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各地历史习俗」农历腊月初一,都有哪些传统节日风俗呢?

食安在线 2022-12-22 20:24:25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很多的民间传统习俗广为流传,迄今仍被保留着。今天是12月23日(农历腊月初一),各地都有哪些传统节日风俗呢?

开笔赐福

腊月,即是旧历的十二月,也被雅称为“涂月”或“嘉平月”,人们习惯于在这年终岁尾的时刻驱避邪魔、祈望吉祥,为繁忙的一年画上圆满的句号。清代的皇帝们选择在这个时节以亲笔书写的福字作为春节“红包”,分发给那些独当一面的封疆大吏们。

在腊月初一“开笔赐福”的习惯始于康熙皇帝,并被雍正皇帝所沿袭,最终于乾隆年间渐成定例。据传,后世帝王“书福”时所用的毛笔,便是康熙皇帝的传世之物,这支笔的笔端镌有“赐福苍生”四字,用来写福字的纸张也都是绘有金云龙的宫绢,华丽异常。事实上,康熙年间每年只有十几个人能够“抢”到这份由皇帝亲自发放的“红包”,雍正时,赏赐范围扩大到外地督抚。

康熙

受赏名单一旦确定,会有专人负责通知到本人,并在“赐福”这天齐集殿外,皇帝每写一张,便引一人至御案前“叩首恭受”。不能亲自到场的,则派专人递送,并且会额外加赏一份鹿肉,以取“福禄”双全的彩头。

乾隆

对于臣子们而言,能够得到皇帝亲笔书写的福字当然被认为是一种殊荣,乾隆年间在朝为官三十一年的尚书王际华,便曾因得到过24张福字而将家中的中堂命名为“二十四福堂”,得意至极,溢于言表。

咬灾

对于小孩来说,腊月以后确实是他们享福的日子。一则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迎来寒假;二是很多平常吃不到的年货会被家长一一买回家。像腊月初一这天,很多地方有咬灾的风俗。民间百姓有一句俗语:“腊月初一不吃炒,这个起来那个倒”。就是在这一天吃爆米花、炒瓜子、花生、黄豆、大豆、鸡蛋等小吃美味,据说这样可以消灾避难。

“腊月初一蹦一蹦,全家老小不得病”,这里的蹦也就是崩的意思。爆米花是孩子们的最爱,做的过程中就会蹦一蹦,吃到嘴里后更会蹦一蹦。爆米花实际上是用玉米做成的,在锅中翻炒时往往会发出噼里啪啦的爆炸声,这与过年时放鞭炮倒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爆炸声往往能驱赶不祥,给新的一月带来好兆头,疾病也无法侵入体内。这样的习俗代表着人们在新的一月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平平安安度过一年中最后一个月的期待。

剥蒜

在很多地区,腊月初一这一天的主食或菜肴中还会加入大蒜,也会留下一部分储存着。“腊月初一要剥蒜,穿成辫子放窗前”,与腊月初八腌大蒜的活动正好形成了呼应。

而且,在做这件事时,老人们还不忘嘴里念叨:“进了腊月门,剥蒜事事顺;一剥穷鬼去,二剥坏小人;三剥邪秽污,四剥疾病除;五剥富贵临,六剥剥出吉祥仁”,可见剥蒜在新的一月中意味着去除污秽,与过往的不幸告别,对未来的生活满怀希望,象征新的开始。

守望食安每日为您整理传统习俗欢迎大家关注、欢迎点赞和评论谢谢观看!关注守望食安,您会得到最新原创资讯!为家人的健康,欢迎您评论转发朋友圈!

0 阅读:10

食安在线

简介:食品安全乃民生之本 人类健康的永恒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