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宁位列东吴十二虎臣,但有致命的性格缺陷,不改的话,难以善终

雁芙说历史 2025-02-27 12:28:40

历史上真实的甘宁,年轻时候是混黑社会的,后来才走了白道,此人有大将之才,但性格上存在致命的缺陷,幸亏他生在乱世,否则难以善终。

甘宁原本是益州巴郡临江(今重庆忠县)人,从现存史料来看,临江县当时有严、甘、文、杨、杜五姓为当地最显赫的家族。

从这一点来看,甘宁应该属于其中的“甘”姓家族,是典型的显赫豪门大族出身。

他年少之时,正好是刘璋他爹刘焉统治益州时期。

但甘宁似乎不大喜欢过那种锦衣玉食的公子哥生活,反而喜欢像游侠那样,在江湖上快意恩仇的生活方式。

可他根本没有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大侠,以至于一不留神就走上了黑道。

史载,甘宁这人自小就十分勇武,还聚集了一群行为轻浮、不务正业的不良少年,还做了这帮人的首领。

甘宁经常带着这群不良少年成群结队的在街头游荡,每个人还带着弓箭,头上佩戴用鸟的羽毛做的装饰品,身上挂着铃铛,只要他们一走动,铃铛就会发出声响,百姓们一听到铃铛的声音,就知道是甘宁这伙人来了。

很明显,甘宁这行为不像是游侠,倒是更像街头恶霸。

不过,甘宁干的事情可比街头恶霸严重很多,基本上和黑社会没有区别。

他连官府的人都不放在眼里。

平日里,甘宁与人交往或者遇到郡县长官时,如果对方接待周到、热情隆重的,他就和对方友好交往。

要是对方接待不够隆重,他就放任手底下那帮不良少年在所属郡县官员的辖区内肆意劫掠作恶,干些抢劫、伤害人的勾当,这种情况持续了二十多年。

这二十多年里,甘宁以行侠仗义的理由,随意杀人,还藏匿亡命之徒,二十多年下来,他的名字甚至传遍了整个巴郡。

而且他这人还有个癖好,就是喜欢炫富。

史载,甘宁外出时,如果走陆路的话,在道路上必排列车马随从,水路上则连接轻便船只,侍从们都穿着华美刺绣的衣袍,所到之处衣饰光彩照亮道路。停泊船只时常用丝绸锦缎系缆绳,离开时故意割断丢弃这些贵重织物,以此显示自己的富裕和奢华。

宁轻侠杀人,藏舍亡命,闻於郡中。其出入,步则陈车骑,水则连轻舟,侍从被文绣,所如光道路,住止常以缯锦维舟,去或割弃,以示奢也。——《吴书》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不知道是厌倦了这种生活,还是年龄增长以后,心智更加成熟,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突然有一天,甘宁就幡然醒悟了。

于是停止了以前那种四处为非作歹的行动,开始攻读诸子百家,想通过走仕途这条路实现飞黄腾达。

就这样,昔日的黑社会老大,洗心革面之后,开始走上了正道。

甘宁从最底层的“计掾”这个职务开始做起,一直做到了蜀郡的郡丞,但没过多久,不知道什么原因,他又不干了,干脆弃官回家。

不久之后,益州牧刘焉病死,在益州本地世家大族的拥立下,刘焉的儿子刘璋继承了刘焉的位置,掌管益州。

但是,刘璋之所以能受到益州本土世族拥立,是因为他性格“暗弱”,当地世家大族觉得他好控制,所以才拥戴他为益州牧。

而益州内部还存在派系斗争以及外患。

派系斗争主要集中在本地世家大族和外来的东州派之间的矛盾,外患主要是汉中的张鲁和刘璋反目,荆州方面也和刘璋不对付。

刘璋上任之后,无法掌控局面,导致武将专权,甘宁显然也看不上刘璋。

最严重的是,在荆州方面的策动下,甘宁和益州将领将领沈弥、娄发等人发动叛乱,起兵进攻刘璋。

这是甘宁军事生涯的起点。

不过由于力量悬殊,他们很快被镇压,甘宁在蜀中是待不下去了,只能带着本部800多人跑到荆州投奔刘表。

然而,刘表对甘宁并没有什么兴趣,始终没有重用他,甘宁在荆州待了很多年,长期郁郁不得志。

其实这很正常,刘表统治荆州,只想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完全没有图谋天下的野心,对人才其实需求并不旺盛。

别说是甘宁了,就连卧龙、凤雏都在荆州,他刘表都没有去招揽过,所以刘表对吸纳人才,争霸天下并没有兴趣。

甘宁在 长期得不到重用,而且他也看出刘表不能成事,在那个乱世中,荆州早晚被人攻占,如果继续待在荆州,非但不能建功立业,若有人吞并荆州,还会被牵连。

恰好此时,东吴的孙权正在广纳贤才,甘宁于是打算带着队伍投奔东吴。

谁知,当他他们一行走到江夏时,才发现根本去不了东吴。

因为东吴和荆州有世仇,当年孙权的父亲孙坚就是死在了江夏太守黄祖的手里,东吴为了报仇,多次进攻江夏。

此时江夏已经戒严,不准随意出入,甘宁没办法,只能选择投奔黄祖。

可黄祖缺乏识人之明,根本看不到甘宁的能力,只是把他当成一般的小军头而已,同样没有重用他。

这让甘宁十分无奈,继续留下吧,又长期得不到重用,离开吧,哪怕悄悄地走,黄祖查的严,一旦被发现,就是叛逃,到时候恐怕要被黄祖给灭了。

一想到这些,甘宁就寝食难安。

但事情还是迎来了转机,甘宁很快就得到了离开江夏的机会。

而给他带来这个机会的,是一个名叫苏飞的江夏将领。

甘宁在江夏期间,结识了苏飞,此人和黄祖不一样,在长期的相处中,苏飞发现甘宁绝非池中之物,将来必成大器。

所以,苏飞屡次在黄祖面前推荐甘宁,希望黄祖能重用他。

可黄祖根本听不进去,哪怕甘宁救过他的命,黄祖也根本不在意。

当初,孙权为了报仇,大举进攻江夏,黄祖被打得丢盔弃甲,眼看着就要被东吴军队干掉,关键时刻,是甘宁杀出,还一箭射杀了东吴将领凌操,才救下黄祖的性命。

可黄祖非但不感谢,对待甘宁依然像以前一样,根本没打算重用他。

这让甘宁非常寒心,于是更加坚定了投奔东吴的决心。

苏飞看到这些,决定帮甘宁一把,他在黄祖面前多次举荐甘宁无果之后,退而求其次,向黄祖推荐甘宁为邾县的县令。

黄祖一看是个不起眼的职务,也没怀疑,直接同意。

甘宁率领自己的本部人马前往邾县后,又招揽几百人,于是带着这这支队伍直奔东吴而去。

当时接待甘宁的正是周瑜和吕蒙,这两人和甘宁一番交谈后,认定甘宁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于是向孙权举荐。

孙权看到推荐信后,立即召见甘宁。

这就相当于是一次面试,甘宁当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在和孙权的交谈中,他展露出了对天下形势的深刻见解,令孙权刮目相看。

只听甘宁说道:

“如今汉室衰微,恐怕没救了,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雄踞北方,早晚必然篡汉自立。荆州是个好地方,既有山川地形屏障,又是水路交通要道,用来当做东吴西面的屏障是个绝佳选择。

而我甘宁在荆州待了14年,深知荆州刘表的虚实,依我看,刘表此人并无远谋,一心只想在荆州过安稳日子,他的几个儿子也没有一个成器的,将来必然守不住荆州基业。

但荆州早晚会被他人夺取,而我们东吴绝不能让荆州落到曹操手里,如今江夏太守黄祖年老,而且昏聩无能,贪婪成性,还克扣军饷,江夏军民早就对他离心离德了,这正是夺取荆州的大好机会。

我们可以先攻打江夏,灭了黄祖,再吞并荆州,接着从荆州入蜀,攻取益州,如此一来,东吴便可全据长江以南,与曹操形成南北对峙之局。”

宁陈计曰:“今汉祚日微,曹操弥憍,终为篡盗。南荆之地。山陵形便,江川流通,诚是国之西势也。宁已观刘表,虑既不远,儿子又劣,非能承业传基者也。至尊当早规之,不可后操。图之之计,宜先取黄祖。......一破祖军,鼓行而西,西据楚关,大势弥广,即可渐规巴蜀。——《三国志》

甘宁的这番言论,其实与周瑜的战略规划是一致的。

周瑜为东吴设计的基本战略就是夺取荆州,再攻取益州,与曹操两分天下,再以荆州为基地,发动北伐,一统天下。

鲁肃此前也有类似的战略。

甘宁给孙权提的建议与周瑜、鲁肃的战略几乎一模一样,可谓是英雄所见略同,难怪周瑜只见了一面,就直接向孙权举荐他。

不过,虽然孙权十分认可甘宁的话,坐在旁边的张昭可就不乐意了。

只听张昭说道:

“江东眼下内部还存在很多问题,地方上的蛮族还时不时地发动叛乱,如果东吴的主力军队大举西征,到时候必然后方空虚,一旦有人搞事情,恐怕要生乱子。”

张昭的言下之意,就是不赞同甘宁西征荆州,再吞并益州的方略,在变着法地说甘宁出馊主意。

但甘宁显然不是好惹的,他当场就回怼了回去:

“主公将像萧何那样的重任交给你,让你镇守大后方,你却担心发生叛乱,这样还怎么能消法古代先贤呢?”

宁谓昭曰:​“国家以萧何之任付君,君居守而忧乱,奚以希慕古人乎?​”——《三国志》

张昭听完,顿时哑口无言,脸色极其难看,毕竟他在东吴是文臣之首,还没人敢这么跟他说话。

孙权见状,连忙举起酒杯跟甘宁碰杯喝酒,化解尴尬。

随后,孙权让甘宁制定可行的作战计划,还让他不要太在意张昭的话,甘宁的建议,自己是非常重视的。

就这样,甘宁在东吴开始了全新的人生起点。

.

名将之路

/

由于甘宁在益州长大,又在荆州待了14年,对这两个地方的情况十分了解,尤其是对黄祖在江夏的军事布防了如指掌。

所以,没过多久,甘宁就献上了攻取江夏的军事谋略。

后来,孙权按照甘宁的建议派兵攻打江夏,果然一举击破黄祖所部,并斩杀黄祖,报了杀父之仇。

当时孙权准备了两个木匣子,用来装黄祖和他的部将苏飞的头颅,黄祖被杀后,苏飞也难逃一死,这时,他想到了甘宁。

于是赶紧托人找到甘宁,以寻求保命。

甘宁也比较重情重义,何况苏飞对他有恩,绝对不能见死不救。

正好孙权摆下酒宴犒赏有功将士,甘宁虽然没参战,但作战方案是他制定的,实际上是幕后功臣,所以也参加酒宴。

酒过三巡之后,甘宁找准机会,起身走到孙权的座位前面,扑通一下就跪在地上,重重地扣头,随即诉说了苏飞对自己的恩情,并恳求孙权饶苏飞性命。

此次击破黄祖,甘宁功劳很大,孙权也不好驳了他的面子,于是答应下来。

但孙权同时也表示自己的担忧:苏飞会不会在保住性命后,再逃离东吴,返回荆州?

对此,甘宁直接拍着胸脯保证,苏飞绝不会逃跑,如果他真的逃了,那我甘宁就用自己的脑袋代替苏飞的头颅,装进那个木匣子。

此事足见甘宁也是个重情重义的人。

不久之后,曹操大举南下,赤壁之战爆发。

甘宁在周瑜麾下效力,参加了赤壁之战,曹操虽然战败北返,但也留下曹仁、徐晃等守江陵,乐进守襄阳。

周瑜为了夺取荆州,亲率东吴主力围攻江陵,但久攻不下。

这时,甘宁献计,建议周瑜派自己带兵绕过江陵,夺取夷陵这个战略要地,再从西面向江陵进攻,由此可对江陵形成东西夹击的态势。

周瑜一听就知道是个好计策,当即同意,甘宁很快攻占夷陵,但曹仁立即派兵5000试图夺回夷陵。

而此时甘宁手底下的守城军队仅一千人左右,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甘宁镇定自若,一面派人向周瑜求援,一面镇静地指挥守城。

最终,周瑜的增援部队抵达,击破曹军,曹仁所部损失惨重,被迫放弃江陵,往北逃往曹操实控区域。

曹仁乃令五六千人围宁。宁受攻累日,敌设高楼,雨射城中,士众皆惧,惟宁谈笑自若。遣使报瑜,瑜用吕蒙计,帅诸将解围。——《三国志》

从甘宁投效东吴初期的表现来看,他在军事指挥方面是懂谋略的,如果加以培养,必然成长为镇守一方的大将。

如果说,之前的战役中,甘宁更多的是展现出自己的谋略,那么在接下来的战役中,甘宁则表现出了勇猛的一面。

213年,曹操大举南下,号称40万大军,孙权不敢大意,亲率7万人马迎战。

就在双方展开对峙期间,孙权派甘宁率三千人为前部督,接着又密令甘宁夜袭曹营。

这份命令中,孙权只让他夜袭曹营,至于带多少人去,并没有具体指示,甘宁显然是艺高人胆大,带着100人就敢袭击曹军大营。

当天夜里,甘宁带着100名精锐,悄悄潜入曹军大营,一番厮杀后,曹军还以为是东吴主力大军来袭,顿时陷入一片混乱中。

甘宁一看目的已经达到,当机立断,趁曹军大乱时,撤出大营,返回东吴大军驻扎地。

事后,孙权对甘宁的胆识非常欣赏,得意地说:“这回肯定把曹操这个老头子吓得不轻。”

接着又夸赞道:“孟德有张辽,孤有兴霸(甘宁字兴霸),足以与曹操抗衡了”。

不过,曹操来势汹汹,这一战却没有大打特打,因为春季来临,河水暴涨,天气也逐渐进入雨季,不利于作战,曹军只好主动撤退。

一年后,孙权亲率大军强攻曹操控制的皖城,此战中,甘宁身先士卒,拿着绳索,在攻城器械的帮助下,攀缘上城,立下大功,那是相当生猛。

皖城被攻下后,统计军功时,甘宁位居第二,仅次于吕蒙。

孙权立即论功行赏,甘宁由此升职为折冲将军。

后从攻皖,为升城督。宁手持练,身缘城,为吏士先,卒破获朱光。——《三国志》

此战过去仅仅一年,东吴又因为借荆州的事情与刘备发生武装冲突,孙权派吕蒙袭取了荆南 三个郡,同时派鲁肃率军一万在益阳与关羽对峙。

当时关羽号称有3万大军,还亲自挑选5000人到河流上游水浅的地方,投放大量阻滞物,阻断河流,好在夜间大量渡河进攻鲁肃所部。

甘宁很快发现了关羽的图谋,当即对鲁肃表示,只要再给我曾兵500人,让我带着前去对付关羽,保证让他不敢渡河,就算他敢来,也一定被我擒获。

鲁肃当即给甘宁拨了1000人,让他前去。

关羽那边正准备渡河时,发现甘宁在对岸早有准备,无奈之下,只好放弃渡河,转而继续和东吴大军对峙。

这也是宁时有三百兵,乃曰:​“可复以五百人益吾,吾往对之,保羽闻吾欬唾,不敢涉水,涉水即是吾禽。​”肃便选千兵益宁,宁乃夜往。羽闻之,住不渡,而结柴营。——《三国志》

甘宁在用兵方面的天赋,不仅勇猛,而且懂得使用谋略,能看懂战场局势以及敌方的意图。

不久之后,孙、刘双方签订合约,重新划分了荆州地盘,这场即将爆发的大战才没有发生。

几个月后,孙权亲率大军进攻合肥,结果在逍遥津被张辽重重围困。

甘宁和凌统这对仇人正好同时在孙权身边,两人在这一战中,暂时摒弃旧怨,同仇敌忾,与曹军拼死血战,凌统所部300人马全部报销,才保着孙权突出重围。

但这一战,是甘宁人生的最后一战了。

回来以后没几几个月,甘宁就因为患上疫病去世。

对于甘宁去世的时间,目前存在争议,有说是215年,就是合肥之战这一年。

也有说是220年到222年这个区间去世的,反正自从合肥之战以后,就再也没有甘宁参加作战的记载了。

甘宁的死,也算是英年早逝了,这个人在军事方面颇有能力,如果能活得久一点,他的成就可能比肩吕蒙。

不过,甘宁的性格上存在致命的缺陷。

史载,甘宁为人粗野凶狠,暴躁嗜杀,甚至有点残暴,这是很不好的。

有一次,他家的一个厨子犯了过错,逃到吕蒙处寻求庇护。吕蒙担心甘宁会杀他,便没有立即将人交还。

后来甘宁带着礼物拜见吕蒙母亲,正要登堂入室时,吕蒙才将厨子交还给甘宁。甘宁承诺不会杀他。但刚回到船上,甘宁就将厨子绑在桑树上,亲自张弓搭箭将其射杀。

事后,他命令船员加固缆绳,自己解衣躺在船中。吕蒙闻讯大怒,擂鼓集结军队准备攻打甘宁的船队。甘宁得知后,依然躺着不起身。

关键时刻,吕蒙的母亲出面制止吕蒙,说道:“主公待你如至亲,托付你重任,怎能因私愤攻打甘宁?即便主公不追究此事,你这也是违背臣子本分!”

吕蒙听完此话,这才停止了进攻甘宁的举动,并亲自到甘宁船前笑着喊道:“兴霸!我母亲等着你吃饭呢,快上来!”

这时,甘宁泪流满面道:“我对不住你。”两人一同回去拜见吕蒙的母亲,接着把酒言欢,一笑泯恩仇。

此外,还有个最严重的问题是,甘宁尽管在东吴做了将军,但依然保持着以前当黑老大的那种性格,谁都不放在眼里。

在东吴期间,甘宁不仅经常违背吕蒙的意愿,还经常公然违抗孙权的命令。

这直接惹怒了孙权,于是下令要严惩,结果还是吕蒙出面求情,说现在天下尚未平定,正是用人之际,甘宁这种猛将是难得的战将,劝谏孙权容忍一下。

经过吕蒙的劝说,孙权这才作罢。

甘宁粗暴好杀,既常失蒙意,又时违权令,权怒之,蒙辄陈请:“天下未定,斗将如宁难得,宜容忍之。——《三国志》

这些都是甘宁性格上的缺陷,这种缺陷甚至是致命的。

按照甘宁的这些行为,说他是骄兵悍将一点都不为过,幸亏他生在一个乱世,孙权打江山需要将才,所以容忍了甘宁。

要是在其他朝代,他这种性格,是难以善终的。

参考史料:《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注引《吴书》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