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华时,为什么不进攻陕北,是时候说出当年的真相了!

宝马良驹 2025-04-22 10:22:49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到处横行霸道,残忍无情。

他们像疯狂的猛兽,到处破坏,想要把整个中国都吞掉。

不过,不管是日军自称的“武力强大”还是国民党那些不太到位的抗战法子,都没能让陕西这片土地低头。

日军确实在华北大地横行霸道,但奇怪的是,他们一直没敢越过那条界限清晰的黄河,去攻打延安。

他们为啥没继续打陕北,难道是心软了?

可能会有人这样想,要是日军真的下定决心要占领延安,那中国后来的路会不会就变得不一样了呢?

日本侵略中国那会儿,为啥没动陕北呢?现在来聊聊当年的真实情况吧!大家都知道,日本鬼子那时候在中国横行霸道,到处侵略。但奇怪的是,他们就是没对陕北下手。这到底是为啥呢?其实,原因也不难理解。那时候,陕北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根据地,有着强大的抗日力量和群众基础。日本鬼子要是进攻陕北,那可得掂量掂量自己的斤两。再者说,陕北的地形也帮了大忙。那里山高路险,地形复杂,日本鬼子的机械化部队根本施展不开。他们要是强行进攻,非得吃个大亏不可。还有啊,当时的国际形势也对日本不利。他们在太平洋战场上跟美国等盟国打得火热,根本抽不出太多兵力来对付中国。所以,在陕北这块硬骨头上,他们也就只能望而却步了。总之啊,日本没进攻陕北,是因为他们心里有数,知道那里不好惹。这也说明了,正义的力量是永远不会被轻易打败的!

黄河边激战正酣,陕西人民誓死抵抗不低头。

抗战那会儿,日本鬼子不停地轰炸陕西,整整八年,战火就没断过。

根据数据,日军在陕西天上留下了超过1.36万颗炸弹,炸毁了成千上万栋房子,害死了好多无辜的老百姓,还伤了很多人。这场灾难的严重程度,在全国都能算是最厉害的。

不过在这场持久又激烈的战斗中,除了府谷失守那会儿短短几个小时,陕西就像钉在地上似的,日军一直没能整块拿下这块硬骨头,这到底是咋回事呢?

从1937年秋天开始,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曾一度把陕西看作是他们的进攻关键。他们觉得,只要拿下陕西,就能顺利往西北和西南推进,这样一来,就能从南北两个方向一起打击中国。

日军来了五万人,人数是我们三倍,还有空军和炮兵一起打配合,他们气势汹汹,觉得赢我们易如反掌。

不过,当日本军队大规模地开进到陕西东边的黄河岸边时,这条从老早以前就被视为天然屏障的河流,确实给他们制造了相当大的麻烦。

黄河,水流湍急,自然形成了一道很难跨过去的天然阻挡。

冬天快过完了,春风还没咋吹呢,日本鬼子就又在琢磨咋打我们了。

他们的招数,简直前所未见:一开始就让空军上场,对我军防线进行了一连串猛烈的轰炸,想让我们失去战斗的意志。

接着,他们开来了装备齐全的军舰,打算硬闯河流,把渡口给抢占了。

后来,步兵、汽车还有装甲队伍都跟上来了,他们打算趁子冲破黄河防线,给我军来个狠的。

从1938年开始一直到1939年底,日本军队在府谷到潼关这一段地方,发起了二十多次过河进攻。

每次尝试,他们都自信满满,觉得凭借强大的军队和周密策划的打法能轻松渡过那条河,结果却都出乎意料地失败了。

这些战役最后都是日军被打得落花流水,黄河这个天然屏障果然名不虚传,发挥了巨大作用。

1939年之后,八路军在华北地区悄悄钻到敌人后方,扎下了稳固的窝点。他们一次次朝日军猛冲猛打,把鬼子们累得够呛,根本顾不上西边的事儿了。

国共合作,共同御敌于四面八方

抗战一打响,国共两边就把以前的恩怨放一边了,为了国家的生死存亡,他们紧紧绑在一块儿,达成了那次很重要的第二次携手合作。

从1937年夏天最热的那个八月开始,八路军的主力部队就横渡黄河,直接去了山西那边打鬼子。他们没有任何犹豫,一头扎进了那场特别惨烈的战斗中。

另外,按照洛川会议定的计划,肖劲光将军带着八路军里的一些精锐部队,就留在了陕北,他们守着黄河防线,任务就是不让日军随便跨过这条线,保证陕甘宁边区能够安稳。

这两队人马,一个在东边,一个在西头,就像两个互相支援的伙伴,远远地对峙着,筑起了一道牢不可破的防线,硬是把日军给挡住了。

从1938年春天开始,日本鬼子老想着往陕甘宁边区猛攻,想切断这块地方和山西那些抗日根据地的联系,好直接对中共中央构成威胁。

不过,遵照党中央的命令,八路军的河防战士们在长达千里的黄河边上,从府谷一路往南到宜川,布下了重重防线,坚决地跟敌人对抗到底。

1939年3月2号那天,日本驻蒙古的军队从保德开始,用大炮猛轰陕北的府谷。接着,2300多个日本鬼子和伪军从河曲和保德那边,硬闯过黄河,突然攻打府谷县城。

不过,八路军负责河防的队伍跟国民党骑兵第二军的何桂国部队配合默契,在3月5号那天,一块儿把闯进府谷的日伪军给打退了,还把这块被占领的土地给夺了回来。

之后,到了3月13号,日本军队的第26师团,大概2000来人,到了神木府谷河的对岸。他们靠着大炮和飞机的帮忙,硬是要试着过河。

不过,八路军留守部队的警卫第六团行动起来迅猛无比,火力全开猛攻,在半路上就把日军给拦腰截断,硬是把他们给逼了回去,让日军不得不退回原来的地方。

五月份头上,日本鬼子的第109师团,大概一个旅团的人马,从大武那边朝着军渡猛扑过来,想冲破咱们八路军在宋家川的河防线。

八路军留守兵团的警备第八团主力部队,立马就往东过了黄河,火速赶到山西汾阳到离石的公路旁边,给那些来犯的敌人来了个狠狠的反击。

5月10号晚上,王婆山那地方,在离石城的西北边,咱们团把敌人给打退了。大家真是拼了命地干,那股子不屈不挠的劲儿,真是让人佩服。

1939年那会儿,日本鬼子又一次攒了一堆兵马,人数嘛,少的三千,多的上万。他们一遍遍往陕甘宁边区的宋家川、凉水岩、马斗关那些黄河边上的防御阵地冲,就想把八路军的防线给搅乱了。

不过,靠着当地老百姓的大力帮忙和配合,八路军的河防队伍不光死守住了阵地,还表现出了非常出色的战术头脑和勇猛。

他们主动出击,采取防守策略,靠着黄河这道天险,再加上自己建造的坚固防御设施,使足了劲儿,一次次地把敌人想要过河的想法给打退了。

另外,八路军靠着灵活调动兵力,老是跑到敌人屁股后面,打他们个措手不及,还断了他们的后勤路,这样一来,敌人老是打不进来,咱们陕甘宁边区的河防线也就更稳固了。

同时,河东那边的八路军主力也是不含糊,他们好好利用了晋西南、晋西北、晋东南还有晋东北这些地方的地理条件,忙着建立并扩大后方的抗日根据地。

他们老是对敌军进行骚扰和攻击,搞得敌军忙得团团转,根本没法把兵力调到西边去。

尤其是在1940年百团大战过后,八路军经过一连串的猛烈打击,让日军的进攻势头大大减弱了。

尽管日军仍想对黄河防线动手脚,但他们现在的进攻就像是强弩之末,对陕甘宁根据地压根儿构不成啥大威胁。

虽然那时候,日本的主要战略方向并不全在陕西,他们对陕西的攻打老是碰壁,而且攻打力度也不算大。

不过,八路军在黄河边坚守阵地,拼死抵抗,还成功地把日军拖住了,这很明显地展示出他们在不让日军攻进陕西这件事上,起到了没法替代的关键作用。

保卫家园,誓死抵抗侵略

抗战的大幕一拉开,国民党政府火烧火燎地把都城搬到了山城重庆。这时候,蒋介石对陕西这块地方的战略重要性,那可是看得越来越重了。

他之前就跟心腹说过,讲出了自己的战略担心:“跟日本人开战,不管他们是从北边来还是南边来,我都不怕,我就怕日本人从卢沟桥一路往北,打进山西,再闯进陕西,最后深入到四川的中心地带。”

这话不假,陕西在抗日战争那会儿,可是最前线的地方,而且还给四川内地挡着风雨,它的位置太关键了。

1937年10月3日,国家正处于危难之际,蒋介石紧急致电给蒋鼎文,让他赶快调动军队,在韩城和潼关之间建起一道牢靠的防线,还要把那里的工事都弄得结结实实的。另外,得赶紧把到大荔的公路修起来,通讯网络也得搭建好,这样一来,那片区域的防守能力就能大大增强了。

同时,他给阎锡山下了死命令:“山西,一定得给我守住喽!”

山西的防御工事很重要,它不光影响着陕西的稳定,还跟四川的安全息息相关。

要是太原被攻占了,那就说明敌人能直接打到陕西,甚至更远的四川都危险了。

太原被日军攻占后,国民党军委会火速在武汉碰头,重新琢磨接下来的打法。

会议最后大家一致认同,山西就像是陕西的一道防线,而陕西呢,它对四川来说就像是道保护屏障。

守好山西就等于守住了陕西,这样一来,四川也就安稳了。

基于这样的战略计划,国民党决定设个西安办事处,让蒋鼎文来当头儿。这个办事处手下管着13个步兵师、4个步兵旅和3个骑兵师,主要任务就是守住神木、府谷、宜川、韩城还有潼关这些地方的黄河防线。

同时,国民党那边的副总参谋长白崇禧明确说了:第二战区的所有将士,不能因为太原没了就跑到黄河那边去,或者退到别的地方。

要是谁敢违反这条命令,军队的法律肯定会狠狠处罚,绝不手下留情。

1938年一开始,日本鬼子就大举进攻山西的西边和南边,他们的狼子野心,谁都能看出来。

一方面,他们打算从晋阿区域闯过黄河防线,直接往西攻打陕西;另一方面,他们还计划从晋南地区渡过黄河,然后顺着陇海铁路一路往西,打算一下子就拿下陕西。

这时候,国民党军和八路军在晋西地区一块儿上阵,手拉手地挡住日军的进攻,筑起了一道牢固的防御墙。

他们默契协作,让日军一直没法渡过黄河,打到陕西去。

另外,在晋南那边,国民党的第一、第二战区军队把游击战和正规战混在一起用,死守中条山这个关键地方。这样一来,日军攻了好多次都没能成功,半步都没能往前迈。

这样一来,陕西地区的安全就有了着落。

1938年11月28号,国民党在南岳开了个军事大会,根据抗日战场的形势变动,他们决定要改变一下战略。

这次改变增加了几个作战区域,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战场上的实际需求。

简单来说,第二战区的管辖地盘扩大到了山西还有陕西的榆林那边,他们的战场从黄河东边的偏关一直拉到风陵渡;而第十战区呢,他们管的是陕西那边,战场则是沿着黄河西岸,从宜川一直到潼关。

这次改动主要是为了加固黄河两边的防线,防止日军有可能的进攻。

日子一天天过去,日本军队在中国的战场上是越来越不好过了。

随着八路军和新四军抵抗力量的一天天壮大,日本方面开始不得不重新考虑他们对中国的策略,慢慢把重点转移到稳住已经到手的地盘上。

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控制的地盘遭到的猛烈军事打击慢慢停了下来,从战略上看,他们显得挺被动,也没啥好办法。

1941年春天,日本军队瞅准国际局势动荡和蒋介石引发的国共矛盾这个空子,准备对中条山这个山西南部的地方再次发动攻击,他们已经蓄势好多天了。

国民党第一战区的部队,为了守住晋南的入口,同时加强豫陕地区的防御,把七个主要军团都拉到了中条山山顶上驻扎。

总指挥何应钦果断决定,亲自跑到战区司令部在洛阳的地方,来领导这场非常重要的战斗。

5月7号那天,日本军队仗着人多势众,一下子派出了六个师团和两个旅团的士兵,从东边、北边、西边三个方向一块儿进攻中条山。

中条山那一仗,打得真是惨烈。

中国防卫士兵虽然士气高涨,拼尽全力战斗,可由于国民党政府采取的消极抵抗方针,内部配合出了问题,战场形势逐渐变得对我们不利,最终中条山战役还是以失败告终。

日军瞅准时机,把晋南黄河边那些重要渡口都给堵上了,他们的心思明摆着,就是想一下子冲过黄河防线。

虽然日军一开始打赢了仗,但他们也因此伤亡惨重。而且,八路军一直在他们后面搞破坏和偷袭,这让日军损失非常大,已经没办法再次渡过黄河,继续他们的侵略计划了。

在这次一连串的防守战斗中,国军也加强了河南前线的守卫力量。

中原会战那会儿,蒋介石明确告诉陇海路和黄河边上的所有部队,没他的命令,谁也不许随便跑到陕西那边去。他强调,保卫家园是大家的责任,得死死守住,跟敌人干到底。

所以,河南那儿的国民党军队,这回表现出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坚定的打仗决心。

他们跟日军在好多城市和地盘上,一次次地拼死抢夺,硬是把日军挡在了陕西东大门潼关外面,没让他们得逞。

虚幻如梦,痴心妄想终落空。

太平洋战争刚开始那会儿,日本领导层被一连串的胜仗给迷住了眼,糊涂地做出决定,不再对重庆搞什么“和平攻势”了,改为直接用武力,想给重庆来个他们所说的“最后一击”。

在这种好像已经赢了的错觉里,日军很快就把目光放到了西安这个重要的地方,他们很快就制定出了一个以西安为主要目标的作战方案。

1942年4月,日本那边的军事大脑,就是参谋本部,下了个指令。他们打算在1943年春天,让华北的军队挑大梁,大概派出10个师团,从山西的南边开始,一路往西安平原还有广元那边猛攻。同时呢,他们还琢磨着再用6个师团,从宜昌那边配合行动。

日军心里盘算着他们的战略,考虑的是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的好处:“虽说日本和重庆那边不对付,但说不定还能凑合着处,可跟共产党的势力,那是绝对没法共存的。”

所以,他们琢磨着,要是拿下西安,从军事角度来说,就能让共产党的实力大打折扣,还能给华北那边的主要对手来个重创。

说到西安战役的战略目标,就是要打败西安前线的敌人,拿下西安和宝鸡周围的重要地方,同时阻断西北的公路,给重庆那边施加更大的压力,好给后面的政治计划铺路。

不过,到了1942年8月,日本在南太平洋战场上吃了大败仗,所以这个大胆的计划只能先放一放,没法继续了。

到了1944年的时候,日军又改变了他们的打法。在4月28号和5月8号这两天,华北的日军两次跟中国派遣军的总司令部说,他们想打下潼关,然后占领陕西。但可惜啊,因为战场形势对日军不利,这两次计划都没能成功。

5月5号那天,日本鬼子在琢磨怎么攻打四川的会上,又一次蹦出来说要打西安,还整了个挺细的打仗方案,发给了东京的大老板们。

不过,大本营那时候正被太平洋战争拖得脱不开身,没空管别的事儿,一直拖到了11月28日,才终于给出了研究西安作战的具体指令。

最后,到了1944年12月,因为太平洋战场上老是吃亏,日军只能重新盘算他们的打法了。

1945年开头那会儿,原本是打算从山西的运城还有河南的洛阳开始,大批军队要攻打中国的第一战区,目标是拿下西安和宝鸡。

由于人手不够,又缺少必要的过河工具和专门的工程部队,最后只能做个折中的选择:就是拿下西安算了。

原本打算通过陕西攻打四川的大计,却因为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越来越吃紧,最后只能落空。

看看日本侵略中国时的整体规划,他们在陕西那边老是拖着,迟迟不动手,这不仅仅是因为中国战场的局面复杂多变,太平洋那边的战事拖住了他们的后腿,也是个大问题,不能小看。

太平洋战争刚开始那会儿,日军势头可猛了,他们嗖嗖地就占了太平洋上的好多岛,还有东南亚的一大片地方,看起来就跟无人能挡似的。

战争越打越激烈,日军就被迫得在中国和太平洋两个战场上同时开打。

这肯定让他们的兵力更加分散,资源也更加吃紧,结果就是在中国战场上,他们的战斗力和灵活性都大打折扣,根本没法更主动地对中国战场施加军事压力。

到了1942年那会儿,特别是中途岛和瓜达卡纳尔岛那两场大战过后,美军就开始慢慢扭转战局,反击越来越有力了。

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老是打败仗,海上运输线也越来越不安全了,所以他们只好改变策略,把主要精力放到扭转太平洋战场的劣势上。

1944年开始,日本在战略上就越来越吃亏了。

军事力量日渐衰弱,经济状况也陷入了巨大的麻烦中。

日本打算攻打陕西,然后一路打到重庆中心地带的计划,其实已经没戏了。

他们的战略打算,简直就是空口说白话,不切实际,早就跟实际的战争情况南辕北辙了。

参考材料:

抗战那会儿,日军为啥没打下陕西和澳门呢?说起来,陕西这块地儿,地势险要得很,又有重兵把守。日军想攻进来,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再加上当地的老百姓,一个个都铁了心抗日,跟日军斗智斗勇,日军自然也就望而却步了。至于澳门嘛,情况又有些不同。它靠着大海,跟外界联系方便。那时候,好多国家都在盯着呢,日军也不敢轻易动手。再说了,澳门还有自己的防卫力量,虽然不是特别强大,但也能起到一定的阻挡作用。所以,日军也就没敢对澳门轻举妄动。总的来说,日军没打下陕西和澳门,主要还是因为这两地儿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和防卫力量,再加上日军的实力也有限,无法面面俱到。

刘继兴这人挺有来头。说说刘继兴吧,他可不是个简单角色。他在自己的领域里,那可是搞得风生水起,相当有成就。平时就喜欢琢磨些有深度的东西,搞研究、写文章,一套一套的,都挺有见地。他写的那些玩意儿,读起来挺有意思,既长见识又开阔眼界。总之,刘继兴这人,挺值得咱们和学习。

日军为啥没打下陕西呢?说起来,日军当年为啥没能占领陕西这块地儿呢?原因其实挺明了的。一方面,陕西那地方地理位置挺特殊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日军想要打过去,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再加上,那时候咱们中国的军队在陕西也是拼死抵抗,日军想攻进去,那更是难上加难。再一个,日军那时候的战线拉得太长了,他们得顾着好多地方,兵力分散得很。所以,就算他们想打陕西,也没那么多兵力可以调配。还有啊,陕西当地的老百姓们也是特别给力。他们不仅给军队送粮送物资,还支持军队一起抗日。这样一来,日军想要在陕西站稳脚跟,那简直就是痴心妄想。所以啊,日军没能侵占陕西,就是因为这些原因。他们既打不过,也占不住,最后只能灰溜溜地滚蛋了。

陈选康这个人啊,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他就是咱们提到的那位,名字简单直接,一听就让人记住。陈选康,这个名字里没有花哨的修饰,就像他本人一样,实实在在,干啥都讲究个实在二字。在大家心里,陈选康就是那个做事靠谱、说话算话的人。

0 阅读:4

宝马良驹

简介: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