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共有16位皇帝,将他们的名字连在一起,会发现一个神奇的组合

品古观今 2025-02-05 11:56:10

朱元璋从微末凡尘中崛起,建立了大明朝,他没有秦始皇那么大的理想,只要能传承二十代,就谢天谢地了。

为什么说朱元璋一开始的目标就是二十代呢?历史上的大明朝一共传了几代?有没有完成朱元璋的设想?

一把利刃

从古至今,每个开国皇帝都希望自己的王朝能够传承得长久一些,最好是千秋万代,但是越这么想的皇帝,往往越守不住江山。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以为秦朝能像周朝一样统治几百年甚至更多,但其实他这秦朝二世而亡,和王莽的新朝并列倒数第一,就存在了十五年。

为了让自己的王朝兴盛,开国皇帝们都有自己的绝招,有的是立下一些奇怪的规定,比如赵匡胤那道“不杀士大夫”的密令。

还有的是在后人的名字上下了功夫,就比如秦始皇与秦二世乃至秦万世。

朱元璋从小没上过学,他不懂什么政治,他只能依靠名字中的玄学。

众所周知,朱元璋原名朱重八,由于这个名字听起来很没有威严,让朱元璋很没有面子,于是他就给自己改了一个很霸气的名字——朱元璋。

朱元璋这个名字有什么来头?朱元璋不是打元朝的吗?为什么他要在自己的名字里加一个“元”字?

当初朱元璋起名的时候,他的好哥们都在一旁给他参谋,但是大家都没有什么文化,七嘴八舌地讨论半天。最后依然没有一个好主意,所以他这个名字就一直定不下来。

他们只好请一位真正有学问的人来指导一下。

但是他们请来的这位也是个二把刀,他也只能说出什么“朱就是诛杀”这样的话,虽然后来这人也被赶走了,但是他的这句“朱就是诛杀”却让朱元璋有了想法。

他们现在正在跟元朝作战,而他的这个名字里又有“诛”字,不如直接起一个对作战有利的名字怎么样?

于是一个好名字“诛元璋”就出现了,这个“璋”指的是一种锋利的玉器,可以拿来做兵刃,但是强度不敢保证。

于是,朱重八正式改名朱元璋,意为“诛杀元朝的一把利刃”。此时的朱元璋还没有什么传宗接代、千秋万世的想法,他只想一心杀敌。

传位有章法

如果你仔细研究过明朝朱氏子弟的名字,就会发现一个神奇的现象,一家兄弟的名字中,第二个字都是一样的,第三个字的偏旁都是一样的。

这也就导致明朝皇亲国戚的名字中,出现了很多生僻字,就像元素周期表里的那些字一样。

我们先来说一说第二个字,这第二字为什么都是一样的呢?

就拿朱元璋的好皇孙来举例,他的名字是朱允炆,朱标的其他儿子也都是“朱允”后边加个火字旁的字,比如朱允熥、朱允熞、朱允熙。

这个朱允熙的“熙”虽然不是火字旁的,但是它与火也有点联系。

除了朱标的儿子有这种规律,其他的人也是如此,就比如朱棣的儿子,全都是“朱高”再加火属性的字,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

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检,就是吊死在景山上的那个,他的儿子也遵循这个规则,分别是朱慈烺、朱慈焕、朱慈炯……

很容易就能看出来,老朱家这个第二字都是有讲究的,但是这到底是什么顺序呢?

其实这是朱元璋当初为自己的后人们写下的诗句,他为自己的每个儿子都写了一首五言绝句,每一代人用一个字,用完的时候正好二十代人。

所以说,朱元璋其实梦想着有个二十代就够了。

朱元璋为太子一脉写的诗句是: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因此朱标的儿子名字里的第二字,都是“允”字。

而朱允炆的儿子朱文奎、朱文圭的第二个字都是“文”,对应了诗中的第二字。

只不过皇位并没有在太子这一脉传下去,而是被燕王朱棣截和了。

因此明朝皇帝们的第二个字,应该按照朱元璋给燕王的那一首诗来计算: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这样一看是不是就熟悉多了?从朱高炽到朱瞻基,再到朱祁镇和朱祁钰……

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检的“由”字,是诗中的第十个字,这才刚到一半,明朝就灭亡了。

虽然朱元璋只为后世子孙准备了二十个字,但是他们依然没有用完,只用了一半。

不过朱元璋的理想也是有点超标了,才用了一半,就已经有两百七十六年的国祚了,如果全用完不得五百多年?

起名需谨慎

介绍完了第二个字,我们来说一说第三个字。之前我们就提到了,这第三个字似乎与祖先没有关系,只与辈分有关。

朱允炆他们这一辈人,全都是火字旁或者是与火沾边的字,不管是朱标一脉还是朱棣一脉的人,全都是这个规律。

而朱允炆的下一代,也就是朱文奎和朱文圭他们,似乎与土又有些关联。

再联系一下朱棣这一脉的朱瞻基、朱瞻埈、朱瞻墉、朱瞻堈、朱瞻垍……也是与土有关的字。一个火,一个土,难道他们的第三个字与五行有关吗?

在五行学说之中,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而水又能生木,完成一个循环。

朱标他们这一代都是“木”,比如朱标、朱棣、朱樉、朱棡……,而他们的儿子就全是火,比如朱允炆、朱允熥、朱高炽、朱高燧……

而从明仁宗朱高炽这一代再往下,就应该是“火生土”中的“土”了,因此他的儿子全都是与土有关的名字。

从朱瞻基再往后算,就该是“土生金”中的“金”了,因此朱瞻基的儿子是朱祁镇,朱祁镇的兄弟是朱祁钰。

朱瞻基只有这么两个儿子,没有什么参考性。

不过他还有几个亲兄弟,这些兄弟还有儿子,那些孩子也算是朱祁镇他们这一辈的,比如朱瞻基的二弟埈的儿子:朱祁锳、朱祁锐、朱祁镕、朱祁铣……

朱祁镇的“镇”带金字旁,因此他的下一代就应该是“金生水”中的“水”,因此他的儿子是朱见深、朱见潾、朱见湜、朱见淳……

到此为止,五行已经轮完一圈了,朱见深的后人应该是朱标朱棣他们那一代的“木”,因此朱见深的儿子是朱祐樘、朱祐极、朱祐杬……

这样来看的话,基本已经确定了,明朝皇帝们名字中的第三个字,确实是按照五行相生的顺序排列的,一直就排到了朱由检这一代。

很明显,朱由检也是“木”属性,明朝从木开始,又在木结束,有始有终,也还算是个圆满的结局。

至于后面的南明政权,那就不管了。

明朝十六位皇帝分别是朱元璋、朱允炆、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朱祁钰、朱见深、朱祐樘、朱厚照、朱厚熜、朱载垕、朱翊钧、朱常洛、朱由校、朱由检。

从明成祖朱棣开始,他们的名字中的第二个字遵循: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而他们的名字中的第三个字,则是遵循五行相生的顺序,即木、火、土、金、水的顺序。

如果不把这些人的名字连起来看,还真是看不出来其中的秘密,果真奇妙不已!

0 阅读: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