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重孝道,家庭越和睦,关于孝,我们都很难做到周全

杜畿感感 2024-12-07 22:04:54

最近,一段视频引发网友热议:

一位独居老人不慎在家摔倒,腿部和肩胛骨出现不同程度骨折,必须马上就医治疗。

老人平时和保姆生活在一起,唯一的儿子生活在国外。

事发之后,老人和保姆打去了报警电话,同时,远在国外的儿子也跨洋报警,警察和120的到来,使老人得到了及时地治疗。

视频一曝光,就引来大批网友围观 ,评论区甚至吵翻了天。

有的网友说,都说养儿防老,读书再好,儿女不在身边也等于白养,老年人把儿子培养到了国外,这是图啥呢?

有的网友说,穷其一生养了一个外国人,有啥好骄傲的,还不如普普通通 ,儿孙绕膝的好。

也有的网友说,都想把孩子教育成龙成凤,平平凡凡更好,至少能守在身边。

网友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各有道理,引发了关于“孝”的思考。

关于“孝”,我们应该是这样理解。

一、“孝”首先是“敬”

“孝”的本义,是指父母对子女的爱而反射出子女对父母的敬爱。《大学》认为“孝”应建立在“敬心”之上。

所谓“敬爱”,就是先“敬”后“爱”,没有尊重就谈不上爱。

曾经看到这样的视频。

周末,一对老人去儿子家看孙子,进屋时,儿媳妇正在陪孩子玩,见老人来了,就立刻坐到沙发上,摆出一副很难看的面孔对老人说,孩子,你也看了,赶紧走吧!

另一位男人对待岳母更是无礼。

岳母因为生病在他家小住了几天,走时,男子慌忙从屋里拿出一床被子,对岳母说,你盖过的被子是床新被,你带走吧,不带走,我也扔到垃圾桶里去!

女婿、儿媳虽然与老人没有血缘关系,但这样对待自己爱人的父母,实属不敬!

对于当代的人,“敬”的标准要求似乎有些高了,亲子关系也越来越复杂。

有的一不开心就把父母拉黑,有的一言不合就与父母翻脸,还有的,常年不与父母来往,甚至,因利益之争,与父母反目成仇。父母年纪越大,反而越在孩子面前变得越小心翼翼。

“敬爱”,就是尊重父母,关心父母,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自己料理好自己的生活,不让父母操心,减轻父母的负担等等。

做不到“敬”,就无从谈“孝”。

二、重孝道,家庭更和睦

孔子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忧”。意思是我们的生命得之于父母,我们的欢乐与父母息息相关。

重孝道的家庭,亲情浓郁,关系牢固,反之必然是亲情淡薄,家庭结构脆弱,容易解体。

《小巷人家》林武峰是个大孝子,工作之后,每月都要给孤苦的母亲寄钱,直到结婚以后,母亲才拒绝了他。

林武峰不仅夫妻恩爱,大家庭的氛围也非常和谐,兄弟姐妹懂得感恩,彼此感情也很深厚。

反之,没有孝道的家庭,一定不和睦。

聚会时,朋友讲了自己家的事情。

她说,公公去世以后, 小叔子就不与婆婆来往了,即使回家祭拜父亲,也不与母亲打招呼。

亲生儿子如此对母亲,令母亲既生气又郁闷,母亲还帮他带大了两个孩子呢。

小叔子不仅不孝顺母亲,而且还经常打电话找朋友家的茬,各种闹腾。

因为小叔子的不懂事,让整个大家庭陷入沉闷,彼此互不来往。

三、“孝”不仅只有物质奉养,而且还有精神慰藉。

曾经这样一个视频,令网友很心疼。

女儿由于工作忙,又是远嫁,把老父亲送到了养老院中。

半年后,她去养老院看望老父亲,父亲和其他老人一样,呆呆地坐在轮椅上。

当回头看到女儿的那一刻,他竟然委屈地嚎啕大哭。

女儿的心里也很难受,他知道老父亲太想她了。

此后,她明白,虽然这家养老院很好,父亲有吃有喝,被照顾的也很周到,但还是渴望亲情与关爱。

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尽到了“孝”,实际上,把“孝”完全形式化,淡漠化。

每月寄上点钱,就算完成任务,更有甚者,不仅不把父母放在心上,而且还把它看作一种负担。

在这个不缺吃不缺暖的时代,“孝”更升华为是精神上的陪伴。

写在最后:

古语说,“世间百善孝为先”。

孔子更是把“孝”放在了所有价值之上,“孝悌,人之本也”。

虽然,“父母在,不远游”的道理似乎跟不上时代需求了 。

不管我们身在哪里,一定要时刻有一种牵挂,时刻有一种问候,时刻对老人有一种安排。

世上至亲至近非父母所属,愿我们都不忘生养之恩,让父母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0 阅读:0

杜畿感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