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车拍滇东
有这样一则故事,我们也可以认为这是一个笑话,说,当年有人希望编写一部白话小学国文教材,想起来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胡适博士,于是请他主笔。胡适博士冥思苦想了好几个礼拜,写好了第一课,它只有六个字:“来来来,来上学!”事情传开来,学界为之大哗,纷纷指责:这是什么课文?事主很是惶急,又遍请教授专家,社会闻人重新编写第一课。也是过了好几个礼拜,第一课也写好了,也是六个字:“去去去,去读书!”大家想一想,觉得还不如胡博士的那六个字。
我不知道这则故事是不是真的,但是,今天大多数人会认为这就是一个笑话。趣味的因子当然也源于两篇课文的对照,但最根本的原因是,人们也普遍认为,这是什么课文?



现在,我的书桌上摆着三套老教材,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年影印出版。最早的是商务印书馆的《商务国语教科书》,初版于1917年。由著名教育界人士编写的是开明书店的《开明国语课本》,叶圣陶主笔,丰子恺书写文字和绘图,初版于1932年。另一本是世界书局的《世界书局国语读本》,也初版于1930年代。我们可以引举几个例子。先说叶圣陶、丰子恺二先生编写的教材。第1、2课是图画,分别是《早上起来》和《上学去》。第3课是《先生早》,图画上的文字是:“‘先生,早。’‘小朋友,早。’”第4课是《红花开》,图画上的文字是:“红花开。白花开。红花白花朵朵开。”第5课就和我们前面说的“来来来”有一点点关系了,是《来拍球》,文字是“来,来,来,小朋友,来拍球。”
难得的是,这套书的上册全是丰子恺先生的手绘漫画和绝大部分的丰子恺先生手写的课文,下册依然有手绘图画,一部分手写课文和一部分印刷文字。这是很下功夫的一件事儿。
再看世界书局的本子,由魏冰心等编,薛天汉等校订。第1课到第4课也都是图画,分别讲说小猫,小狗,鱼和昆虫。第5课也是和我们说的“来来来”有关,叫《小弟弟》,文字是:“小弟弟,小妹妹,来,来,来。”第6课是《小妹妹》,文字是:“小妹妹,大哥哥,来来来,来拍球。”下一课是:“姐姐唱歌,哥哥拍球,小弟弟,拍拍手。”
商务是最早的本子,庄俞等编写,张元济校订。时革命成功不久,新文化运动尚未开始,课文算是古白话体,内容大多是关于日常生活见闻,社会人际规范,传统亲情原则的内容,它到第34课才开始有正式的文字,是:“夜间早眠,日间早起。”后面是个人强身健体,清洁卫生的教导。第37课我觉得很有意思,叫《节饮食》,文字是:“渴则饮,饥则食,多饮多食,皆能伤身。”第52课《职业》是这样表述的:“猫捕鼠,犬守门,各司其事。人无职业,不如猫犬。”至于穿衣戴帽,身体发肤,四时蚕桑,花鸟虫鱼,这部教材也都有不俗的介绍。



应当承认的是,随着社会发展,时代进步,教育的内容理当发生很多、很大的变化,但是,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总是可以找到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的平台的,我认为,这个平台就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一个词汇,叫做“学习”。即使是在孔子的时代,也强调“学而时习之”,习的本义,《说文》的解释是:习,数飞也。说习就是小鸟多次地飞来飞去,是小鸟做出的生存能力的训练。所以我的理解是,“习”并不是为了满足“学”的需要,习是目的,学只不过是是工具。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个问题:谁是“学习”的主体,学习主体之“学”的内容能否得到“习”,也就是说,他们能不能完成或者实践所“学”的内容?当然,也可以说,他们能不能够、愿不愿意接受,喜欢不喜欢所“学”的内容?
顺便说,在今天的基础教育中,孔子的这句话常常被解释为听课和作业之间的关系问题,学是听课,习是做作业。对孔夫子说来,这无异是一种嘲讽。学习难道是上课和做作业吗。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简称《德洛尔报告》)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个支柱: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学会认知指的是获取理解的手段;学会做事指能对自己环境产生影响;学会共同生活指与他人一道参加应当参与的所有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学会生存指如何看待人生的未来发展方向,也可以说成是发展自己。
但是这四种能力并非平行并列的,其中有一种是作为基础来强调的能力,这就是“学会共同生活”,其余三种能力则是学会共同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基本因素。正如“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在该报告的“序言”中所指出的那样:
“生活的传统范畴发生深刻变化之后,迫使我们要更好地了解他人,更好地了解世界的迫切需要。人们有相互了解、和平交流以及和睦相处的需要,这几方面正是我们的世界最为缺少的。



无论是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还是20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提出的教育思想,都和我们现在施行的教育模式,以及教育实操很不相同。然而,撼山易,撼应试教育难。我们知道的一个悲剧性的人物就是钱理群。他2002年从北大退休,然后做了一个志愿者,到南京师大附中去教书。开始有很多学生来听他的课,后来只剩下二三十人。有一次在课堂上,一位学生头站起来发言说:“钱教授,我们不是不喜欢听你的课,而是因为你的课与高考无关,我们宁愿在考上北大以后再来听你的课。”钱理群听了之后,顿时气馁。
2012年,钱理群宣布他的教育改革失败。在退出教育的时候,钱理群说了一句话,不能为应试服务的教育无法立足。这句话我个人听起来感到非常的悲哀。



从2003年到退休之前,我一直在从事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工作,为中小学教师做教育理念的培训。主要的理念便是来自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讲课的时候,有老师站起来说,刘教授,我知道您说的很有道理,但如果像您讲的那样去上课,我们工资都拿不到,甚至无法在学校生存。
这位老师说的是实话。我们都无力改变目前的状况,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还是家长,还是学生。
发一组大巴上拍的滇东的片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