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许许多多被强制征兵的青壮年,随着大部队败退到台湾。
从那以后,乡愁就随着那湾海峡,被隔绝在对岸。
在那个通讯不发达,来往又受阻的年代。
他们成了流落在外的游子,有家不能回,有亲人不能见。
而被迫与他们分离的家人,带着思念与担忧,等在海的这边,期盼着离家的孩子,能回家团圆。
这么多年里,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梦里喊着妈妈泪湿了枕巾。
更不知道有多少人带着遗憾离去,从此再无相见的可能。
老兵们日日都在怕,等不到回家的那一天,日日都在想,想要见家人一面。
但无奈年事已高,岁月不等人,他们的念想只能由晚辈完成。
何咏芝就来自这样的老兵家庭。
小时候听着爷爷的乡音,不知道那代表什么。
长大了,明白了一切,便更加向往那个故土。
这次,她带着爷爷的遗愿,踏上了寻找故土的路。
乡愁是湾浅浅的海峡
1949年,年仅十几岁的何灿南在家门口被强制征了兵。
他没来得及跟家里的弟弟妹妹说一声,就被带上了车。
随着战败,何灿南跟着大部队来到了台湾,这个困住他一生的地方。
期间他想过离开,可碍于时代的原因,最后只能被迫留下。
想着老家仅剩的,比他小11岁的弟弟妹妹,何灿南始终悬着一颗心。
他不知道,离开了自己,她们还能不能活下去。
更不知道,自己这一走,还能不能有机会再跟亲人见一面。
何灿南什么都没能从家乡带走,跟家乡的联系,只剩下一口的乡音和脑海里的记忆。
他不敢让自己忘掉这一切,经常独自说着家人们都听不懂的乡音,抒发心中的思念。
后来,何灿南结了婚,生了子,但他的生活条件没能好起来。
他在那个混乱的年代,沉沉浮浮却始终找不到落脚点。
何灿南平日里没事的时候,经常去同乡会坐坐。
那里都是跟他一样的来自大陆的朋友。
跟这些人在一起,聊下在大陆时的生活,就仿佛回到了大陆片刻,能缓解一丝乡愁。
他们总是聚在一起说着,要回去啊,一定要回去。
那里还有亲人在等着,在外漂泊的游子最后还是要落叶归根啊。
但他们也只能想着、念着,没人回去过,也没人回得去。
随着参与同乡会的人一天天变少,信念的力量一点点减弱,他们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也不知道是否真的能等到那一天。
好在,祖国也为了他们在努力。
后来,大陆跟台湾恢复了联络,但还是只能通过香港。
何灿南在朋友的介绍下,联系上了香港的何先生。
何先生经常往返在香港和大陆之间,可以帮两岸的亲人传递信件。
在何先生的帮助下,何灿南第一次联系上了妹妹何巧如。
在得知哥哥还活着的时候,何巧如十分激动,她给哥哥哥回信说,可以出路费帮助哥哥回家。
就在何巧如满心欢喜的等待哥哥回信的时候,她不知道,自己再也没机会跟哥哥见面了。
1989年的时候,何灿南突发脑淤血,带着遗憾与不甘离开了人世。
他的大儿子何家祥帮父亲写了最后一封通往大陆的信件,将这个噩耗告知了姑姑一家。
那时候,何家祥想着,自己一定要回大陆看看,帮父亲完成这个遗愿。
可惜天意弄人,中间人何先生不久后也去世了。
何家人跟大陆唯一的纽带,就这样断掉了。
继承
何家祥是何灿南第一个孩子,他常年跟在父亲身边,听了很多关于老家的故事。
何家祥记得父亲说过,他们的老家在广东省高要市的一个村庄。
那里有座七星岩山,山脚下就是他们的村子。
在他们家门口,有棵大大的老榕树,老榕树旁边是一口井。
夏天的时候,他们会把西瓜泡进井里,坐在大榕树下乘着凉吃。
即使离开了老家,何灿南也没有忘掉老家的习俗和传承。
何灿南告诉儿子们,他们名字中间的“家”字,是按老家族谱中的辈分起的。
再下一代,也就是何家祥的孩子们,他们的辈分为“咏”字辈。
何家老二的女儿出生时,何灿南亲自帮她取了名字,用了“咏”字辈,就叫何咏芝。
每当说起这件事的时候,何家祥总能看到父亲眼中泛起的泪花。
虽然何家祥对老家没有概念,但在父亲的话语中,他也知道了乡愁的滋味。
年轻的时候,何家祥也想过亲自回大陆寻找亲人。
可是俗事绊身,他始终没能抽出时间来。
随着年岁的变大,何家祥的身体越来越差,他步履蹒跚,口齿也已经不清。
他怕自己像父亲一样,会带着遗憾离去。
于是,他把老家的故事,讲给了二弟的女儿何咏芝听。
何咏芝还记得,小时候上学时,经常要填籍贯信息。
那时候爸爸告诉她,他们的籍贯是广东高要,他们一家都是广东人。
大陆这个概念,就这样第一次走进了何咏芝的脑海中。
她听着大伯讲的大陆故事长大,记住了爷爷的家乡。
长大后,何咏芝不止一次的前往大陆旅游。
她去了北京、上海、西藏等地,但始终不敢去广东。
她知道那里有她的家人,也想过那些人可能长着跟自己一样的容貌。
但她不敢去,这应该就是近乡情怯吧。
但大伯已经等不起了,他的身体状况不好,再晚几年,可能就没机会亲自回去了。
看着大伯经常拿着仅存的几封来自大陆的信件抒发思乡之情,颤颤巍巍却又无比珍惜的样子,何咏芝很是心疼。
于是她决定,回大陆寻根。
何咏芝在网络上联系到了帮台胞寻根的志愿者,在志愿者的帮助下,来到了广东省高要市公安局查找信息。
民警在人口信息库里查询“何巧如”这个名字时,发现没有可匹配的信息。
就在众人很是失望之际,民警突然灵光一闪。
他意识到,在方言里“儿”字的读音和“如”字十分相似。
或许是何家小辈听不懂方言,错把“儿”字当成了“如”字。
于是民警再次检索了“何巧儿”这个名字,还真找到了可以匹配的信息。
只是,何巧儿的户籍已经被注销,也就意味着这位老人已经去世。
幸运的是,广东省的人口信息里,加入了族谱这一系统,民警在里面找到了何巧儿老人的晚辈。
资料显示,何巧儿育有两女两子,分别为大女儿巫洁华、二儿子巫添华,三儿子巫悦华,小女儿巫丽华。
在民警的帮助下,志愿者找到了何巧儿的三儿子巫悦华。
巫悦华在听到“何灿南”这个名字时,立马有了反应。
他说自己在母亲那里听过很多次这个名字,也知道这个名字代表着大舅舅。
在巫悦华的记忆里,母亲很早之前就从高要搬到了肇庆。
为了养活四个孩子,她经常去码头当劳工搬运货物。
清闲的时候,何巧儿经常去西江旁边散心。
因为西江对岸是高要,是她的老家,是她跟哥哥仅存的牵绊所在地。
何巧儿经常跟孩子说,不要忘记舅舅的名字,舅舅有一天会回来的。
巫悦华还记得何先生第一次带信来时的样子,母亲看到舅舅的消息,开心的流着泪。
她跟孩子们说,自己的哥哥就要回来了。
从那以后,何巧儿念叨哥哥的时候变多了。
她总是期盼着,哥哥在下一瞬间,就会出现在她身边,跟她说一句“哥哥回来了。”
可惜,她等到的却是侄子何家祥寄来的,带着哥哥死讯的信件。
而这封信件,足足迟到了半年多。
因为中间人何先生并不是时常返回两岸之间,他只能在自己合适的时间里,帮两边传递信件,时效没有保证。
何家祥寄来的讣告里,还装了一张自己的照片,他想让姑姑一家看看自己,以后好相认。
但随着何先生的离世,他们再也没能联系上对方。
2007年的时候,何巧儿也去世了。
去世前,她嘱咐自己的孩子们,一定要保管好那些从台湾寄来的信,因为她坚信,那边的亲人一定会回来。
这些信和照片,被何巧儿的大女儿巫洁华保管了起来。
何巧儿的小女儿巫丽华再看到这些信件和照片时,红了眼眶。
她记得,母亲生前经常把这些照片拿出来看,上面还有母亲手指摸索时留下的痕迹。
她也知道,母亲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跟舅舅一家人见一面。
在母亲去世后,巫家四姐弟也想过去台湾寻亲,但也因为种种原因,计划未能实行。
在得知台湾那边的亲人已经找回来时,巫丽华开心的直掉眼泪。
她们父辈的愿望,终于在晚辈的努力下实现了。
即使重逢又是初见
在双方取得联系后,2019年何家祥带着妻子,跟小弟弟何家文,侄女何咏芝,坐上了回乡的飞机。
路上,何家祥很是激动,那个只存在父亲口中的大陆,马上就要被他亲眼看到了。
另一边,巫洁华、巫添华和巫丽华已经等在接机口。
几人目不转睛的看着乘客出来的方向,期待着亲人的出现。
巫家几个兄妹觉得,马上到来的人一定跟舅舅长得很像。
因为有这份亲缘关系在,哪怕是第一次见面,他们之间肯定也不会感到陌生。
何咏芝是第一个走出来的,她有点羞涩,略显拘谨的抱住了这几位亲人。
然后是何家文,何家祥和妻子。
他们跟巫家人一一拥抱,就像抱住了思念。
这跨越了整整70年的重逢,丝毫没有稀释掉他们之间的骨血亲情。
两家人在接机口就热络的聊了起来,仿佛已经认识了很久很久。
何家祥告诉几位亲人,自己想去看看父亲心心念念的七星岩,也想去摸摸令父亲魂牵梦绕的大榕树。
他在父亲那里听了无数次大陆的美景,这下终于有机会能亲眼看看。
但在这之前,他们要先去祭拜姑姑。
因为何巧儿葬在山上,何家祥因为身体问题不能前往,只能委托妻子代表自己,去给姑姑上柱香。
何家祥的妻子带着何家文和何咏芝来到了何巧儿的墓前,她作为长嫂,先行祭拜。
何家祥的妻子跟姑姑说了何家祥的苦衷,又讲了何灿南对故乡和大陆亲人的思念,有点哽咽。
她说虽然两位老人都已经不在,但他们作为晚辈,会把两位老人的思念传承下去,以后不会再断了来往。
何家文也给姑姑上了几炷香,他跟姑姑介绍了自己,说了自己的故事。
何永芝也一样,虽然她年纪不大,对这个故乡的印象也只来自于长辈的描述中。
但大概还是因为血浓于水的缘故吧,她很爱这片土地,以后这份爱也不会改变。
何巧儿的照片就摆在那里,她似乎就在看着哥哥的亲人们。
这场跨越了70年的等候,终于迎来了最完美的结局。
何灿南一家是千千万万个台湾老兵的缩影。
他们创造了历史,但也被历史裹挟着,身不由己的活着。
他们心中都有一个大陆梦,但能实现这个梦的人并不多。
近年来,随着两岸交流程度的加深,出现了很多帮助寻亲的志愿者。
即使机会渺茫,即使百般辛劳,她们也始终坚持在第一线,尽力帮助老人完成心愿。
还有自费带着老人骨灰回乡的大义之士,他往返两岸之间,送这些老人最后一程。
在台湾,有很多老人在去世前,都会嘱咐儿孙不要给自己下葬。
他们希望自己去世后,能落叶归根。
在异乡生活,就永远是异乡的客人。
回到家乡,是每个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向往。
哪怕肉体已经死亡,灵魂也要回到那个生他养他看着他长大的地方去。
现在还在世的台湾老兵越来越少,但他们的思念不会因此变淡。
希望有一天,他们都能回到故乡,在喝一口家乡的水,安睡在母亲的怀抱。
参考资料:
八零后台湾女孩替爷寻根,忘不了家乡的大榕树------湖南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