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激战正酣,中东战火又起,两位特使均遭投诉,美求助第三国

李悦然观天下 2025-03-26 21:40:21

美国外交官的手腕正在全球多个战场遭遇"信任危机"。从俄乌前线到加沙废墟,华盛顿的调停努力接连碰壁,两位特使遭当事国公开斥责,最终不得不转向第三国求援,这场外交滑铁卢暴露出美国全球影响力的深层裂痕。

俄乌战局正陷入诡异的"谈判越紧、交火越凶"怪圈。在沙特举行的三方会谈中,美方宣称就黑海航运安全达成突破,却遭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当场拆台:"我们从未在领土问题上妥协。"俄军持续向库尔斯克州推进,乌军则突入别尔哥罗德实施反攻,双方均未因谈判放缓攻势。

军事专家观察到危险信号:俄军导弹频繁袭击苏梅市,或在乌克兰东北部开辟新战线;乌军无人机则深入俄境内摧毁石油设施。这种"以打促谈"的博弈,使得美国提出的"30天停火计划"沦为纸上空谈。基辅坚持领土完整,莫斯科死守乌东四州,双方底线碰撞出的不是和平火花,而是更猛烈的战火。

曾被特朗普标榜为"外交胜利"的加沙停火,如今已成破碎的泡影。以色列封锁人道主义通道触发连锁反应:胡塞武装重启红海航道袭击,美军航母紧急调往中东,以军恢复对加沙的地面行动。这场"停火-破局"的轮回,暴露出美国中东政策的致命短板。

更危险的定时炸弹正在德黑兰滴答作响。伊朗核协议谈判陷入僵局,五角大楼已将"军事选项"摆上桌面。但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存在已捉襟见肘——从叙利亚非法驻军频遭袭击,到红海护航舰队疲于奔命,华盛顿的军事威慑力正被多点开花的冲突稀释。

美国特使群体正遭遇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中东问题专家威特科夫在俄乌谈判中表现抢眼,却因"不当言论"遭乌克兰议会要求驱逐;俄乌事务特使凯洛格更因莫斯科强烈反对,职位被压缩为"乌克兰事务特使"。这种"两头不讨好"的窘境,折射出美国调解者角色的尴尬定位。

分析人士指出,美国特使频频"踩雷"的根源在于战略矛盾:既要展现"公正调解人"姿态,又难掩遏制俄罗斯的战略意图。这种立场撕裂导致俄乌双方均质疑美方诚意——基辅担心被出卖领土,莫斯科警惕"缓兵之计"。

在最新声明中,美国罕见呼吁"欢迎第三国斡旋",这与先前排斥欧洲参与的态度形成鲜明反差。这种转变既暴露单边调停的力不从心,也暗示着美国正从"世界警察"向"危机转包商"角色退化。

潜在接盘者名单耐人寻味:土耳其凭借黑海枢纽地位跃跃欲试,沙特借能源话语权谋求政治突破,中国则因与俄乌均保持对话渠道备受关注。但任何第三方的介入都面临严峻考验,如何在美俄战略博弈中保持平衡?如何确保协议不被战场变化撕毁?

这场全球性的调停困局,恰似一面多棱镜:既映照出美国霸权衰落的轨迹,也折射出多极化时代的复杂光影。当战火持续吞噬和平曙光,国际社会亟待建构超越单极思维的安全新范式。

0 阅读:3

李悦然观天下

简介:保持锋利又不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