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19】大忠大义+时事评论诗人+帝王庙32名臣召穆公虎

春秋史话 2024-09-26 17:36:52

召穆公,姬姓召氏,名虎,封于召邑。

周厉王推行“专利”,等于在贵族盘剥百姓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层负担。

召穆公作诗《大雅·民劳》,劝说厉王不要胡来,天子表示没钱还玩个屁,不听。

果然没多久,百姓弗堪,民间出现流行歌曲《硕鼠》,这个大家中学都学过。

召穆公一看形势不妙,又作诗《大雅·荡》,进一步劝谏国君,告诫他不要浪,再浪要玩完。

可见召穆公是非常关心民间疾苦的,面对老大也是直言不讳忠心劝导,遗憾的是王朝进入末期,一系列不治之症并发,谁也拿不出真正有效的解决办法。

后来周厉王止谤,召公留下千古名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前842年,周厉王的一系列操作导致形势爆炸,发生国人暴动,天子流亡。

国人情绪失控,在没有弄死周厉王的情况下,把怨愤宣泄到太子头上,认为他将来也不是个好东西,意欲杀死姬静。

姬静躲在召穆公家里瑟瑟发抖,召虎为了保留天子一脉,让自己的儿子顶替太子,被众人咔嚓了。

所谓一家流泪胜于一国流泪。召穆公的忠义为后世君王推崇,位列帝王庙32名臣。

现代人根本无法接受这种抉择,谁家的孩子都是宝宝。

天子不在京,且没死,权宜之下,召穆公与周定公商议,推举共伯代行王政,三人共同治理国家。

共和14年,没有大事发生,民怨平复。姬胡归天,召穆公拥立姬静继位,是为周宣王。

召穆公勉励周宣王好好干,别学你爹。周宣王被权臣拥立,肯定无法独断专行,政务上要与群僚共议,决策相对理性和正确,于是出现了短暂的“宣王中兴”。

不仅国内一片祥和稳定,甚至可以出兵讨伐楚国以及淮夷。

宣王五年,方叔伐楚,大破之。

宣王六年,召穆公率师攻打淮夷,诸侯皆震,来朝。

方叔与召穆公战功卓著,挽救了日暮西山的周王室,后人常用“国之方召”来形容肱股之臣。

后来召穆公年事已高,无力操劳政务,周宣王这货就出了各种问题,导致中兴局面昙花一现。

身在采邑养老的召公叹息周德日衰,作诗《小雅·常棣》,其四章曰: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对王室内部的不团结深感担忧。

召穆公为周王室尽心竭力一辈子,自己家族做出重大牺牲,劝谏厉王,辅政宣王,最后还扶持周幽王继位,实乃大忠大义!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