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逸枫:一季度信贷狂飙10万亿!究竟流向房地产多少钱?

谢逸枫 2023-04-18 11:34:46

文/谢逸枫

4月11日的全国金融统计数据显示,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89万亿元(1月4.9万亿元、1.81万亿元)同比多增7497亿元,创历史最高单月记录。

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10.6万亿元(2022年一季度8.34万亿元),同比多增2.27万亿元(同比多增6636亿元),创1987年有数据以来同期历史最高记录。

3月住户贷款增加1.3447万亿元(1月2572亿元、2月2081亿元),其中代表个人住房贷款的中长期贷款增加4438亿元(1月2231亿元、2月863亿元),说明住房贷款翻倍。

2023年1月M2增速12.6%,2月12.9%,3月12.7%,创下自2016年4月以来,同期第二高。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89万亿元,创下2001年以来同期最高。

3月M2高达12.7%,而CPI和PPI大幅跳水,“通缩”的担心卷土重来。一是3月CPI同比上涨0.7%,环比涨幅回落0.3个%,创18个月新低。PPI同比增长-2.5%,连续六个月负增长。

所谓“通缩”,是指商品和服务价格持续且普遍地下跌,且常处于货币收缩的环境之下。通缩是需要警惕的经济现象,市场出现紧张情绪也不难理解。因此,要警惕。

二是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0.6万亿元,同比多增2.27万亿元。而人民币存款大幅超过贷款,一季度增加15.39万亿元,同比多增4.54万亿元。一季度住户贷款增加1.71万亿元,而住户存款却增加达9.9万亿元。

货币大量印发,经济呈现通缩的迹象,究竟钱去哪里了?可以确定的是,这些印出来的钱,是流入到企业,却是没有转换成投资和消费。这些钱到底是在金融系统内部循环,还是在企业账户。

3月,CPI同比上涨0.7%,涨幅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创2021年10月以来近18个月的新低;PPI同比增长-2.5%,连续六个月负增长。

M1、M2的变化,是货币政策调整的信号、条件。M1反映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M2不仅反映现实的购买力、潜在的购买力。若M1快,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若M2快,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

M2过高而M1过低,投资过热、需求不旺,有危机风险。M1过高M2过低,需求强劲、投资不足,有涨价风险。目前的M2过高,M1过低,需求不旺盛,却是债务危机风险的印证。

其一是M1增速下降

2023年3月M1同比增长5.1%(1月6.7%、2月5.8%),M1余额67.81万亿元,同比增长5.1%,增速环比下降0.7%,M1增长呈现回落、下降的趋势。

2022年12月末M1同比增长3.7%、11月4.6%,10月5.8%、9月6.4%、8月6.1%、7月6.7%、6月5.8%、5月4.6%、4月5.1%、3月4.7%、2月4.7%、1月1.9%。

2021年12月M1同比增长3.5%、11月3%、10月2.8%、9月3.1%、8月4.2%、7月4.9%、6月5.5%、5月6.1%、4月6.2%,3月7.1%,2月7.4%,1月14.7%。

2020年12月8.6%、11月10.7%、10月10.5%、9月10.9%、8月10.4%、7月10.7%、6月11.1%、5月11.1%、4月11.1%、3月8.9%、2月10.1%、1月8.4%。

其二是剪刀差扩大

2023年3月M1是5.1%,M2是12.7%。因此,3月M2与M1剪刀差为7.6%(1月5.9%、7.1%),环比扩大0.5%。2022年12月8.1%、11月7.8%,10月6%,9月5.7%、8月6.1%、7月5.3%。

目前国内实体经济逐渐活跃,M1增速下降,导致M2与M1的剪刀差扩大。3月M1与M2增速剪刀差较上月扩大0.5%,表明宽货币向宽信用的转化加快,但是投资、消费的复苏比较缓慢。

3月M1与M2“剪刀差”的扩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下行压力大背景下,企业投资意愿不高,表明消费、投资好转,但是离复苏回暖还早。说明信贷资金传导到实体经济效果有待观察。

其三是M2降速

2023年2月M2同比增长12.7%(1月12.6%、2月12.9%),环比回落0.2%,创2016年4月以来第二高。M2余额281.46万亿元,同比增长12.7%,环比回落0.2%。

2022年12月末M2同比增长11.8%、11月12.4%、10月11.8%、9月12.1%、8月12.2%、7月12%、6月11.4%、5月11.1%、4月10.5%、3月9.7%、2月9.2%、1月9.8%。

2021年12月末M2同比增长9%%,11月8.5%、10月8.7%、9月8.3%、8月8.2%、7月8.3%、6月8.6%、5月8.3%、4月8.1%、3月9.4%,2月10.1%、1月9.4%。

其四是信贷狂飙

2023年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10.6万亿元(2022年一季度8.34万亿元),同比多增2.27万亿元(同比多增6636亿元),创1987年有数据以来同期历史最高记录。

2023年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89万亿元(1月4.9万亿元、1.81万亿元)同比多增7497亿元,创下自2001年有记录以来单月增量新高记录。

背后的原因,与疫情过峰、消费复苏、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季节性习惯有关。一是国内积极引动金融机构加大重点项目、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薄弱环节、制造业、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推动宽信用,政策适度靠前发力,助力经济复苏。

其五是房贷逐月上升

住户、个人房贷的占比幅度回升,由个位数上升到两位数。意味着2023年一季度全国住户、个人房贷占新增贷款的比例逐月上升。

2023年一季度全国人民币贷款增加10.6万亿元,同比多增2.27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1.71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7653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9442亿元。

一季度住户贷款占新增贷款16.13%(1月5.15%、2月11.49%、3月34.56%),个人住房贷款占新增贷款8.9%(1月4.55%、2月4.76%、3月11.40%),说明贷款买房增多。

3月住户贷款增加1.3447万亿元(1月2572亿元、2月2081亿元),其中代表个人住房贷款的中长期贷款增加4438亿元(1月2231亿元、2月863亿元),说明住房贷款翻倍。

2022年全国住户贷款3.83万亿元,占新增贷款17.97%(2021年39.69%)。其中个人住房贷款2.75万亿元,占新增贷款12.90%(2021年30.47%),同比下降17.57%。

其六是信贷流向

按照信贷结构看,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0.6万亿元,同比多增2.27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1.71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7653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9442亿元。

而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8.99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17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6.68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9803亿元。说明10万亿元的新增贷款只有小部分进入房地产。

这是拼经济,印钞机轰鸣声。目前来看,一季度10.6万亿元新增人民币的信贷,大量地流入国企、央企、城投等事业单位及基建、制造业,房地产仅是小部分而已。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