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符瑶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集中用餐单位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明确学校、幼儿园违反《规定》要求的,应当从重处理。这一重磅规定的出台,将为孩子们筑起一道更加牢固的食品安全防线。
食品安全无小事,校园食品安全更是食品安全治理的重中之重。今年,湘潭市市场监管局发布公告,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校园餐”违法线索,进一步强化校园食品安全监管;湘潭市人大常委会启动湘潭“校园餐”管理立法工作,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有关部门精准发力,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校园食品安全。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校园食品安全管理仍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需多方联动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有资质且社会信誉良好的供餐单位,有助于提升校园餐饮品质。由此,进一步完善食品生产经营者准入、考评和退出制度,是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有力抓手。在中小学校食堂承包(委托)经营、大宗食材供货、校外配餐机构选定上,严格按照招投标程序统一组织招标,并向社会公布中标机构,接受公众监督。对于由学校自主经营的食堂,要坚持食堂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原则,进一步强化食堂规范管理,让学生吃得饱、吃得好。
强化监管是保障校园食品安全的重要举措。校园食品安全责任主体多元,需要大家共同守好“责任田”。学校要提升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水平。地方党委、政府要压实属地管理责任,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按照“三管三必须”要求,市场监管、教育行政、卫生健康等部门要加强日常监管和指导,强化部门协作,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惩处力度,切实保障学生饮食安全。纪检监察机关则要加强“校园餐”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让校园食堂在阳光下运行。
安全意识到位,才能进一步消除安全隐患。学生自身食品安全意识的淡薄也是当前食品安全管理面临的挑战之一。要将食品安全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增强教育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强化食品安全意识。相关部门要开展形式多样的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向未成年人及其家长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全社会对未成年人食品安全的关注度。
一餐一饭,关乎孩子健康与成长。唯有把学生利益放在第一位,推动食品安全共治共享,才能真正把中小学校“校园餐”管好,让学生、家长和社会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