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是打下来的,武将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我国历史上名将如云,但提到每个朝代的开国第一将,更是竞争激烈。能参与开创一个朝代,并且是第一将。那都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名将。
秦朝 王翦
王翦
王翦(生卒年不详),频阳东乡(今陕西省富平)人,秦国将领、军事家,秦统一六国的第一大将。
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率兵攻赵灭;秦王政二十一年(前226年),率兵攻下燕国都城,燕王逃亡;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王翦率军攻克楚国都城寿春(今安徽寿县),并俘虏楚王,次年平定楚国江南地区,楚国亡;王翦与其子王贲在辅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中立有大功,除韩之外,其余五国均为王翦父子所灭。统一天下后,没有继续辅佐秦始皇,急流勇退。
王翦为秦国的统一事业贡献了自己的毕生力量,作为对实现中国统一有贡献的历史人物而名传于后世。王翦还位列“战国四大名将”。
西汉 韩信
韩信
韩信(?-前196年),淮阴(江苏淮安)人,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明朝茅坤赞其为“兵仙”。
刘邦拜韩信为大将,汉元年(前206年)韩信献策平定三秦。楚汉之争中,韩信横扫魏、赵、代、燕、齐诸国。蒲坂之战韩信声东击西拿下魏国都城安邑;井陉之战韩信背水一战大破赵军;潍水之战韩信水淹齐楚联军,斩杀楚将龙且;垓下之战韩信击破项羽军。汉高祖五年(前202年),项羽走投无路自刎于乌江。韩信因功封楚王。高祖六年(前201年),刘邦开始剪除异姓王,韩信被贬为淮阴侯。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被人告发谋反,吕后与萧何合谋杀韩信于长乐宫,并诛其三族。
韩信不仅指挥过许多重大战事并取得辉煌战绩,而且具有深厚的兵学素养,留下了兵学著作《韩信》三篇,是《汉书·艺文志》记载的“兵权谋十三家”之一,与孙武、孙膑、商鞅、吴起等兵家并列。
东汉 邓禹
邓禹
邓禹(2年-58年),字仲华,南阳新野(今河南省新野县)人,东汉开国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首。
邓禹年轻时游学长安与刘秀交好,王莽败亡后往投刘秀,劝其以河北为基地,收揽民心,待机取天下。后率军镇压铜马起义军,又破更始政权的王匡、成丹诸部于河东,协助刘秀建立东汉。刘秀称帝后,邓禹被拜为大司徒,封酂侯。后率军渡河入关,所部号称百万,一度入长安,但被赤眉军多次击败,以致全军覆没,被罢免大司徒。后拜右将军,封高密侯,明帝时进位太傅。
永平元年(58年),邓禹病逝,谥号元侯。
西晋 羊祜(hu)
羊祜(221年-278年12月27日),兖州泰山郡南城县人。西晋时期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文学家。
魏元帝即位后,历任秘书监、相国从事中郎等职。晋代魏前夕,任中领军,掌领禁军,兼管内外政事。西晋建立后,封钜平侯。泰始五年(269年),出任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坐镇襄阳。在荆州屯田兴学,训练士兵,全力筹备灭吴计划。泰始八年(272年),与晋武帝密谋攻吴。咸宁二年(276年),上疏请求伐吴,遭太尉贾充等反对。咸宁四年(278年),羊祜带病入朝,面陈伐吴之计。后力劝晋武帝从速发兵,并嘱中书令张华成其志。不久后去世,享年五十八岁。晋武帝依其遗策灭吴,于两年后完成统一。唐宋时期,羊祜得以配享武庙。
隋朝 杨素
杨素
杨素(?-606年),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隋朝的军事家、权臣、诗人。
北周时期,杨素在平灭北齐的战争中有功,被拜为车骑大将军,敕封清河县子、成安县公,后迁任汴州刺史、徐州总管,封清河郡公。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杨素被加封为上柱国、越国公。开皇四年(584年),杨素官拜御史大夫。开皇十年(590年),杨坚命杨素为行军总管,率众讨伐平叛。杨素在大业二年(606年),因病去世。
杨素好诗词,且颇有功力。其诗劲健质朴,矫六朝轻靡浮艳之风。《赠薛番州》14首,史称“词气宏拔,风韵秀上”,为一时名作。原有集十卷,已佚。《全隋诗》录存其诗19首。
唐朝 李靖
李靖
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人,隋末至初唐时期杰出的军事家。
武德三年(620年)辅佐李孝恭平定萧铣和辅公祏割据势力,并招抚岭南诸部。贞观三年(629年)率军灭亡东突厥,使唐朝疆域自阴山北直斥大漠,因功封代国公。贞观九年(635年),统军西破吐谷浑。贞观十七年(643年),列名“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靖病逝,终年七十九岁,谥号“景武”,陪葬昭陵。唐肃宗时配享武成王庙,位列十哲。晚唐以后逐渐被神化。后晋时追封“灵显王,到南宋时累封为“辅世灵佑忠烈王”。
李靖一生征战数十年,为唐王朝的建立及发展立下赫赫战功。他的治军作战经验,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和兵法理论。著有《六军镜》《卫公兵法》等多部兵书,多已失传。
北宋 曹彬
曹彬(931年-999年),字国华,真定灵寿(今河北省灵寿县)人,北宋开国名将。
后周世宗时,他奉诏出使吴越,官至引进使。曹彬严于治军,尤重军纪,受到宋太祖赵匡胤信任,在北宋统一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乾德二年(964年)参与攻灭后蜀,升宣徽南院使。开宝七年(974年)率水陆军十万攻灭南唐,次年克金陵。又决策伐北汉和攻辽,以功擢枢密使。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分兵三路攻辽,曹彬为东路军主将。他因孤军冒进、兵疲粮乏撤军,于岐沟关之战大败,致使宋军全线溃退,被降为右骁卫上将军。后复起为侍中、武宁节度使。宋真宗即位后,曹彬复任枢密使。
咸平二年(999年),曹彬逝世,年六十九。追赠中书令、济阳郡王,谥号“武惠”。
南宋 岳飞
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建炎二年(1128年)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绍兴四年(1134年),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六年(1136年),率师攻取商州、虢州等地。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宗弼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夹击金军。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1142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宋孝宗时,平反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岳飞是南宋杰出的统帅,收复失地、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金军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以示对岳家军的由衷敬佩。
元朝 张弘范
张弘范(1238年—1280年),字仲畴,易州定兴县(今河北省保定)。元朝初年大将,汝南王张柔第九子。
张弘范出身河朔地区的汉人家族,早年师从郝经。中统三年(1262年),任行军总管,从征李璮。至元元年(1264年),为顺天路管民总管,次年,移守大名。至元六年(1269年),任益都淄莱等路行军万户,参与襄樊之战。至元十一年(1274年),元军大举攻宋,张弘范为前锋,以功改亳州万户,赐名拔都。至元十五年(1278年),为蒙古汉军都元帅,进军闽广,俘虏文天祥。至元十六年(1279年),在厓山(今广东新会南)大败宋军,灭亡南宋,回到大都不久后病死。
元世祖追赠其为银青荣禄大夫、赐谥“武烈”。至大四年(1311年),改谥忠武。延祐六年(1319年),加保大功臣,加封淮阳王,谥献武。
明朝 徐达
徐达
徐达(1332年-1385年4月7日),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省凤阳县)人。元末明初名将,明朝开国元勋。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为淮西二十四将之一。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在鄱阳湖之战中大败陈友谅。次年,被任命为左相国。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麾师攻取淮东,并于两年后攻克平江,灭张士诚。出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常遇春一同挥师北伐。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大都,推翻元朝的统治。此后连年出兵,打击元廷残余势力,收取山西、甘陕,大破扩廓帖木儿等,唯有岭北之战因孤军深入致败。洪武六年(1373年)后长期留守北平,训练士卒,巩固边防。洪武十八年(1385年),徐达在南京病逝,享年五十四岁。朱元璋追封其为中山王,赐谥号“武宁”,赐葬钟山之阴、配享太庙。
徐达为人谨慎,善于治军 ,身经百战,戎马一生,为明朝的建立与巩固立下不朽的功勋。朱元璋倚之为“万里长城”,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 。
清朝 多尔衮
多尔衮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650年),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极之弟。1626年封贝勒,后因战功封睿亲王;1628年随皇太极征察哈尔多罗特部,俘众万余,赐号墨尔根代青;1640年-1642年,助皇太极取得松锦之战的胜利,歼灭明军13万,深受皇太极的器重,成为清军主要将领;1643年,皇太极暴死,多尔衮拥立年仅六岁的福临为帝,独揽大权;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灭亡,多尔衮趁机率军南下,与吴三桂一起击败李自成,并迁都北京,开始了清朝在全国的统治;清军入关之后,多尔衮追击李自成,命豪格攻张献忠,消灭了农民起义军;1645年,多尔衮派兵下江南,相继消灭了南明各政权,占领了全国大部;后因打猎坠马而死。
爱新觉罗·多尔衮是大清王朝的真正奠基者,率领清军入关,定鼎京城,奠定了大清王朝200多年的基础。多尔衮去世后,顺治帝首先是赐给多尔衮巨大的荣誉,后又被展开了无情的追罪,使得多尔衮直系子孙废绝,整个家族就此消沉。直到乾隆帝登基后才被昭雪翻案,恢复声誉,多尔衮为大清王朝所作的诸多贡献,也得到了最终的肯定。
东汉的邓禹可以算第一功臣,将军的能力他只能算三流
唐朝开国第一将应该是李世民,就算不算李世民也应该是李存恭。
邓禹说真的,是真的水,其他27个哪个不比他强
岳飞?你把韩世忠放哪?
为什么没有汉武帝时期的霍去病?!
不喜欢元,但是元不该是木华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