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个 “神仙打架” 的时代,刘渊、石勒、冉闵……各路豪杰你方唱罢我登场。
但有一人尤其出众,他老板称他是文王的太公,昭王的乐毅,管仲的孔明。
甚至有人说他“功盖孔明”。这个咱们就无法评价,但是看他生平,的确是个猛人。
01 蛰伏王猛,字景略,搁现在那就是妥妥的励志典范。
他出身贫寒,早年靠卖畚箕维持生计。这其实是个很有前途的生意,远有姜子牙卖笊篱,近的刘备也卖过草鞋。
心存大志,天下何处不可为!
他一边辛苦搬砖,一边沉迷于兵书,梦想着有一天能在乱世中闯出一片天。
后赵大臣徐统眼光贼毒,一眼就瞧出王猛是个奇才,赶忙征召他入朝为官。
换别人早乐开花了,王猛却摆摆手,一头扎进华山北边隐居起来,待价而沽,等一个合适的时机出山。
东晋永和十年,东晋征西将军桓温北伐,一路狂飙突进,直接攻入关中。
王猛一听,机会来了!他麻溜地穿上粗布麻衣,跑去见桓温。这两人一见面,画风就有点清奇。王猛一边淡定地捉着身上的虱子,一边跟桓温大谈天下大事,那神态,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桓温都看呆了,心里直呼:“这哥们儿太牛了,江东那些人加起来都比不上他!” 当场就任命王猛为军谋祭酒。后来桓温退兵,想拉着王猛回东晋吃香喝辣。
王猛却在老师的指点下拒绝了,“ 卿与桓温岂并世哉!”
这可把大家惊掉了下巴,放着大好前程不要,这人莫不是傻?
其实王猛心里门儿清,东晋朝廷讲究个论资排辈,动不动分个三六九等,自己一介寒门,去了岂能讨得了好?
而且恒温这人,坏又不够坏,好有不够好,上不能学曹操直接把持朝政,下不能学丞相,老老实实辅佐帝王。
“既不能流芳百世,不足复遗臭万载耶”!可惜不上不下,这两种桓温都做不到。
终于,王猛等来了他的 “真命天子”—— 苻坚。
苻坚也是个野心勃勃的主,一心想成就一番霸业。
他听说王猛的大名后,就赶紧把王猛请到身边。
两人一见面,相谈甚欢,那场面,就差没拜把子了。
苻坚认定王猛就是自己苦苦寻觅的贤才,王猛也觉得苻坚这人有王者之气,值得追随。
于是,王猛二话不说,开启了辅佐苻坚的 “开挂” 人生。
苻坚杀死暴虐无道的苻生,自立为大秦天王后,王猛正式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大显身手。他刚一上任,就来了个 “下马威”。
当时前秦的豪强们简直无法无天,百姓们被欺负得苦不堪言。王猛和中丞邓羌一合计,决定给这些家伙点颜色看看。
他们雷厉风行,短短几十天内,就把二十多个作恶多端的豪强送上了西天。
这一招杀鸡儆猴,让社会风气瞬间好转,治安也稳定了下来。苻坚对王猛佩服得五体投地,对他更加信任和重用。
在整顿吏治方面,王猛更是手段高明。
他大刀阔斧地裁撤那些混日子的官员,精简机构,制定了一套严格的考核政策。
谁要是敢贪污腐败,他绝不手软,直接严惩;而那些有才能、有操守的人,则被他大力提拔。
他还废除了胡人、汉人分治的政策,让大家和谐共处。在他的努力下,前秦的朝廷焕然一新,到处都是积极向上的氛围。
王猛可不是只会搞政治,在军事上他也是个 “狠角色”。
建元六年,王猛奉命讨伐前燕。这可是个硬茬子,但王猛毫无惧色,精心谋划,制定了一套周密的战略计划。
他先是轻松攻下壶关、晋阳,然后和前燕的慕容评对上了。
慕容评带着大军,本以为能轻松拿捏王猛,没想到王猛一眼就看穿了他的弱点。
王猛派人一把火烧了敌军的补给装备,这一招釜底抽薪,直接把慕容评的大军整懵了。
王猛趁机发动进攻,大获全胜,杀敌五万多人。
随后,他又率军包围了邺城,进城后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邺城百姓都对他赞不绝口。最终,前燕凉凉,前秦的版图大大扩张。
就当前秦的统一大业大踏步前进时,建元十一年六月,王猛突然病倒了。
苻坚急得不行,身为君王亲自为王猛祭祀祈祷,甚至还赦免了罪犯,希望能为王猛祈福。
如此信任,古往今来,没有几对君臣可以做到!
王猛病重时,心里还惦记着国家大事,强撑着病体上书谈论朝政。
临终前,他还不忘叮嘱苻坚:“东晋虽然偏居江南,但人家是华夏正统,咱可别着急吞并。鲜卑、羌人这些势力才是心腹大患,得尽早铲除。”
说完,这位一代奇才就永远地离开了。苻坚悲痛万分,追谥他为武公。
秦国境内,一片哀恸。哭声如汹涌潮水,连绵三日,不绝于耳。
而王莽最后“不要攻晋”的遗嘱,苻坚也没有听劝。
公元383年,苻坚率大军攻打晋朝。双方于淝水附近对峙。
结果兵败,不仅没有得到晋朝,反而老巢也没抄了家,北方再次陷入混乱。统一的步伐再次推迟了2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