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接触人工智能生成工具的李明,最近对DeepSeek产生了浓厚兴趣。
他想要快速掌握这款国产AI模型,但自己摸索了几天,也只是学会了最基础的功能。
于是,他加入了一场DeepSeek相关课程的直播。
课程介绍声称“15天掌握,人人能变现”,还打出了“只有30个名额”的招牌倒计时。
李明没多想,立刻花了1999元下单。
可是,等到他认真听完课程,才发现所谓的技巧根本不过是一些常见操作,甚至可以在网上免费查到。
李明气得直呼自己“交了智商税”。
类似李明这样的故事并不罕见。
随着DeepSeek的火爆,许多人在不了解的情况下被“高收益”网课吸引,却对课程质量失望不已。
今天,我们就来揭秘这些DeepSeek网课中的套路,以及如何避免踩坑。
还记得那些价格几块钱到几十块钱不等的“超值课程”吗?
这些课程常常会用非常漂亮的海报和诱人的宣传语,比如“1000个DeepSeek神级提示词”或者“从零基础到月赚过万”。
但当你真正买了之后,可能会大失所望。
记者曾以普通消费者的身份购买了一份号称“DeepSeek高效使用技巧”的课程。
内容其实相当简单,包括下载安装软件和注册用户账号的步骤。
而那些看似“高效”的提示词和功能操作,居然直接来源于DeepSeek官网的公开教程,根本没有任何独创性。
更有甚者,有些课程的名头叫“全面开发DeepSeek潜能”,但内容却完全是另一款AI模型的功能说明,跟DeepSeek压根儿搭不上关系。
高价课程则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它们更多围绕“搞钱”展开,比如如何用DeepSeek做投资、开电商,甚至写短视频脚本。
而这些内容,往往也是炒冷饭,用一些空话和简单的案例填充课程时长,关键技巧却避而不谈。
买过这些课的消费者普遍反映课程“注水严重”,有的甚至怒评“完全是骗人”。
花1999元买课,听起来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那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愿意掏这笔钱呢?
说白了,这些课程抓住了剁手者的几个心理:焦虑感、权威感和急功近利的心态。
一个鲜明的套路是“制造焦虑感”。
在各种卖课直播间里,许多讲师都会用类似这样的台词:“如果你还不学DeepSeek,那你就已经落后别人三年了!
”“一个不会用AI软件的老板,以后就像文盲一样。
”这些强烈的语言让人压力倍增,担心自己掉队。
还有“伪名师策略”。
你可能在直播封面上看到讲师的各种耀眼标签,比如“直播带货年营收400万”或“带领1万学员成功转型”。
这些头衔听起来很唬人,可当你真想查清名师背景时,他们多半含糊其辞。
最后一步是“饥饿营销”,比如倒计时销售、有限名额等手段,营造出错过就亏的紧张感。
甚至有些直播间,在你下单后还完全不关闭名额,这弹幕消息背后其实多半是个“表演”。
面对这样的套路,普通消费者该怎么办?
重要的是:别让语言左右你的判断。
每当看到夸张的承诺之前,先问自己一句:“学了这个课,我真的有用吗?
对于DeepSeek相关课程的乱象,官方已经发布声明,明确指出DeepSeek从未发布过任何官方付费课程,也并未在除微信群外的任何平台设立收费群组。
这一声明其实是在提醒大家,市面上那些借DeepSeek之名搞的不实课程,绝大多数根本没有官方背景。
同时,专家也建议,一旦发现课程存在虚假宣传或课程内容货不对板,可以立刻通过平台投诉,保存交易凭证,向有关部门反馈。
与其“花钱买经验”,还不如先在网上收集免费学习资源,多了解产品基础功能,避免盲目入坑。
买网课,尤其是这样以“技术变现”为噱头的课程,消费者往往带着一种急于求成的心理。
这种心理,恰恰是卖课机构最容易抓住的“软肋”。
比如,一些课程承诺让你“日入过千”的变现能力,其实是用一种夸大的宣传让你对未来有不切实际的期待。
但当课程结束后,你可能会发现,变现说容易,真正想靠技术盈利却需要巨大的投入和长期积累。
这些课程背后的真相其实很简单:你并不是这些知识付费课程的核心受益者。
真正获利的人,是那些把焦虑包装成产品贩卖的商业机构。
因此,面对这种“焦虑经济”,消费者唯一能做的是:冷静思考,理性消费。
DeepSeek确实是一款很棒的国产AI工具,但它并不是一夜暴富的万能钥匙。
学习有时候像做减法,只有专注于打牢基础,才能真正有所成长。
那些所谓的“短平快”投机课程,听起来很动人,却常常掩藏着不可告人的商业套路。
如果下一次有人拿这些语言打动你,你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靠这几句话,就真的能改变我的知识世界吗?
”
有些知识不靠捷径,而是靠努力和系统学习得来。
别让焦虑成为你花钱的唯一理由,做一个更耐心、更清醒的学习者,这才是你能收获真正价值的最可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