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手表|潘汉平

陪读时间 2025-04-16 09:39:09
乙巳年清明的脚步渐近,提及祭祖,我深感愧疚,自觉算不上孝子。因种种缘故,至少已有五六年未能踏上祖坟山。今年5月8日,是父亲离世二十周年的祭日,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向父亲的一块手表,它至今仍在滴答转动,似在诉说往昔。这块表陪伴父亲的时光不过六七年,可围绕它发生的故事,如镌刻在心底,难以忘怀。先讲一段看似题外,却与父亲息息相关的往事。四十多年前,父亲为我买过一块手表。1977年,我参加工作的第一年,大约6月的一个周末中午,我正参与单位的政治活动,父亲突然出现在我面前。他从兜里掏出一个小硬纸盒子,为了这块表,他骑了十几公里的单车,满头大汗。我赶忙递上毛巾,让父亲擦拭,又请他坐下稍作休息,慢慢说话。在那个年代,这块“上海牌”手表不仅是名品,价格超百元,属家中“三转一响”几大件之一,还需凭票购买。更重要的是,作为兄弟五人中第一个参加工作的,父亲此举意在安抚我。当时,我们一家七口全靠父亲的工资维持生计,为了买这块表,父亲几乎花去了一个半月的工资。这份厚重的爱,我铭记于心。如今旧事重提,对父亲的感激与思念,更勾起我对他那块手表的诸多回忆。父亲的这块表,是五弟从香港带回的进口机械名表。虽说价格不过千元,并非极其昂贵,但承载着儿女的孝心,是父亲生前佩戴的价值最高的一块表。因此,父亲格外珍视,几乎与它形影不离。在生命垂危之际,这块表更像是父亲的生命之钟,他将生存的希望寄托其上。父亲工作的几十年里,始终恪守本职,认真负责。从基层一步步干到退休,从未给人留下说闲话的把柄。他纪律性强,时间观念更是超乎常人,一辈子上班几乎从未迟到。四季更迭,他总习惯把手表放在枕头底下,即便生病住院,也未曾改变。2004年,父亲身患重病,一年半的时间里,先后住院六七次。到了2005年5月,病情急剧恶化,再次入院时,医生向家属交代,要做好父亲后事的准备。听到这个消息,我难以置信,心情无比沉重。我暗自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陪伴父亲,让他走完这辛劳的一生,尽到为人子的孝道。当时我正好内退在家,在父亲治病的这一年多时间里,我几乎时刻守在他的病床边。一天凌晨两点左右,父亲严重失眠,在床上不断呻吟,脸上满是痛苦。看着他难受的样子,我的心像被针扎一样。他在床上翻来覆去,时不时看看那块表。我如坐针毡,眼睛一刻也不敢离开他。突然,父亲挣扎时用力过猛,手表从床头摔落在地,发出声响。父亲神志清醒,听力敏锐,立刻唤我:“汉儿(我的乳名),快把手表捡起来。”那几天我一直没睡好,十分疲倦,刚刚趴在床边打盹,这一声呼喊让我猛地惊醒,心头一阵悸动。我捡起手表,放在耳边听,里面“嘀嗒、嘀嗒”的声音依旧清晰,进口表的质量确实过硬。但那一刻,我没有立刻把手表交给父亲,也没有放回枕头底下。那几天,每到这个时间,父亲总会拿出手表查看,我担心他过于在意生死。父亲已病入膏肓,精神濒临崩溃,他知道人在凌晨离世的情况居多,而这个时段阴气又重。我害怕他胡思乱想,在极度困倦时产生恐惧心理,影响病情。于是,我顺手将手表塞进了自己口袋。父亲一心与病魔抗争,他一直觉得我是个听话的孩子,住院期间更是随叫随到,从不违抗他的意愿,所以他相信我会把手表放回原处,却没想到这次我偷偷藏了起来。而且,父亲在心神不宁难以入睡时,大多靠服用安眠药镇定,身边发生的事他未必清楚。没想到,第二天早上,父亲醒来习惯性地摸床头,发现手表不在,有些生气地问我:“手表呢?快给我。”我理解他对这块表的不舍,又不便过多解释,只好把手表递给他。看到手表,父亲平静了许多。对他来说,早上醒来能看到手表,还能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心情就会好起来。事后,我十分懊悔,不该违背父亲的意愿,让他产生误解。所以,当父亲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时,交代这块表要留给我。其实,父亲应该明白,为了减轻他的痛苦,让他能舒服一些,我这个不孝子才会善意撒谎,这也是我作为儿子的一片苦心。后来,我把父亲看重手表的事告诉了大哥大嫂。大哥是个文化人,说话直来直去,不太会安慰人。他对父亲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你今年七十五,活一天就多赚了一天。”父亲听后心里不痛快,埋怨大哥不祝他长寿,认为这是不孝的表现。“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恐惧死亡也是人之常情。我作为父亲最亲近的人,深知他性格刚毅、品行坚强,也理解他与病魔抗争时强大的内心和丰富的情感。在父亲心中,对生死有着自己的态度和心理准备。没过几天,父亲最终因心力衰竭、供血不足离开了人世。父亲的那块表,将他的心跳永远定格在了公元2005年5月8日晚10点30分。借此文,表达我对父亲的深切哀思,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父亲,您安息吧,九泉之下不必牵挂,我们一切安好。您永远在我身边,在我心里。作于2025年4月4日清明节前夕

作者简介

潘汉平, 别署墨汉吉屋,湖北黄石人,现居深圳。美篇“荣誉作家”、“认证书法家”,中国硬笔书协、广东书协会员,中国诗书画研究会研究员。中国书画名家网理事、客座教授,湖北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作品散见于《书法报》、《诗词报》、《天下美篇》报和《中国作家网》《荆楚作家网》《当代诗词家》、《稻田文学》《黄石文学》等微刊。
0 阅读:0

陪读时间

简介:品味文字之美,静享生活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