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近期在社交媒体发出战争威胁,宣称将对伊朗采取直接军事行动,此言一出立即震动国际社会。值得注意的是,中俄两国战舰刚与伊朗完成联合军演,三国副外长更在北京发表联合声明反对武力威胁,但美方显然未将两大国的战略协作放在眼中。这场酝酿中的冲突不仅可能改写中东格局,更将对中国苦心经营多年的能源安全网造成冲击。
中俄伊三国近期在北京达成重要共识,联合声明中明确反对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冒险主义。会议期间,三国战舰在阿曼湾展开反海盗演练,中国052D驱逐舰与伊朗海军协同完成海上封锁、导弹防御等课目,俄太平洋舰队则展示了新型电子对抗系统。军事观察家指出,这种联合作战能力的展示,实际上是为可能的美伊冲突预设防线。
分析人士解码特朗普的战略逻辑发现,其外交政策正形成清晰的三线布局:欧洲方向收缩对乌军援,推动俄乌停火以拉拢俄罗斯;亚太方向集结资源遏制中国崛起;中东方向则全力配合以色列清除敌对势力。伊朗作为中东反美阵营核心,既是以色列的眼中钉,也是美国重塑地区秩序的关键突破口。有情报显示,五角大楼已更新针对伊朗核设施的打击方案,B-2轰炸机部队进入地中海待命。
面对可能爆发的冲突,莫斯科展现出实用主义态度。俄罗斯能源部长近期表态称,若霍尔木兹海峡运输受阻,俄方可通过北方航道承接欧洲能源缺口。事实上,国际油价每上涨10美元,俄财政年收入将增加180亿美元。尽管俄伊签有军事技术合作协议,但克里姆林宫更倾向保持有限介入——既向德黑兰提供S-400防空系统维护支持,又避免直接卷入战争。
中国海关最新数据显示,中东原油占进口总量比例已突破45%,每天约有430万桶石油经霍尔木兹海峡运往中国。某国有油企高管透露,伊朗东南部的恰巴哈尔港储油基地存有中方投资的2000万桶战略储备,这些设施正位于美军模拟打击范围内。更严峻的是,中国在伊4000亿美元投资涉及30个油气田开发项目,任何军事冲突都将导致这些项目陷入停滞。
中国海军近期动作意味深长,山东舰航母战斗群结束南海演训后,突然改变航向朝马六甲海峡机动。军事专家研判,这支舰队可能前出至印度洋建立海上安全区。与此同时,中国与阿联酋、阿曼的能源应急通道谈判加速推进,拟在红海沿岸建设陆路输油管线。这些举措显露出北京正为最坏情况做两手准备:既通过军事存在形成威慑,又构建多元能源保障体系。
值得关注的是,美国若执意开辟中东新战场,可能重蹈多线作战覆辙。中国国防大学最新兵棋推演显示,美军若对伊动武需投入12万兵力,这将极大牵制其在西太平洋的部署。历史经验表明,大国博弈中的战争决策犹如精密齿轮,某个部件的异常转动,或将引发全球战略格局的连锁反应。
前总统特朗普?睁眼说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