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炊为先”,电饭煲从最早期简单的机械电饭煲,靠着热传导把米饭煮熟,发展到现在拥有各种高科技加热技术、智能功能的产品,像 IH 电磁加热、球釜内胆等等,消费者的选择看似丰富,实则暗藏 “玄机”。
无论如何,也希望大家不买这6种款式,不是挑剔,而是我买了之后真的后悔了。
1、不买上蒸下煮电饭煲
刚入手上蒸下煮电饭煲的时候,很多人想着真方便,上面能蒸个包子、玉米啥的,底下煮着汤,一顿饭轻松搞定。
但实际用起来,那麻烦事儿就接踵而至了。
每次使用前,得精心准备上下两层的食材,还得塞进尺寸有限的容器里,然后小心翼翼叠放好,再去捣鼓各种模式调整,操作步骤比分开用普通电饭煲和蒸锅还繁琐。
就拿蒸个大点儿的发糕来说,放进上层的容器,要是不把两侧掰大点儿,蒸汽量根本不够,蒸出来的发糕不是软塌塌就是半生不熟,完全没了蓬松劲儿。
而且它的炖煮和蒸制空间都小得可怜,说是两人份吧,稍微多放点食材就塞不下,像想炖个大棒骨或者蒸整条鱼,根本没门儿,顶部那点蒸制空间,放俩小馒头都显局促。
用完之后,清理工作更是让人头疼,密封环加上上层蒸屉,得拆开一个个洗,稍有懈怠,污渍就藏在缝隙里,下一次用的时候还容易串味,底下煮着海鲜汤,上面热个馒头,馒头都一股子海腥味,好好一顿饭吃得那叫一个糟心。
收纳的时候也不省心,不管是叠放着还是拆开,都占地方,厨房橱柜小点儿的,都不知道往哪儿塞。
2、不买低端IH加热电饭煲
现在都知道 IH 加热好,能让米饭受热更均匀,煮出来粒粒饱满、口感上乘。
可这低端的,虽说打着 IH 旗号,实则是 “偷工减料”。
多数就底部一个发热线圈,靠这点热量传递,根本没法让整锅米都舒舒服服地均匀受热,常常是底部的米熟了,上面的还夹生着。
煮出来的米饭质量跟 “开盲盒” 似的,时好时坏,口感也大打折扣,米粒断裂、不成形,完全没了那种劲道的嚼劲。
和高端 IH 电饭煲煮出的米饭一对比,简直就是 “买家秀” 和 “卖家秀” 的区别,白瞎了多花的那些钱,还不如老老实实买个质量好点的传统发热盘电饭煲。
3、不买PTFE涂层电饭煲
内胆涂层为 PTFE 的电饭煲,虽说买的时候价格不低,商家宣传这涂层多好多好,可实际用起来,问题不少。
日常洗刷的时候,稍微碰着个硬点的铲子、勺子啥的,涂层就 “挂彩” 了,一道道划痕触目惊心,时间久了还会脱落,不仅影响美观,还关乎健康,涂层掉进饭里,吃进肚子总归是个隐患。
而且它这使用寿命也就三五年,和那些用 PFA 涂层、PEEK 涂层的电饭煲比起来,短了一大截,用不了多久就得琢磨着换个新锅,又是一笔开销。
4、不买普通柱形内胆电饭煲
普通柱形内胆电饭煲曾经也是家家户户常见的款式,可现在看来,问题愈发凸显。
这种内胆受热不均匀的毛病太突出了,主要热量集中在底部,米粒上下就像生活在两个 “温度世界”,上面的还干巴巴没吸足水,下面的都快煮成米糊了,煮出来的米饭软硬参半,口感极差。
跟球形内胆、宽口形内胆一比,米粒在煮饭过程中的翻滚效果差太多了,球形内胆能让米粒充分受热、吸水,煮出的饭自然香甜软糯。
普通柱形内胆只能望尘莫及,做出来的饭就像个 “半成品”,食之无味。
5、不买花里胡哨功能的电饭煲
很多电饭煲打着各种新奇旗号吸引眼球,但其实根本不实用。
就说 “双胆电饭煲”,宣传得可神了,煮饭、蒸菜同步进行,高效又便捷。
可现实呢,米饭有它固定的烹饪时长,菜品可就复杂多了,不同食材需要的时间千差万别,真正能完美 “合拍” 同时做好的情况少之又少。
还常常因为蒸汽水控制不好,溢得到处都是,从这个锅流到那个锅,收拾起来麻烦得很。
还有 “脱糖电饭煲”,商家鼓吹能降低米饭糖分,迎合了当下大家对健康饮食、控糖的追求,可专业研究表明,它煮出的饭和普通电饭煲在人体食用后血糖升高情况上没啥显著差别,妥妥的 “智商税” 产品。
“远程 APP 控制电饭煲” ,看似高大上,人在外面就能操控家里电饭煲煮饭,可实际操作中,网络信号一不稳定,指令发不出去或者延迟,等回到家饭还没煮好,关键是这功能还增加了成本,让售价水涨船高,对很多人来说,就是个 “中看不中用” 的噱头。
6、不买清洁麻烦的电饭煲
有的电饭煲造型设计得极其复杂,各种窄条集水槽,美其名曰是为了排水、收集蒸汽水,可时间久了,污垢全藏在里头,清理的时候,刷子伸不进去,抹布擦不到底,费好大劲还弄不干净。
更要命的是,有的内胆还不能拆卸,时间长了,内胆底部、边缘全是黏糊糊的污渍,滋生细菌不说,要是内胆坏了,维修都无从下手,只能干瞪眼,好好一个电饭煲就因为清洁不便,提前 “下岗” 了。
在选择电饭煲这件事上,真不是消费者挑剔,这些款式带来的糟心事,实实在在影响着每天的生活品质,一口好锅,是开启舌尖幸福的钥匙,值得用心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