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安理会拥有一票否决权。新中国成立后,安理会席位一直由台湾当局占据,直到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了第2758号决议,恢复了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表决结束之后,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会议厅内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坦桑尼亚代表萨利姆甚至在会场跳起了民族舞蹈,高兴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不过带头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的两个国家并不包括坦桑尼亚,这两个国家的名字相似,开头都是“阿尔”,下面就来介绍一下。
第一,阿尔巴尼亚。这个国家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西部,和黑山,塞尔维亚等国接壤,面积约2.87万平方公里,现在的人口也只有276万。在1971年时,阿尔巴尼亚的人口更少,实力弱小。不过这个实力弱小的国家,一直带头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
从1965年开始,阿尔巴尼亚连续六年向联大提交涉华提案,即便面临世界大国的压力,也没有选择退缩。当时的阿尔巴尼亚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我国关系非常要好。其实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是一个苏联阵营国家,国家政策方面全方位倒向苏联。直到1961年,阿尔巴尼亚和苏联完全决裂,和我国关系不断深化。
1966年,阿尔巴尼亚率先向联合国大会提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议案。但当时响应的国家还不多。1971年7月,阿尔巴尼亚领导人霍查在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六中全会上公开表态:"即便苏联施加压力,阿尔巴尼亚也将永远站在中国同志身边。"到了10月,阿尔巴尼亚决定再次向联合国大会提交恢复中国合法席位的提案,不过阿尔巴尼亚是一个小国,势单力薄,还需要联合其他国家。
第二,阿尔及利亚。这个国家位于非洲北部,濒临地中海,和利比亚、突尼斯等国接壤,面积约238万平方公里,现在人口约4560万。和阿尔巴尼亚相比,阿尔及利亚是一个大国,在非洲也拥有一定影响力。
阿尔巴尼亚北部和法国隔地中海相望,1830年,法国夺取了名义上归属奥斯曼帝国的阿尔及利亚。二战时期,法国被德国击败,戴高乐组建自由法国运动,阿尔及利亚地区支持自由法国,反对“维希法国”。但1945年二战结束后,阿尔及利亚试图脱离法国独立,却遭到了戴高乐的镇压。
1954年,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发起了争取阿尔及利亚独立的游击战争,经过八年的反法斗争,阿尔及利亚于1962年取得独立,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阿尔及利亚的反法斗争,得到了当时中国的支持,阿尔及利亚的领导人布迈丁将中国视为反殖反霸斗争的重要盟友。
因此到了1971年,阿尔及利亚也坚定的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最终决定与阿尔巴尼亚联合向联合国发起提案。这份提案,由阿尔巴尼亚和阿尔及利亚带头提交,也被称为双阿提案。不过这两个国家力量还是弱小。
阿尔及利亚领导人布迈丁利用其在不结盟运动中的影响力,组建了横跨亚非拉的"挺华联盟"。1971年9月,阿尔及利亚邀请22国驻联合国代表召开秘密会议,成功说服埃及、坦桑尼亚等关键国家放弃观望态度,开始公开支持中国。阿尔及利亚这种做法,为最终表决积累了更多决定性票数。
第三,放弃社会主义。1989年东欧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影响了阿尔及利亚和阿尔巴尼亚。这两个国家都面临了剧烈的的制度转型。两国放弃社会主义之后,开始了经济改革。阿尔及利亚1990年代启动的经济自由化改革以失败告终,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其改革进程完成度仅37%。阿尔巴尼亚1992年启动的"休克疗法"发展经济,导致GDP暴跌50%,世界银行评估其转型期间流失的公共财富达12亿美元,相当于当时年度预算的1.8倍。直到现在,阿尔及利亚和阿尔巴尼亚经济仍然比较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