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补肾第一名,可惜很多人不会吃

元绿说健康 2025-04-09 00:22:22

地黄补肾第一名,可惜很多人不会吃

要说补肾最好的药,当属地黄。

地黄,为什么叫地黄呢?长在地里,跟地瓜一样黄黄的。地黄又叫地髓,为什么叫地髓呢?地黄能吸取地里的精髓。所以呢,种地黄的土不能年年种,种一茬就要休耕几年。

既然地黄吸髓能力这么强,它把精髓都吸收了,这种“吸收”之性,跟肾脏的“收藏之性”最为接近,所以呢,地黄能大补肾水。肾虚的人,可一定要好好了解地黄哦。。。

为什么说很多人不会吃地黄呢?按炮制工艺来分,主要有鲜地黄、干地黄、熟地黄这3种,功效各不相同,很多人分不清到底该吃哪种地黄。我们一个一个来说。

先说鲜地黄。鲜地黄就是刚从地里挖出来的新鲜地黄,这个地黄怎么吃呢?直接榨汁喝。

鲜地黄主要有2大功效,一方面滋补肾水,一方面可以祛淤血。鲜地黄补肾水很好理解,鲜地黄汁为什么能祛淤血呢?地黄汁“滑利流通”,有助于血液通行,自古以来,大医们就擅长用鲜地黄汁祛淤血。

哪类人最适合喝鲜地黄汁呢?干瘦干瘦的,体内有虚热,同时淤血严重,最适合喝地黄汁。只不过要提醒大家,鲜地黄汁是偏寒凉的,不太适合长期喝,如果要长期喝的话,要配伍热性药一起。

‍再说干地黄。把鲜地黄切片晒干,就成了干地黄,在药房里又叫生地。药房的“生地”,就是要跟“熟地”区分开来,它也不是新鲜的地黄汁。

地黄晒干后,水分流失了,开始有点粘腻了,这种粘腻之性不再具有”通瘀“之性,所以,干地黄没有祛瘀血这个功能了。

地黄晒干后就由黄色变成了黑色。为什么会变成黑色呢?从物质成分上来说,因为地黄里含有大量铁质,铁被氧化后成为铁氧化物,就变成了黑色。

铁氧化物是血液重要成分,吃地黄可以补血,现代医学讲的缺铁性贫血,地黄就是最好的补药。

所以呢,干地黄是一个”阴血“双补的药。既可以滋补肾阴,还能补血,阴血不足的人,最适合的就是吃”干地黄“。只不过,干地黄还是有一个缺点:还是偏寒凉,适合热性体质的人服用,不适合寒性体质。

那怎么办呢?

于是就有了熟地。熟地,用干地黄+黄酒多次蒸晒而成,九蒸九晒是最好的,就成了九蒸九晒熟地。蒸晒用到了火和太阳,把地黄的寒性去掉了,熟地就有了甘温之性。

熟地变成了甘温之性之后,就变得非常有意思了。地黄本身可以滋阴,现在有了火的加入,又能补阳了,阴阳二气合在一起是什么?那就是肾精。所以呢,我们后世说熟地补肾精,实际上,熟地是阴阳双补。

最擅长用熟地的医家是谁?张景岳,后世被称为“张熟地”。

他是这么说的:诸经之阴血虚者,非熟地不可补之,阴虚而神散者,非熟地之守不足以聚之;阴虚而火旺者,非熟地之重不足以降之;阴虚而躁动者,肺熟地之静不足以镇之;阴虚而刚急者,非熟地之甘不足以缓之。

从张景岳先生的论述中,我们看到熟地的“补”“聚”“重”“镇”“缓”这些特性。总之,熟地是一个补阴分、补精血的良药。

说到这里,有朋友也许会问:那干地黄和熟地到底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我认为,最本质的区别:干地黄在补肾的基础上有“通”的作用,而熟地没了“通”的功效,成了一个纯补无泄的。

到底怎么吃对地黄呢?

我们通过比较地黄汁、干地黄、熟地,就会发现一个规律:最补的是熟地,适合虚证;干地黄通补兼施,药性最平和;地黄汁以通为主,补力最弱。

所以呢,你如果特别需要补,最适合吃熟地,熟地是滋腻之品,有点像大块肥肉这种感觉,要搭配陈皮、砂仁这类,来化解熟地的滋腻之性。

相对来说,干地黄最适合大众养生服用。既补肾水,还补血,是滋养阴血的最佳选择。李时珍这样评价生地黄:“服之百日面如桃花,三年轻身不老。

只不过,干地黄也是偏凉一点,体质寒的人不适合久服,怎么办呢?我个人建议,用地黄配黄芪一起服用,地黄:黄芪=3:1,按这个比例服用,黄芪的温就能抵消地黄的凉,地黄的润能抵消黄芪的燥,这样搭配气血双补,针对虚证人群来说,无任何弊端。

地黄汁,更寒凉了,不太适合养生用,用来治病效果很好。针对阴虚不足,同时有淤血的,地黄汁是第一选择。当代人淤血人群多,碰到干瘦干瘦的,就可以考虑喝地黄汁。

闲在居士注:地黄以怀地黄入药最佳,古今中外均以怀货为贵,产地因历史上怀庆府而得名,位于今河南焦作一带。

提示:文中处方,仅供临床中医参考,非专业人士,请在专业中医指导下使用。

2 阅读:166
评论列表
  • 哇.中医好历害的第一名。药決定能不能治病。药量更是決定病好的快慢。但中医连決定病好的快慢這么重要的因素都说不出來自己如何定药量还在说能治病。 现在把问题拿出來。中医回答不了恼羞成怒 只能说些什么汉奸、造谣、日本人.收钱、帮外国人、黑中医、为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找存在合理理由之类。來安慰中医那顆脆弱的玻璃心(比如小和尚、中医是道西医是刀、梦幻、雪尘、390155483、依然像昨天、阳光の微笑、渔樵泛歌我不会、流水无声、wQ、 哆啦A梦、蓝染惣佑介、 人生几何)。 中医己经做啦5000年的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己经上瘾啦 认为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那才叫医者父母心。中医还想把这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的医者父母心再传承5000年. (只有药有效才配讲药量.药都无效还有必要讲什么药量吗。中医是药有效又吃的越多效果越大之下还非要无理由限制药量,那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吗,吃一克10天安全治好,你咋知道不会吃二克立刻就安全治好。你为什么不开二克而非开一克,這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是什么,再配合医者父母心,是不是中医是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