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是蒙牛前任总裁卢敏放出资70多亿收购澳洲奶企贝拉米后出席的一场发布会。
尽管外界多不看好这笔收购,认为“这个品牌在中国线下都不能销售”花这么多钱收购“有点矛盾”,甚至有媒体毫不客气地用“病企”形容贝拉米。
但卢敏放回应称,收购贝拉米的信心来自两点:
第一,蒙牛对贝拉米品牌、奶源及团队有信心;
第二,蒙牛对自身20多年的经营能力有信心。
6年后的今天,蒙牛就迎来了一份“惊喜”——2024年蒙牛营收886亿元,同比下滑10%,净利润更是只有1.045亿,同比暴跌了97.8%!
为何在总营收没有下滑太多的情况下,净利润会少这么多?
原因可能出在贝拉米身上。
不仅如此,蒙牛赖以起家的经销商体系,似乎也遇到了不小的麻烦。经销商们的进货意愿明显不足,甚至有位经销商吐槽说:“有时候我们的进货价比拼多多的售价还高,我们都不知道怎么做生意了!”
出现价格倒挂的原因,可能是渠道多元化引发的混乱。在蒙牛如今的渠道体系中,不仅有“一起打天下”的传统商超、夫妻店,还有抖音团购、拼多多等新兴电商平台及好想来、零食很忙为代表的零食量贩店。
比如,同样一箱250毫升10瓶装的“特仑苏梦幻盖”牛奶,正常终端零售价应在60元-70元之间,但零食折扣店的价格通常低于60元。商超卖不掉只能退货给经销商。经销商一看保质期快到了,又只能亏本甩卖,进一步冲击了价格体系。
经销商找蒙牛反映问题,但得到的回复却是:那些零食量贩店有专供的渠道。
更夸张的还得是拼多多,得益于网店不用考虑营业面积的优势,拼多多上的蒙牛卖家主打一个“全”,根据保质期的不同,细分牛奶价格,3个月前生产的卖35元一箱;两个月前生产的卖40元一箱,当月生产的卖46元一箱。
经销商坦言:“他们的售价比我们的进货价还低,你觉得我们该如何加价?”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倒爷”指出,为完成蒙牛制定的遥不可及的销售任务,经销商之间经常串货,加剧了价格的混乱。
尽管蒙牛也有严厉的打击措施,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大家早就对蒙牛查处手段心知肚明,知道如何绕开。
蒙牛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这个地步的呢?原因要从历史中去找。
2016年,是蒙牛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节点。
2012年随着老一代的掌舵者牛根生退居幕后,蒙牛与伊利的差距逐渐扩大,2015年利润只有伊利的一半,2016年更是出现了首次亏损。
正此“危机存亡”之秋,曾在多家快消企业担任高管的卢敏放临危受命,接掌蒙牛CEO。入职前,他还与股东中粮和达能签了军令状,发誓要保住蒙牛的增长。
卢敏放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访各个体系,从工厂到一线销售,全看了一遍,承诺说,他来蒙牛,没带一个自己人,这种“单刀赴会”的形式,就是要为了让蒙牛人相信,他的用人原则是“谁厉害谁上”!绝不搞裙带那一套。
此后,卢敏放每年要与300多名员工对谈,每人一到两小时,通过这种形式发现人才,把部分核心管理层换成了80后。
他还干的一件大事是将原有的“职能管理”体系改成了“事业部”体系。这么改的好处是,让临近一线的销售人员有更大的决策权,能根据市场反应快速调整营销策略。说白了就是权力下放,激活狼性。
这些改革很快收到了效果,2017年、2018年,蒙牛恢复了两位数增长,曾经那支充满狼性的战斗团队又回来了,但或许也为今日渠道的混乱埋下了伏笔。
2019年后,卢敏放顶着质疑,以超出一倍的报价,耗资70多亿收购了贝拉米,2021年又增资国内“奶酪第一品牌”妙可蓝多;收购东南亚冰激凌品牌艾雪等,朝着突破千亿营收目标飞驰而去。
蒙牛的营收规模从他上任之初的491亿,快速增长至2022年的929亿,这还是在疫情影响下取得的成绩,但反映到利润上,则呈现出“增收不增利”的怪圈。
2024年,在执掌蒙牛第八个年头,卢敏放仍未实现“三年破千亿”的目标,终于在开完最后一场业绩发布会后,黯然下台,由蒙牛自己培养的“老人”高飞接任总裁一职。
高飞是蒙牛内部的能人,最耀眼的成绩是成功打造了高端品牌“特仑苏”,当前该品牌年销售额高达300亿元,占总销售额的四成以上。
蒙牛内部对高飞的评价是“务实”,他接掌后,蒙牛明显处于收缩周期,销售费用、营销费用、行政费用均出现减少现象,2024年蒙牛整体支出减少了14%,仅35亿元,对比卢敏放时期的62亿,下降了近一半。
股市对蒙牛的收缩给出了正面回应,利润暴跌97%的财报发出后,股价竟然还涨了5.63%——可见,能省钱也是一种本事。
大笔减值、轻装上阵的蒙牛,能否恢复增长,重塑往日的辉煌,还需挂个问号。
作者:9527
参考资料:
《蒙牛净利润暴跌97.8%:高飞为卢敏放的扩张“买单”》21世纪经济报道
《换帅的蒙牛如何追伊利》华尔街见闻
《蒙牛代理商频退出,高飞如何打赢翻身仗?》Donews
《“猛人”卢敏放,让蒙牛重回“狼性”》EMBA学长
《贝拉米中国新帅首谈策略!要向前辈学习,还要把有机当事业做好》小食代
《蒙牛豪购贝拉米背后:发力奶粉业务 和伊利赛跑》国际金融报
电商直播严重冲击了正常的商业生态,应该严格治理
重塑辉煌?做实体的开始搞资本没问题,但应该知道根基在哪,即做裁判又做选手虽然很爽,但产品才是根基,奶,是有味道的。说个有意思的事,我朋友乳糖不耐受,小时候一喝牛奶就窜稀,现在喝蒙牛伊利才没事,他引以为豪,说是这俩品牌的纯牛奶干净,我没好意思戳穿。我也喝过,老实说也只喝了一次就换新农了,奶这个东西,还是本地品牌更靠谱,我家在阿拉尔,自然信任新农,伊利蒙牛都不要,有别的朋友也许可以信任吧,但那个味道真的寡淡如水。
???
因为17年小孩学校出现喝蒙牛集体哗拉拉之后?再也没信过蒙牛了,伊利也不喝,一丘之河
食品在电商的冲击下都这样,这让别的行业怎么活
牛奶市场好乱呀,路人说
说明拼多多卖的是假货
谁来翻译这个价格,我看不懂:根据保质期的不同,细分牛奶价格,3个月前生产的卖35元一箱;两个月前生产的卖40元一箱,当月生产的卖46元一箱。
海外套现了[点赞]
蒙牛还有辉煌吗?不可能
大家相信的是外国人,不是这个品牌
这种企业有很多,我来说一个:照明界的欧普雷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