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管宏业 宋家婷
“让更懂中国消费者的中国丰田人,坐在能够决策拍板的位置。”
在全球两大经济体新一轮的话语权争夺战中,来自中国顶层设计的郑重承诺,给超过123.9万家在华投资成立的企业吃下定心丸。
3月28日出现在人民大会堂的丰田章男,就是40余位坚定投资中国的外资企业全球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和商协会代表之一。

与过去数年他到访中国不同之处在于,随着美国全球征税挤压他国企业生存空间,深谙“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之道的丰田章男,必须要为全球最大车企探索出全新的道路。
“取舍”
2020年以来,中国经济表现出了强大的恢复与反弹能力,并且在汽车、科技等数个细分行业开始领跑全球。
由是,相较于理性思考中国优势寻求合作共赢,抑或是进退有道谋求共识的对手们,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却将中国视为无法共存的敌人。
根据国际关系专家判断,当前中美关系已进入“结构性竞争下的有限合作”阶段。与此同时,美国日益严苛的单边主义政策伤害的不止于中国,对等关税的无差别攻击已经令多国都吃到了苦头。
在严峻又无稽的政经形势下,尚在中国牌桌的跨国车企们应当如何取舍?

丰田汽车在中美战略竞争的大背景下,就展现出了独特的战略定力——既不过度依赖单一市场,也不盲目选边站队,而是通过技术多元化、供应链分散化、市场本地化来维持全球竞争力。
以供应链为例,中美市场合计占丰田汽车销量的40%。但在此前中美脱钩压力下,丰田就构建了不依赖也不放弃的“中国+1”韧性体系:
第一,降低对中国依赖,将部分零部件产能转移至东南亚和日本本土,以及减少对中国稀土和电池材料的直接采购,比如投资澳大利亚锂矿等。
第二,不放弃中国供应链,保留在华核心零部件基地,继续利用中国成本优势,并与宁德时代、比亚迪合作,确保电池供应稳定。

看起来没什么激情,甚至有些冷淡,然而,情绪稳定恰是丰田汽车在贸易争端中保持最低损失的不二法门。这也使得过去一年,对手在华销量和心理落差明显,丰田却保持了一如既往的水平。
“底力”
当然,作为全球第一大车企集团,丰田汽车并非无欲无求,包括在电动汽车赛道,它也有着领跑全球的野心。
只是,在热衷于造星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这家车企恐怕依旧习惯于“少说多做”。这让我们想到了一个词,“底力”,或许更能精准表达它当下的状态。
日语中的“底力(そこぢから)”,直译为“底层的实力”或“潜在的力量”;也有一说是来自于日语词汇“じりき”,本意是指原本拥有的实力,常用于日文游戏。
不管怎样,它最后都引申为长期积累的、不易被直接观察到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在逆境中发动的“王牌之力”。

以此来对照丰田汽车,实际上它不仅是唯一一个多路径技术路线均衡发展的全球性车企,在混合动力和氢能上拥有全球数量最多的专利,在电动化时代也是拥有最丰富的用户实际使用经验的企业。
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截至目前,丰田电动化车型全球销量已经突破3000万辆,在中国也已经超过370万用户。

在纯电赛道保持审慎态度的丰田汽车,亦从未放弃推进纯电研发的脚步。只是,丰田汽车将纯电战略的胜出之战,押注于全固态电池。
从2023年6月宣布克服全固态电池的耐久性课题,到表态最早将于2027年向市场投放配备“全固态电池”的纯电动汽车,丰田汽车研发全固态电池已经超过十数年,研发专利超过1000个。
丰田汽车的目标在于,若固态电池或氢能成为下一代标准,那么这家车企既可以绕过中美现有竞争格局,也能重塑行业规则实现在电动汽车赛道的登顶之举。

丰田汽车能否登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无论在技术储备、精益生产、供应链管理还是品牌影响力上,都已经具备了登顶的势能。而这一切,绝非一时半刻所能造就。
“捻出”
实际上,丰田汽车对于自己能否登顶,可能也并非世人以为的那么在意。因为,有着88年造车历史的它,对自己有着清晰的认知和明确的定位。
正如丰田章男所言,丰田创立之初就明确了“量产幸福”的发展纲领,并不是以成为世界第一为目标,而是以所在区域第一为目标,即成为被区域市场需要的品牌为目标。
“被需要被尊重,这是丰田所期望并更加追求的一个目标。”

丰田章男对智驾的看法同样如是。他明确表示,丰田对于自动驾驶唯一的要求就是安全,他不希望只是为了占领话语权制高点,而盲目地推出尚未成熟的技术。
以此为基准,全球汽车市场智电转型的这几年,丰田汽车对自己的定位就是“战略缓冲期”,将新的人才培养体系、事业发展模式调整到一个“更健康的状态”,以更好地迎接电动化和智能化产品的集中爆发期。
现在来到了赛点时刻。丰田汽车现任一二把手都坚定表示过,一定要以中国市场为先锋,来进行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从而反哺全球——其核心要义在于:
基于丰田“Best In Town”的理念,进行真正的本土化推进中国丰田事业的再次进阶。
第一,更中国的管理体制。今年年初,丰田中国在管理体制上做了调整,董长征担任副董事长,李辉担任总经理,这两个职位都是中国丰田发展史上首次由中国人担当这样的高职位,是从更中国的管理体制上来进行的努力。
第二,更中国的事业布局。雷克萨斯的国产,以及持续推进的与中国汽车产业链企业、研究机构等合作布局,围绕实现碳中和社会等众多课题脚踏实地落实推进。

第三,更中国的研发体系。丰田全球大力支持中国研发本地化,上海车展期间将推出RCE体制(Regional Chief-Engineer中国首席工程师)。
接下来,无论是bZ的车型,还是全球研发的重点车型(如卡罗拉、凯美瑞、赛那等),都将由更懂中国消费者的中国工程师担任首席工程师,以便于将中国的电动化和智能化等元素融入到丰田车型开发里面。
此外,还有One R&D——统一的研发体制,丰田将与合作伙伴一起统合中国的研发资源。

第四,更中国的产品。今年的上海车展,丰田品牌和雷克萨斯品牌分别有全球首发的重磅车型,世极品牌会带来中国首发的车型。
此外,丰田bZ家族会在上海车展集中亮相,也会公布bZ全新的世界观;其他市销车型也将加入RCE的中国式改装,体现更多中国消费者喜爱的元素。
第五,更中国的供应链/销售体系。丰田寄望于与中国本土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进行全方位的构造改革,迎接电动化智能化的变革时代。
基于以上,丰田要立足全球、推进真正的本土化,其核心要义则是“让更懂中国消费者的中国丰田人,坐在能够决策拍板的位置,推动智电时代的中国事业,继而反哺全球”。

人汽传媒了解到,今年上海车展丰田汽车将主题定位为“继承与进化2.0版”,如果说1.0是要继承丰田汽车的质量、设计、安全理念,2.0要进化的尤其是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本地化,“利全球,更中国”。换言之,丰田汽车2025年前100天的思考,即将在一天之内全面落地。
从这一系列决策与成果的逐步析出,不难看出并非一时一日作出的决策,这还是那个愚直的丰田,还是那个为了顾客的微笑,选择像纺织一样充满耐力的丰田。
“运劲如抽丝”,107年前丰田汽车的前身——丰田纺织就是这样“札札复札札”,一根一根棉线慢慢捻出一张张细密华丽的织锦,最终织就了今天享誉全球的丰田汽车。
如今它再次行至底力·捻出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