰弹道导弹的打击。

后撤到关岛后,因为跟我国陆基反舰导弹拉开了足够的距离,理论上,美军航母暂时安全了。但是让美军没有想到的是,我们很快发展出了舰载和空射版本的鹰击21反舰弹道导弹。2022年4月,我国鹰击21分别实现了轰6轰炸机挂载投射实验和055驱逐舰搭载实验。这意味着,我国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实现了海空移动部署,只要军舰和飞机能去的海域,美军航母理论上都不再安全。

鹰击21除了射程尚不如东风26的四千公里那么远之外,简直就是一妥妥的移动版东风26.同样采取双锥体弹头,同样采取难以被拦截的桑戈尔飞行弹道,也就是上面我们说到的大气层边缘打水漂飞行。这样一来,美海军航母就算撤退到关岛,我们的055或者轰6K轰炸机只要靠近到美军航母1500公里的距离,理论上就能对航母实施防区外攻击。

这同时也意味着,美军航母即便是撤退到夏威夷,撤退到美国本土,只要我们愿意,055都可以对美国航母进行其难以拦截的防区外攻击。美军多年来精心构建,用于拦截前苏联防区外反舰导弹攻击的作战体系形同虚设。您说,美军航母能有多绝望?

航母防御作战的理论基础是打掉对手防区外导弹发射平台,不具备这种能力意味着美军航母难以保障海上的绝对安全。只要有一丝防御漏洞,就能利用这一漏洞让美军航母的防御能力彻底失能

需要说明的是,美军航母的反导防御作战体系,是围绕着防御外攻击展开的。直白一点说就是在对手的反舰导弹发射之前,将对手的发射平台给打掉。至于宙斯盾作战体系,不过是完善美军防区外攻击的补充防御手段,以应对少量漏网之鱼准备的罢了。现在虽然宙斯盾作战体系已经远非出现之初可比,但是对弹道弹道的末端拦截成功率低的可怜。

先来说一下防区外攻击理论。这是一种目前看来对航母打击依然有效的作战理论。这种理论是前苏联发明,其设计之初对航母防区外攻击的导弹是重型超音速反舰导弹,射程600公里,采用轰炸机搭载。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具备对美航母进行防区外打击能力。

上世纪60年代,美军航母舰载机的作战半径普遍不超过300公里,这意味着前苏联轰炸机,军舰,核潜艇等所有发射平台,都具备在美军防区外发射重型反舰导弹的能力。而那个时候,航母反导拦截系统所能依赖的仅仅只有性能落后的,采用点发射的,性能落后的防空导弹以及舰炮而已。如果遭遇前苏联的防区外打击,美军航母的生存能力几乎为0。这也是航母无用论和导弹万能论最盛行的时候,也是为什么前苏联不发展航母的原因所在。

随着美军超级航母和远航程舰载机的服役,前苏联的防区外攻击理论开始逐渐失去优势。F14雄猫舰载机是世界上第一款重型舰载机,其作战半径超过1000公里,拥有出色的单机作战能力,可挂载大量不死鸟空空导弹对700公里外的前苏联轰炸机进行防区外拦截。这样一来,前苏联防区外导弹发射平台再也不具备靠近美军航母600公里以内发射导弹的能力。至此,发展航母,依靠航母舰载机形成空中保护,保护导弹发射平台包括轰炸机,水面战舰运动到距离美军航母600公里内的发射距离上,成为了苏联下一阶段海军发展的重点。

也就是说,到苏联七十年代意识到防区外攻击破产之后,就开始准备正面硬刚,利用航母硬拼的方式进行作战了。今天我们所听到的对美航母实施超饱和导弹攻击的作战理论,不过是防区外导弹攻击作战模式破产后,叠加美军宙斯盾系统研发成功后,前苏联无奈之下的一种应急作战方式。前苏联海军八十年代也承认,对美国航母进行超饱和攻击不一定能成功,而且还会遭遇重大损失。至此,我们基本可以断定,前苏联防区外反舰导弹破产后,基本上对美国航母束手无策了。

我们自然吸取了前苏联海军重导弹攻击而轻视海洋制空权的经验教训,从海军暴兵之初,就将航母作为海军发展的核心装备。但是我们并未将前苏联的超饱和攻击理论拿起来作为反航母作战的终极理论,而是采用了上世纪60年代,前苏联具备技术优势的防区外攻击理论。说白了,我要在你美国航母的防御半径之外对你进行攻击,你只能被动防守,而无法对我的发射平台进行攻击。就算你美国航母拥有出色的防御能力,也只能在被动应对中逐渐消耗自身的防空导弹数量。当力量此消彼长,理论上击沉航母,只是迟早的事情。

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是高超音速反舰弹道导弹,而不是前苏联那种超音速反舰导弹呢?按道理说,将超音速反舰导弹射程提升到1000公里以上的成本,完全比反舰弹道导弹更廉价,为什么我们走了一条更难实现,而且成本更高的导弹技术发展路径呢?

这就要说到美军反导系统的拦截效率的问题了。在宙斯盾出现之初,其拦截效率并不高。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军宙斯盾作战系统拦截来袭导弹,需要导弹预警雷达为标准2导弹提供引导。美军一条军舰只安装三具对空照射雷达,意味着美军早期一套宙斯盾系统只能同时拦截三枚来袭到导弹。但是随着导弹技术和雷达技术的发展,宙斯盾系统的反导能力逐渐提升,到今天,美军最新的防空导弹已经换装了主动制导标准2/3/6,改进型海麻雀等中远程防空导弹。这些导弹理论上不再需要舰载雷达的引导,可以自主升空对来袭目标进行拦截。除了射程仅有10公里的末端防御导弹海拉姆需要雷达照射对目标指引外,美海军现役防空反导拦截体系已经非常完善了。

按照美军现在反导拦截实验数据看,理论上,美军航母战斗群里面装备的防空导弹,可以对数百枚常规反舰导弹实施拦截,如果再算上舰载机挂载空空导弹远程拦截数量。理论上,现代超级航母可以对上千枚来袭导弹进行防御作战。这意味着什么呢?就算可以在美军防御半径之外对美国航母发动导弹攻击,也要具备一次发射一千多枚导弹的能力,才能保障有效的突防,如此巨量的导弹,其所能对航母造成的毁伤能力也非常有限。这意味着,再用前苏联常规超音速反舰导弹对航母实施攻击,有效性已经大打折扣了。

实际上我们在052C服役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了,毕竟咱们的主动制导海红旗9上舰之后,我们也具备了出色的海军反导作战能力。所以我们的反航母作战体系从一开始,就走了一条区别于前苏联饱和攻击的路径。因为执行超饱和攻击路径,需要巨量导弹的发射数量才能达成有效攻击,而我们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发射载具。不要说我们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就算现在的美军,也不具备如此巨量导弹同时发射的能力。说白了,还是要采取突防能力更强的导弹才行。

机动飞行的弹道导弹,是目前反航母作战弹道技术路径中,最有效的手段。首先,从反导拦截的有效性上看,最有效的拦截是在导弹发射的上升段进行拦截。而弹道导弹的发射理论上一般位于我们自己的防空半径内,所以不用担心上升段被拦截的可能。美军多次进行弹道导弹中段拦截实验,现在已经做到了90%的中段拦截成功率,这也是为什么美军对东风21D并不担心的原因。既然美军对传统抛物线的拦截能力很强,那么如果中端飞行采用机动弹道呢?目前来看,美军尚未有对机动导弹拦截成功的先例。不是美军不想拦截,而是理论上根本就做不到。这意味着,美军只能在末端,对反舰弹道导弹进行拦截。

那么接下来,再来看一下美海军反导作战体系的末端拦截能力有多拉垮吧。目前执行末端拦截的防空导弹是标准6,因为弹道导弹末端飞行速度太快,一般超过18马赫。美军目前虽然成功进行了末端导弹拦截试验,但是成功率仅有30%。这30%的成功拦截率,所拦截的来袭导弹,还是不具备机动能力,仅仅依靠高速突防的来袭弹道导弹。如果对具备末端高超音速机动飞行的导弹实施拦截,又有多少成功率呢?答案是美军也没有做过这样的实验。

也就是说,咱们看似采用了弹道导弹进行反舰作战这一成本更高的技术路径,只要能保障对方拦不住,那么少量导弹就可以对美军航母形成毁灭打击。根据我军和美军双方做的进攻和防御推演,我们只需要发射24枚东风26或者鹰击21,就可以实现对美军航母编队的有效攻击。单波次24枚反舰弹道导弹齐射,可击沉美军航母编队最少五艘军舰。在美军去年年底进行的兵棋推演中,一旦中美在西太平洋发生军事冲突,美军的损失高达10艘航母,而击沉这十艘航母的导弹,全部是中国的东风26/27,鹰击21等。尤其是采用乘波体滑翔弹头的东风27,结合了东风17和东风26的全部优点,可以对8000公里内的美军航母实施攻击,这意味着,中国对美军防区外打击武器已经完全超过了美军的防御能力。

现如今,面对传统反舰导弹,防御能力逆天的美海军反导作战体系,在中国反舰弹道导弹面前,已经像纸糊的一样脆弱。试问大家,美军若不能对高超音速反舰弹道导弹实施有效拦截,美军的海洋优势,还有吗?随着中国052E的批量建造,随后我国舰载鹰击21的装备数量将越来越多。届时,我们只需要在远洋编队中配备052E/055这样搭载鹰击21的军舰,美军航母就算是躲到天涯海角,也只有挨炸的份,这也是美军为什么如此着急试验对高超音速反舰导弹拦截的原因。

美军至今未成功进行相关实验,PPT拦截5马赫高超音速飞行器的理论数据靠得住吗?美就算拦住高超音速飞行器,就代表美军真的拦得住东风系列导弹吗?

首先说明一下美军导弹防御局所谓拦截类似东风26高超音速导弹是怎么回事儿。这次试验发生在今年三月24日,具体的实验情况是,美军用C17运载无动力木制模型,模拟东风26导弹,拦截弹是标准6。这次实验本质上并未真的去用标准6对导弹进行拦截,而是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拦截。实验结果自然是数据上卓有成效,毕竟谁也不会自我贬低不是吗?

在我看来,美军的试验目的很简单,用实验数据增强国内对导弹防御系统的信心,同时安抚一下美国盟友们的内心。毕竟如果美军拿不出有效的手段对抗我们的反导作战体系,意味着美军将会在接下来的海上对抗中失去优势。如果再算上美国这两个月来的胡作非为,试问就算是盟友,他们敢将自己的后背交给美国吗?

至于说到用PPT数据威慑我国,我觉得这种威慑多一点也不是什么坏事,毕竟可以通过这种美军PPT的自嗨来窥探一下美军的技术发展路径。一如F47公布时候,啥也没有,只有一张模糊的图片一样。

事实上,美军目前具备对高超音速导弹进行拦截试验的条件。HTV - 1 高超声速目标飞行器是美军在2004年就启动的一项高超音速项目。这款飞行器是一款大气层内飞行,具备5马赫飞行速度,可进行机动飞行,飞行距离一千公里的高超音速飞行器。也就是我们熟知的美国猎鹰计划的下属项目之一。

目前美国高超音速导弹项目虽然一直没有成功,但是这一飞行器还是具备一定潜力的。因为相关数据较少,我们也不能妄言美军就没有实现高超音速飞行器项目。就算实现不了1000公里的全程飞行,短距离内的机动飞行应该还是可以实现的。

既然具备这样的飞行器,理论上就可以对飞行器进行导弹反导拦截试验。本次模拟实验美军之所以用标准6导弹,恰恰是因为这款导弹就是针对大气层飞行目标而设计的远程防空导弹。至于说它可以执行弹道导弹的末端拦截任务,不过是美军强行对其赋予的能力罢了。最高33公里的射高,注定了其对再入大气层的高超音速弹道导弹的拦截成功率不足三分之一。

不要说仅仅进行了计算机模拟拦截,就算美军真的进行了实弹拦截,而且成功拦截,也不代表美军标准6具备对我高超音速反舰弹道导弹的末端拦截能力。

首先,飞行速度上,无论是东风27的乘波体还是鹰击21和东风26的双锥体,最高飞行速度都远超美军的五马赫高超音速飞行器。东风27的末端飞行速度是8.5马赫,而鹰击21的末端飞行速度是15马赫,东风26更是高达25马赫,速度上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其次,本轮拦截仅使用了计算机模拟,并未进行实弹拦截。这种PPT数据模拟只是导弹打空气的自我安慰,不过是反导试验的一场荒诞闹剧,无论PPT数据多好看,都存在数据造假的自我安慰成本。至于PPT构成的虚拟盾牌是否真的有效,我想国际军界的一片嘲讽之声应该就是最好的说明吧?

第三,标准6导弹的最大射高是33公里,而我国反舰弹道导弹会在距离军舰五十公里以上的高空进行平飞机动。这意味着,无论是鹰击21还是东风26,标准6的射高都无法够着。考虑到标准3只能对大气层外的目标进行拦截,不能拦截大气层内部目标的因素,标准6也就只能在我反舰导弹对航母进行灌顶攻击的最后阶段进行拦截。

更重要的是,当导弹锁定目标,进行灌顶攻击的时候,导弹距离击中目标的时间极短,反导体系能否完成拦截是个大问题。如果我们用毁伤美国航母而非将其击沉的作战手法,将导弹的弹头设计为集束炸弹,在完成最后的制导后,导弹分解为漫天暴雨梨花针,只破坏美军航母,军舰的上层建筑让其失能,试问这样的攻击的模式,美军反导体系又该如何应对呢?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算标准6反应的过来,但是其末端反导拦截效率如此低下,稍微进行一下齐射,还能拦得住吗?反导拦截试验,不过是提前预知来袭导弹的前提下,进行的单枚导弹拦截试验。战时不可能一枚导弹一枚导弹的添油打法,而是会选择尽可能一波发射多枚导弹对目标进行攻击。连拖鞋军打航母都知道一次发射多种飞行器进行攻击。

按照美军标准6末端拦截成功率30%计算,一次齐射24枚反舰弹道导弹,意味着其中的17枚可以成功突防。平均分配到一个航母战斗群上,每艘军舰包括航母都将被最少两枚导弹击中。我国目前反舰弹道导弹的库存保守估计不会低于500枚,这样的攻击完全可以来个二三十波,就算美军11艘航母都过来,也可以对其来个定点清除。这就是今天中国反航母作战体系的能力。

从实战角度出发,美军航母在全球海洋已经完全失去了技术优势,他们目前正在基于发展对我海上编队的防区外打击武器,就是最好的说明。可惜的是,美军采用的依然是前苏联时期的轰炸机挂载超远射程反舰导弹的作战模式,只不过导弹由超音速换成了隐身反舰导弹。这种级别的威胁,在航母预警机的加持下,根本就没有多大的威力。在可预见的将来,中美之间海洋冲突一旦发生,我们的技术变革将让美海军领教到什么叫做真正的防区外攻击。

小结:进攻和防御的此消彼长伴随着海军发展的始终,任何一次海军技术变革,都伴随着攻击距离的延长。从火炮战舰时代,到反舰导弹时代,再到如今高超音速反舰导弹时代。每一次技术变革背后,都在追寻能够在对手的防御半径之外对目标进行精确攻击。而一国海军的强弱,所看的并非是存量力量的强弱,而是进攻和防御能否有效执行。

驰骋世界大洋接近一个世纪的美国海军航母编队,在遭遇我们射程无限延伸的,可进行机动飞行的高超音速反舰武器之后,理论上防御作战已经无从谈起。此时美军进行所谓的模拟拦截,不过是自我打气,自我安慰罢了。本质上不过是在自欺欺人,有这功夫,倒不如拿出点实际的东西!计算机模拟的PPT虚拟盾牌,注定是一场国际军工科技史上的笑话,根本不足以为航母战斗群撑起牢固的盾牌!

0 阅读:17

春迟嫣韵谈军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