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40+老母亲,曾活得比咖啡还苦,不再为孩子精神内耗后,简直不要太开心……

嗨猪的家庭 2024-08-09 14:20:48

“我现在每天都过得很开心,就快快乐乐等着退休了。”

和闺蜜聚会,刚坐下,就被她凡尔赛到了。

听她说了会儿和孩子之间的岁月静好,再看看我这边,左手带娃右手工作。

娃嗨得上房揭瓦,我气得急火攻心。

真——天选打工妈!活得比咖啡还苦!

作为一个合格的自鸡妈,虽然心里酸溜溜,但还是忍不住请教,问她是如何母慈子孝,如何开心过好这咖啡打工妈的一天?

“无它,唯不精神内耗耳!”

看我一脸“你听听你说的都是啥”的怀疑表情,她问我:

“你是不是每天都被娃各种层出不穷的小事气到要死?”

“是是是!”

“想发飙、想骂人,想一巴掌把孩子扇到外太空?”

“对对对!”

“那你生完气,骂完娃,连路过的狗你都踹两脚,那孩子的问题解决了吗?”

“没……”

“是呀,你除了把自己气到半死,把孩子骂得一脸懵,什么都解决不了!”

“……”

“孩子和我们小时候一样,都不是完美孩子。问题肯定会接二连三一直有,咱心态放好,不内耗,一个个解决问题不就行了。”

说完后,她还不忘继续补一刀:

“不过看看你蜡黄的脸色,也知道你做不到,因为暴躁会藏在你的子宫,郁闷会留在你的乳房,委屈会压满你的肠胃……”

有句话说,总喜欢焦虑、内耗的父母,不仅让自己不快乐,还养不出自信快乐的孩子。

孩子的成长,就是一部充满鸡毛蒜皮的烦恼史。

麻烦不会少,问题不会减,我们能做的,只有改变自己面对这些的心态。

没有任何一个方法

能立竿见影解决孩子的所有问题

知乎上看到一位妈妈的求助,她说她女儿上初中后,因为各种原因被分到了普通班。

她想着让女儿奋发图强,逆风翻盘,哪怕在最普通的班级,也能靠自己的努力考上最好的高中。

但她女儿不但不听她的,还每天沉迷玩手机。她尝试过强制把手机拿过来,女儿的反抗却非常激烈。

她问网友,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女儿不再沉迷手机?

评论区的网友纷纷献策,但有一位网友的回答却引起了我的关注:

“表面看是手机的问题,但背后可能还有更多的问题存在。我建议你先不要急着制止孩子玩手机,而是先找到他沉迷手机背后真正的原因。”

好奇之下,我也点开了这位发求助帖的妈妈的主页。

在过去的几年,她发布过很多问题:

从小送女儿去读寄宿学校,对女儿会不会有什么影响?

自己因为一点小事控制不住,狠狠打了女儿一顿,女儿关门不吃饭了,该怎么办?

女儿生理期肚子疼不想上学,她骂女儿太矫情,结果女儿好几天都不搭理她,她觉得女儿太小题大做了……

有一些父母,孩子出了问题,他们从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只会把一切都归咎为孩子难管和叛逆。

他们总想着去哪里寻找一个灵丹妙药,用到孩子身上,最好能立马药到病除,好完成自己“是一个好父母”的任务。

曾在一个咨询师的直播间,听到一个很有趣的评论:

有的父母认为,孩子一出现问题了,父母可以以苏格拉底、孔子的姿态站出来,讲给孩子一个伟大的道理。

然后孩子听了,就会立马醍醐灌顶、幡然醒悟。

可是真正的教育,不在一次“伟大的谈话”中,而是在和孩子的每分每秒互动中。

孩子没出问题的时候,你是怎么和他相处的?

孩子出了问题之后,你又是怎么和他相处的?

教育,都是在大量的、平凡的、平静的,甚至无聊的和孩子的日常相处中的。

这个过程中,父母自身真实的状态,和孩子相处的状态,才决定着养育的最终质量。

就像作家麦家,说他的母亲身上总有一股劲儿,无论对待生活中的什么问题,都不抱怨、不悲观、不愤怒。

母亲的精神状态也影响着他,成为了他长大后面对生活中各种不安和烦恼时向上的力量。

孩子不是被教出来的

而是被“养”出来的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生命故事,我们干涉不了结果,但可以在生命绽放的过程中,给孩子多一些滋养。

聊几个奥运冠军的故事:

在巴黎奥运会上,刷新世界纪录,摘得男子100米自由泳,男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赛两块金牌的潘展乐,在获奖后的发言,在采访中既自信又不内耗。

记者在采访他的姥爷时,姥爷说他小时候对潘展乐一直是鼓励式教育。

直言在自己心目中潘展乐全是优点,也正是这样的教育环境,最终培养出了自信大方、自律积极的世界冠军。

另一个奥运冠军郑钦文,在巴黎奥运网球女单中也夺得冠军奖牌。

她曾说自己的座右铭是:只有极致的努力,才能开启天赋。

而她的父亲,会在女儿因为心态不稳,连输几球时,告诉女儿消极比赛是对自己和观众的不负责任。

他从小鼓励女儿,既然做了,就要做到顶尖。

父亲日复一日的灌输,养出了郑钦文强大的心脏,和不服输的心态,也让她最终在奥运舞台上绽放精彩。

再看另一个世界冠军全红婵,女儿披荆斩棘,在跳水界一朝扬名天下知。

可她的父亲在采访时却说:“我们不能靠女儿的名气坐享其成,她在努力,我们在家也要努力去干。”

所以你看,那些终将优秀的孩子,他们的父母早已为他们打好了底色。

他们把自律、不放弃、乐观、拼搏、积极……这些好的品质,用一条长长的线,埋在了日常的养育中。

教育,看的不是当下,而是全局。

要见到未来如何样,先要看看过去和当下是如何做。

不内耗的力量,来自认知的提升

在《少年发声》中,被一个青春期孩子妈妈的真实采访触动到:

这位妈妈在农村长大,初中毕业就去打工,之后结婚生子。

孩子出生后,没有人帮衬,只能自己辞职摸索着带。

可在她精心呵护下长大的孩子,上了小学后却经常被老师反映太过调皮好动。

老师一反映孩子的问题,她就会情绪失控,看着孩子就生气,开始频繁打孩子。

那段时间,她每天都在紧张和焦虑的内耗中过得苦不堪言。

三年级的时候,孩子突然对她说不想再去学校,觉得很累。

可她当时没有反应过来,孩子的心理状态已经出了问题,还因为担心孩子落后,比以前盯得更紧。

直到发生了一件小事。

有一天,孩子因为书写差,被老师要求留下抄别人的作业。孩子不敢让妈妈知道,就自己在学校里写,结果不小心把别人的作业弄湿了。

孩子因为害怕,没有给老师说实话,气得老师直接打电话,让她把孩子带回去。

回到家后,她问孩子为什么不提前对妈妈说。

没想到孩子说:“妈妈,我怕你。”

那一天,她和孩子一起哭了很久。

这件事也引起了她的重视。她这才发现自己之前的教育出了问题,于是她开始一点点重新学习养育知识。

一点点了解什么是控制?什么是接纳?什么是宽容?孩子为什么和父母对抗?孩子为什么厌学?自己为什么情绪容易失控?为什么对孩子的行为总是做出错误判断?

当她一点点察觉和了解到自己的问题后,她好像瞬间就打通了任督二脉。

从那之后,她开始改变自己在养育中的态度。

不再像之前那样总对孩子评判,也不再像之前那样强势,会主动对孩子打开自己,表达自己。

妈妈主动发生了改变,孩子也悄悄发生了变化。

更让她没想到的是,她成长了,改变了,不仅亲子关系变得更好、更亲密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也变好了。

比如孩子进入初中后的第一次考试,考了全班倒数第一。

她选择接受孩子的现状,不做无谓内耗,踏踏实实寻找改变的方法:按照老师在家校沟通本上写的建议一点点去做。孩子做得好的,就鼓励他;孩子做得不好的,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

在孩子有畏难情绪时,她也没有放弃孩子。

就这么一点点努力,孩子的自律和主动性也一点点被激发了出来。

到了初二的时候,孩子的成绩已经从全级排名400多名上升到了200多名。

在采访的最后,她说:“当教育认知提高了,自己就变得有力量了,就会觉得当家长其实一点都不累。”

是呀,我们这些做父母的,有时候焦虑、内耗,不正是因为我们缺失和问题对抗的内在力量吗?

好父母,一定是在不断学习和成长的。

因为学习和成长,会让我们能够时刻自省。

当父母的认知提升了,内核就稳了,力量自然也就强大了。

这个时候,我们看待孩子的问题,就会拥有一种更高的视野。

我们会以更宽广的视角去看待自己的局限,去理解孩子的不易。

0 阅读:4

嗨猪的家庭

简介:本号主要以分享亲子教育、育儿、家庭关系等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