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之春|(清明)母亲的最后时光

大院文化 2025-04-02 03:40:47

作者/北京之春

父亲和母亲在万寿宾馆

又到了清明时节,每个失去亲人的人,都在此时此刻更加思念自己逝去的亲人。我则是在这时想起了母亲的最后时光,回忆她给我们留下的最后印象,思念她老人家的养育之恩。

母亲的最后时光,是她仙逝以后才倒推出来的,本以为她远不是止步于此,而是要翻越九十之巅。因为近在眼前,只有四步之遥,况且她身体生理指标基本正常,虽长期卧床,尚还能下地走动,在我们协助下,也能生活自理。上一次住院还是三年多前(2014.12)因感冒入院,输液治疗半月就康复出院。她的生命力极其顽强,当然这主要源于身体底子好,所以,我还在和天堂的父亲对话中说,母亲正在顽强地向九十岁迈进,代您观赏人间的盛世,代您享受党和军队给予的关爱。

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二零一八年三月十二日,母亲因感冒高烧不退,服药无果,急忙住院治疗,给她包了单人病房,便于治疗、休息和陪护,医疗条件和住院环境都还可以。热切地期望她仍能像以往一样,药到病除,在医院治疗十天半月就康复出院。开始的治疗是顺利的,输液几天,高烧退了,不断的口水止住了,母亲的眼睛有神了,笑容多了,偶尔还蹦出几个短句。

看着静静躺在病床上的母亲,想起父亲在世时曾让我多和母亲聊天,因为她不爱说话,只是忙于家务,为我们操劳。父亲让我和她聊过去熟悉的事、熟悉的人,活动脑筋,减缓衰老。有一次,我像挤牙膏一样,一问一答,和母亲聊她的人生轨迹。我问她是什么学历,她答道:是初中肄业,就算高小,那时家里没钱,勉强上了几年学。

我问她第一份工作,她说开始在北京一个补花厂工作,和父亲认识不久,由父亲的战友刘云舟介绍,到交通部幼儿园工作。

我问她当时交通部长是谁?她说是章伯钧,个子不高,胖胖的,挺好一老头儿,后来犯错误了,刘云舟给他当过秘书。

我又问,您和我父亲是哪年结婚的?她说53年10月24日,在福绥境办的婚礼,童陆生(军委四局局长)主婚,王南(父亲的老师,人大教授)证婚。机关的一些战友参加了婚礼,刘云舟、陶蔚和曹克良都来了。

我还问她,在交通部幼儿园工作不是挺好的吗?怎么又去纺织厂了?她说,那时年轻好胜,一心想学技术,觉得当孩子王没意思。正好五八年帆布厂招工,我就报名去了,以后又去了制线厂,当时北京纺织局局长是李昭,纺织厂的工作抓得特紧……。

母亲在制线厂工作的时候,还带我去过位于花市的制线厂车间,里面机器轰鸣,她当时是技术能手,车间里的小组长,二十年国庆还被厂子里选拔参加纺织工人方队,在天安门广场参加庆祝游行,接受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如今母亲已经垂垂老矣,重病缠身,过去的人生轨迹深深刻在脑海里。眼前的事也许扭脸就忘,过去的事却挥之不去。

短暂的病情好转,似回光返照,原以为再有几天就可出院,病魔又再一次反扑,高烧不断,低烧常态,从未异常的生理指标发生变异。不停地更换抗菌素,试图减少病菌的抗药性,人的智慧在与病菌的诡异搏斗,科学与自然在抗争,而科学的能力是有限的,自然的能力则是无限的。有限的侥幸(胜利),和无限的必然,注定了人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

这时我们已经深深感到母亲生命的倒计时真正开始了,那滴滴答答的钟声清晰可闻,生命终点的的红线时隐时现。我们唯一的选择,是能让她在免受痛苦而又有尊严的情况下接受治疗,以延长她的生命,而婉拒不必要的过度治疗。

她在竭尽全力抗争,我们在尽心尽力地服侍,让她多一点享受儿女的孝顺,儿女们的陪护照料,可口的饭菜,一勺勺地反哺;孙辈的探望,亲切的呼唤,隔辈的深情,不断激活着她的免疫力和生命力,尽管这种作用是极其微弱的,但心理的慰藉又是极大的,精神的支撑,缓解病痛。病魔渐渐耗尽她的身心,一次次下床方便,仿佛都在增加体重,身体变得松软;吞咽功能极度下降,吃饭的时间不断拉长,由正常的饭菜,变成稀粥面条,最后只能流食入口。

我们和母亲已经难以用语言交流,只能用眼睛传神,而她闭眼的时间越来越长,睁开眼睛总显疲惫,没有精神,她留恋这个世界,留恋自己的儿孙,眼上不时蒙上一层薄薄的泪光,但眼泪又从未夺眶而出,把爱留于眼端,把痛深藏内心。每当我们每一次服侍,说话说到她心坎上,她脸上总泛出浅浅的笑容,眼睛闪出喜悦的目光。

最后,她痰量增加,偶尔还要上吸痰器清除,呼吸声音不断高亢,整整持续一天,好像在向她生活了八十六载的世界告别,不经意中,她的呼吸变得平缓,声音渐渐小了,只以为是累了稍息一会儿,谁能想到这暂短平静,却是母亲静静地走了,没有一点痛苦,无声无息。

这时寂静的让人不寒而栗,我跑到母亲的床头,她已轻轻闭上了双眼,任凭我的呼唤再也醒不来了。闻讯赶来的医生,给母亲做心电图检查,已经拉出了直线,其它生命体征也没有了。

长长的心电图纸上打上2018年5月7日,母亲的最后时光止步在了这一天。我们成了真正的没妈的小草,从此以后,母亲节,我们永远没了当面倾诉感恩的对象。

作者简介:从小在总参军训部(训练总监部)大院长大,后随父亲到陕西韩城支左,最后又随父亲离休定居河北省石家庄市。本人下过乡、当过兵、做过营销,现已退休,在北京带孙女。

0 阅读:3

大院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