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他曾是浙江省金华市高考状元,以理综满分成绩,考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他于2004年踏入风险投资行业,主导/参与的投资案例包括字节跳动、美团、贝壳找房、新潮传媒、理想汽车、小牛电动等明星项目;他被称为最像沈南鹏的80后VC,思维清晰、出手果断。他就是源码资本创始合伙人曹毅。
图:源码资本创始合伙人 曹毅
在2014年创立源码资本之前,曹毅曾在红杉资本、联创策源、C Square Capital等领先投资机构任职,得到了专业创投锤炼,也曾在UC Mobile、阿狸梦之城等新经济企业亲历创业的激情与艰辛。
从早期的TMT到如今的硬科技,截至目前,源码资本已经投资超300多家创业公司,涵盖了产业数字化、人工智能、机器人、先进制造、绿色发展、企业软件、生命科学、新消费及新品牌、出海等行业,其中80%为早期阶段的创业企业。
对赛道判断准确、善于提前行业布局、时间管理到位,在忙碌的投资工作之外,还定期和重点投资的企业创始人讨论战略和战术问题,根据市场和政策变化,对企业方向随时作出改变调整,这是“工作狂”曹毅给很多人留下的深刻印象。
01清华求学接触创投,红杉五年初露锋芒很多人从曹毅身上,依稀看到一些沈南鹏的特点:对赛道判断准确、善于提前行业布局、在风口中能够保持冷静。
出生于1984年的曹毅,从学生时代就出类拔萃。
高考那年,他以浙江省金华市高考状元的成绩(其中理综满分),考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据他回忆,大学时代他似乎只有两个追求:“一是尽量得第一,二是尽量得满分。”
在清华大学读书时,曹毅就对创业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为了接触创业机会,他总是帮创业的师兄忙前忙后。
其实,曹毅自己也曾创过一次业,就是动漫品牌阿狸。但阿狸成立不久,曹毅逐渐意识到自己不适合创业,而是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风险投资。于是,他请了一位清华校友出任CEO,自己则选择了退出。
站在投资人视角,看行业发展
既然当不了扑克高手,那就转而投资能玩扑克的人。
2004年,曹毅加入一家主投半导体的台湾基金,C Squared Capital,从事P2P流媒体技术投资分析师的实习工作。那是他最早接触投资。彼时VC行业的基础设施比较差,互联网行业处在千禧年泡沫破裂后的回暖初期,红杉资本、北极光等一批VC陆续成立。
当时,曹毅和同行间等交流太少,摸索方法路径都靠“自己悟”。他只能通过抓住一切机会跟着老板和其他同事去开会,观察他们怎么找项目、调研以及做判断。在此期间,他结识了搜狗CEO王小川。
2007年加入联创策源前,王小川带着他去见联创策源创始合伙人冯波。出发前,曹毅给冯波写了一封邮件,邮件里有一份两页纸的文档,写的是他对实习期间所见的二十来个互联网和P2P流媒体项目的判断。毫无悬念,他顺利加入联创策源。
当时,曹毅在联创策源任职投资经理,他深刻意识到创业者是优秀群体,希望从他们身上汲取营养,但时长碰壁。“年轻时我们要方法论没方法论,要资源没资源,我愿意跟CEO花时间,CEO愿意和我花时间吗?”回想起自己23岁时的困惑和窘境时,曹毅曾这样说。
后来,曹毅找到了一个可以与创始人交流的通道,以做投后为名,可以名正言顺找创业者聊。
当时,他常给UC联合创始人俞永福介绍投资人。每隔一两个月,曹毅总希望有个理由能去跟俞永福聊一聊。俞永福的战略能力有目共睹,这也是让曹毅非常羡慕的。金融危机之后,曹毅直接加入UC,担任商务发展角色。这段经历对曹毅后来判断公司至关重要:从一个快速成长的创业公司中看行业发展,跟站在投资人角度来看行业发展很不一样。
这段经历,也更加坚定了曹毅从事创投的信念——“这是我参与到整个科技变革最好的角度。投资到企业,然后帮助这些企业家、创业者成长,对我来说是最好的方式”。
加入红杉资本,成为最年轻副总裁
很快,曹毅的职业生涯迎来了转折点。
2009年,他接受清华校友周逵的邀请,加入红杉资本。在红杉资本度过的五年时光里,沈南鹏等业界巨擘对曹毅的投资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图:红杉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 沈南鹏
沈南鹏生于浙江海宁,被誉为数学天才。比沈南鹏小17岁的曹毅生长在200公里外的浙江金华,是当地的高考理科状元。
沈南鹏的敬业对曹毅影响很大。“我经常跟他(沈)微信、Email都是凌晨1点多,他的斗志和那种对机会的渴望没变,见到任何好项目还是像鲨鱼见到血一样扑上去。”曹毅说。
曹毅还曾多次提及沈南鹏独特的“100个抽屉理论”,这一理念深刻地反映了沈南鹏卓越的时间管理艺术。在沈南鹏的思维宫殿中,仿佛有100个抽屉,每个抽屉都装着不同的事务。他能够有序地打开一个审视其进展,关上一个抽屉后再处理下一个,彼此互不干扰,非常清晰。
在红杉期间,每当有项目决策会,曹毅都会趁机观察几位大佬的投资思路和决策。“我们的项目会是开放的,老沈如何问问题,关注的角度是什么,大家都看得到,但是学多学少就是自己的问题了。”
在短短数年之内,曹毅凭借其敏锐的投资眼光,成功主导了红杉资本中国约三成的TMT领域投资项目,涵盖了雪球、美丽说、今日头条等一批行业翘楚。他的卓越表现,也让他荣获红杉资本中国最年轻副总裁的殊荣。
曹毅喜怒从不轻易形于色。与潜在投资对象交谈时,他只提问倾听,或沉默思考,几乎不发表任何看法,也从不与人寒暄。他最常直接向对方发问:你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发展状态怎样?跑出了哪些结果?一位创始人说,曹毅偶尔也会点头给对方以反馈,但那只代表他听到你讲话,并不代表他认同你的观点。一旦进入决策过程,他异常强势并讲求效率和速度,像潜伏很久后主动出击的野兽。
沈南鹏曾评价曹毅,“学习能力很强,思维逻辑很清晰,想事情非常清楚。”
02创办源码资本,用资本和人脉撬动新创业在很多人眼中,1984年出生的曹毅有着与他年龄不相匹配的成熟和思考,比如在他30岁时就选择创办一家投资机构。
2014年,正值而立之年的曹毅宣布辞去红杉资本VP一职,创办源码资本,开启了投资新篇章。
由于在红杉资本时就赢得了VP的尊称,因此当曹毅创办源码资本时,红杉成为了源码的基石投资人之一,更在随后的基金中持续深化了这一合作。
豪华朋友圈,与王兴、张一鸣交情匪浅
曹毅出来单干能募到资,除了得到前东家红杉资本的助力,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在红杉资本时投到了字节跳动。
根据公开资料,2013年,担任红杉副总裁的曹毅认识了字节跳动张一鸣。当时张一鸣正在为字节跳动的产品今日头条寻找A轮融资,接连拜访了30多家VC机构均遭遇闭门羹。只有曹毅,对张一鸣做的事情深信不疑,并且在红杉资本内部会上着重力推进字节融资。而沈南鹏认为今日头条可能是移动互联网的另一个网易新闻、新浪新闻,觉得有天花板。虽然没有最终说服沈南鹏,但曹毅对张一鸣的欣赏和认可却为二人未来的合作奠定了信任基础。
没想到,字节跳动抓住了巨大的流量红利,通过算法积累了大量用户,提供了千人千面的服务。2014年,沈南鹏主动找到张一鸣进行了投资,虽然当时估值比之前高了很多,但好在没有再次错过。
当时,投资协议签完字后,曹毅问张一鸣:你接触过多少家VC啊?有没有觉得哪些地方有改进空间?应该怎么解决?张一鸣反问,曹毅你是不是应该考虑自己出来做?
后来,张一鸣成了源码资本第一支基金的LP之一。
不过据说,曹毅创办源码资本之初,找的第一个人是美团王兴。在王兴家楼下破旧的上岛咖啡馆里,谈话从晚上10点持续到凌晨2点半。
“我看到了有巨大价值的东西。”曹毅说。
“这个东西能再细化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路径是什么?别人原来为什么没这样做过?”王兴反问。
“美团是一个大浪,源码也会是一个大浪。这个大浪要有你们加入。”曹毅回答。
说起曹毅和王兴的友谊,可以追溯到曹毅在联创策源实习期间。2006年,曹毅和当时的老板去探访刚刚起步的校内网,因此和王兴成为了朋友。
在投资圈锤炼多年的曹毅正在触碰到创业投资的真谛:将成功的创业者聚集在圈子里,用资本以及人脉来撬动新的创业机会。
图:张一鸣(左)和王兴(右)
凭借着强大的创始人朋友圈,源码资本1亿美元的首期基金,出资人就集齐了王兴、张一鸣、姚劲波、李想、李一男等十多位独角兽企业创业者,他们聚集在曹毅周围,共同构筑了源码在投资界的影响力。
“一期基金我们只用一个月就募完了,这些LP每个人就是见了个面,甚至有的只是打了个电话。”曹毅回忆道。
用金融作为打开互联网的金钥匙
据说当年在红杉内部,有条不成文的约定,新出现的投资领域,会有两三个人同时竞争,经过两三年的内部PK,优胜者掌管。红杉的互联网金融,到了曹毅手中。
因此,源码的第一期基金定了三条赛道:互联网金融、B2B和服务互联网。其中,互联网金融被视为重中之重、立足之本,源码将其40%的资金重仓于此。
金融行业存量大,互联网渗透率很低。曹毅有一个预判,互联网遇到金融,将是遍地黄金。为了印证这个想法,他去找银行、小贷公司和担保公司的人聊,找银行的人来源码做内部培训,理清银行的业务条线和潜在机会。
趣分期是曹毅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中颇具代表性的著名案例,也是源码第一期基金里投资金额比较大的一个项目。有了这笔资金,趣分期的业务得以快速在全国铺开。
不过在趣分期发展壮大后,面对的诱惑也多起来。除了大学生外,趣分期还曾开辟了注入家庭用户、白领等用户的贷款业务,多条业务线使得趣分期的业务总量很大,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有一天,曹毅找到趣分期CEO罗敏,告诉他必须要坐下来好好聊聊。
在源码会议室里,曹毅在黑板上详细阐述了他对于趣分期发展的看法。他在黑板上画了一图表,横轴是不同的资产类型,比如信用贷、抵押贷,而纵轴是用户、大学生、白领、家庭。曹毅告诉罗敏,每个细分市场都需要大量的人力与物力投入,而且每个市场的金融消费属性也不相同。对于趣分期来说,最重要的目标是首先在某一领域达到王者地位。曹毅的认真程度让罗敏印象深刻,也更加感觉到了他参与投资项目的积极性和一丝不苟。
“在某些细分市场做到1%没有任何意义,但在大学生这个‘山头’上,你是有机会站起来的。当你真正聚焦之后会发现很多事情还没做呢。增长来自于市场的声望,这样会健康很多。”曹毅对罗敏说。
搭建源码团队,走向“机构化”
源码资本创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曹毅在“solo”,没有合伙人。他甚至觉得,创立基金要合伙人,是一种偏见。因此,源码前两期基金,项目来源超过一半都是曹毅个人。
曹毅有自己的考量。他想让自己和源码的特点足够鲜明,随后再慢慢发酵。这当然成就了源码亮眼的成绩,比如在互金行业跑到了名列前茅的位置,但由于个人所能够覆盖的赛道有限,也使源码错失了一些机会。
随着基金满足生存进入成熟期后,曹毅改变了这种“不需要合伙人”的想法。他意识到一个人的精力,很难顾全整个公司。至此,他不得不开始思考组织建设的问题。
他秉承的一个人才逻辑是,投资背景相对少一些,可以有相关性,但不必完全是投资出身,因为他们没有被从前的投资体系框住,充满可塑性。曹毅想要一个稳固的基础底盘,然后同化吸收为一体,形成只属于源码的独特投资体系。
2017年,源码资本引入两位合伙人,分别为前金山CEO张宏江、前经纬中国董事总经理黄云刚,为源码资本注入了新的活力。张宏江是计算机视频检索的开山鼻祖,曾担任微软亚太集团首席技术官,为源码资本在“智能+”投资方面提供资源与助力。黄云刚则擅长移动互联网、交易平台类、企业服务和在线教育,刚好和曹毅互补。
2020年,曹毅又邀请王巍加入源码。此前,王巍负责和主持了多家百亿及千亿市值公司的IPO、投资、并购、定增、股权激励、市值管理等资本运作工作,专注于TMT、半导体、智能制造等领域。王巍的加入更是进一步壮大了团队实力。
随着团队的壮大,源码所投项目中,来源于曹毅的项目占比已经在下降。而曹毅的角色,已经从deal leader逐渐向投后经理、基金的产品经理转变。他把更多精力放在思考基金管理组合和组织建立上。
从单枪匹马到带领团队、背靠团队,是曹毅从投资经理走向机构管理合伙人的必经之路,也是源码资本赶上“机构化”的行业趋势的必然结果。
“三横九纵”投资地图
在早期赛道的选择上,曹毅还受益于和王兴、张一鸣的交流。
王兴有自己的“三横四纵”理论,而张一鸣在信息的产生、分发、消费上有深刻的思考。2015年,曹毅感到自己有了一点余力,开始摸索源码投资的大框架。到2016年,“三横九纵”的底层投资逻辑出炉。
三横是互联网+、智能+、全球+,九纵是媒体娱乐、通信搜索、零售、出行旅游、餐饮、住、政教文卫、金融、企业行业。
“三横九纵”这一投资策略,不仅体现了源码资本对时代发展的敏锐洞察,更彰显了其独特的投资视角。凭借其独到的投资眼光,源码资本成功投资了趣店、今日头条、美团点评等众多优质企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投资佳绩。
曾有资深投资人赞叹道:“源码资本在张一鸣身上的投资回报,甚至超越了众多知名VC机构的整体收益。”
曹毅在字节跳动天使轮阶段就敏锐地洞察到了其潜力,并成为其天使投资人。
2013年,今日头条在寻找B轮融资时遭遇困境,张一鸣曾奔波于多家VC机构而不得。那时,还在红杉资本的曹毅虽曾内部推荐今日头条,但未能成功。然而,曹毅却以个人名义投资了今日头条,并在源码资本成立后,成为其第一笔500万美金投资的重要一员。
随着字节跳动估值的飙升,源码资本也因此名声大噪。曹毅坦言,“对字节跳动的投资,是源码资本最具战略意义的一笔,贯穿了我们的多只基金。”
在投资策略方面,曹毅提出了“阵地战”与“点射”的分类。“阵地战”强调在明确战略地图的基础上,对目标行业和领跑者进行深入围猎。这一策略深受红杉资本等老牌美元基金的青睐,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周逵曾明确指出:“我们致力于抓住每个产业基础设施发展带来的新趋势和机遇。”这种策略上的共鸣和成功案例的借鉴,无疑为源码资本的投资之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在曹毅看来,以被投企业在所处赛道中的位置评判,基金要做到赛道里的前三名,自身存在才有价值。“如果去做大家都在扎堆做的事情,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没什么参与感。但如果能够成为某个行业的先行者,定义它的逻辑,摸索它的价值,事情就会有意思很多”。
03早期“非共识”和成长期“质变”投资并重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大基金也是同样的道理。
评估一家由老牌基金分化出的新基金能否活下来,创投行业有自己的标准:看第三期基金能否募得起来。第一期是依靠合伙人此前的人脉资源变现;第二期是首期业绩还没出来的时候,大家给合伙人继续下的“盲注”;到了第三期,市场信息充裕,回报率、团队能力和稳定性等都写在纸面上,大家再投资,才是对机构长远发展的信赖。
双币市场,相互助力
翻看源码的募资曲线,一期1亿美元,二期1.5亿美元和2亿元人民币。直到成立第三年的三期基金,募资才呈现陡然上升的态势。
2017年,源码资本完成三期基金募集,美元基金2.6亿美元,人民币基金15亿元。其中,人民币LP除了引入新经济领袖企业家,还有引导基金、顶级母基金、大型央企等。这也让源码在创投圈真正开始“立足”。
事实证明,“活下来”应该没有问题。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步入“成熟期”的源码,要如何面对新挑战?
“我们之前一直在求生存,现在稍微能喘口气,去抬头看看天;之前对眼前的事情应接不暇,现在可以多花一点时间想些相对长期的事情。”面对媒体,曹毅不时像一个“超级CPU”一样在思考,“数据、算法、算力”是他不断提到的关键词,想要迎头赶上机构化的趋势,甚至成为行业中的领跑者,那就一定要系统升级。
2020年,源码资本完成了第四期人民币基金的募资,总规模38亿。伴随第四期基金的官宣,源码资本的成长期团队开始正式亮相。
其实早在2018年起,源码资本就不再仅仅聚焦早期,投资成长期的色彩越来越浓厚。随着几年前投资的一批企业进入成长期阶段,源码资本选择持续加码,或是经长期考察后在成长期进入,着眼于科技驱动的To B或To C方向的创新。
选择早期和成长期并重,源码资本背后有两套成熟的投资逻辑:
早期投资于“非共识”,也就是“现在的边缘,未来的主航道”。这是对于普遍性认知的反向思考,势必建立在深度研究驱动的基础之下。要对共识有超越性的见解,才有可能带来对非共识的正确认知。源码对于这个逻辑的话语权,从早年间曹毅对今日头条(字节跳动)的投资可见一斑,以至于在众多投资人直呼投晚了、退早了、甚至没投进时,曹毅已经成为字节背后最成功的投资人之一。
成长期投资于“质变”,即一家公司的“第二曲线”。它不只是在一个存量市场里面去做量变优化,更是要有一些质变的商业模式,出手这样的项目,自然是认为这些公司在业务量变过程中,依旧还有某个新业务可能存在质变的可能性,比如从链家到贝壳,从头条到抖音,这期间都是既有量变又有质变交叉的状态。
在曹毅看来,从早期到成长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能够更持续地去支持到创业者,就是早期可以投,后期可以不断加码。公司在它的成长过程中,中间有时候会缺一些钱,因为融资可能没有这么顺,有的是内因有的是外因,这种情况,我们有挺多都是连续投资五六轮的,这种就可以有力量去帮助它。”
当源码的组织能力溢出,成长期慢慢形成一个近10人的团队,又有了足够弹药去支撑,于是源码资本在2018年下半年将早期和成长期团队分开,形成分工协作。如何让早期和成长期团队相互助力,是一个不断迭代的过程。
2021年10月份,源码资本宣布完成五期人民币基金,募资规模超70亿元。这是当年中国创投市场迄今公开的最大的单期人民币基金,而且从正式开始到完成“仅用了三个多月时间”。
对于五期人民币基金的投向,曹毅表示,将继续投早、投小、投科技,推动科技创新、产业数字化、人工智能、机器人、先进制造、碳中和等领域的发展,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量。
最开始,源码资本以美元基金发家,但后来,人民币基金也俨然成为了源码资本的主场。如果用募资能力定义一家机构的实力,很显然,源码在双币市场均已完成自我证明。截止2022年,成立仅8年的源码资本资产管理规模达到350亿人民币。
2022年,源码资本的自我迭代革新再一次引起业内关注。
据了解,源码资本正式将种子期投资业务独立,对外宣布“源码一粟”。这意味着,以后其投资体系中种子轮投资业务将独立运营,由源码董事总经理张星辰领衔,带领单独的投资团队,以“投人”理念和决策机制,发现、支持并陪伴从0到1的科技创业者。
一粟,是源码对种子业务的命名,取意“沧海一粟”,寓意着极小的一粒种子也有极大的可能性。与沧海做对照,源码希望它可以“一粟生,万物生”。
建立“码荟”,全码力为你
募资金额体现着一家基金的实力,而管理驾驭好这艘巨舰,才真正考验着基金的能力。而源码资本,早已从最初的“短、平、快”小团体作战,转化为有组织、有规模、有策略的集团式运作。
用曹毅自己的话说,“从狙击手到连队长,从一位纯粹的投资人变为一位资产管理行业的创业者。”
喜欢强调组织力的曹毅,几乎在每一次重要讲话中,都会提到组织建设上的变化和成长。“我们想打造的是一个特种部队。”曹毅此前谈到,独行侠、作坊式机构的份额一定会被挤压得越来越小,“组织的力量才能形成竞争力、长期的生命力、创新力。”
如今,源码资本早已从曹毅单枪匹马进化到包括多位合伙人在内的,由投资管理、产品技术、创业者、企业高管、顾问专家等不同背景组成的超过百人的专业团队。
除了组织力,源码很喜欢强调投后——投后服务到底有没有可能做到体系化?这曾是一个颇受行业质疑的话题。而源码的做法是:从成立开始就与创业者保持紧密的关系,并持续坚定的增加在投后服务方面的投入。
源码资本秉持着“全码力为你”的理念,致力于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
源码资本不同阶段的企业构成了一个超级连接器“码会”。这是一个由源码出资人和超过300家源码成员企业组成的互助联盟。成员企业中,字节跳动、美团、贝壳、理想汽车等一大批力量,无疑正在引领中国新经济的发展浪潮。
通过建立“码荟”这一行业超级连接器,源码资本将出资人和成员企业紧密连接在一起,为创业者提供高效、精准的连接和资源合作机会。无论从0到1,还是从1到100,“码荟”都希望能陪伴创业者。这个陪伴不是简单时间上的陪伴,而是希望在组织结构、法律结构、核心业务上陪伴他。当他要走向海外,面对不同国家的国情、法律、文化,源码和码荟生态内部有来自字节、美团、阿里、小米、贝壳、华为等等经验丰富的专家,通过多种形式的创业服务为创业者提供赋能和价值创造。
源码资本成功地让创投圈看到,与优秀创业者同行带来的可能性:不仅有一批超级投资案例,还带来了资金,而由此铺设出的圈子也成为企业家之间碰撞的场地。
而对于以源码为代表的一些VC来说,他们与这些企业家更深的羁绊在于——募资的活水,新经济诞生了这一批新贵开始反哺VC/PE。
面对媒体,曹毅也分享了自己对2025年的预见,“我们正在见证这一幕:AI正在重塑计算,从芯片、操作系统到应用都将发生系统性变革。身处浪潮,我们应思考在变化中不变的是什么:对优秀商业模式的审美不能变,对好的创业者的要求不能变,与时代和国家发展方向保持一致不能变。展望2025年,我们一方面会持续思考AI对社会整体发展的深远影响;另一方面则要脚踏实地,用心体验眼前的具体的事物,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后记
2014年创办源码资本时,曹毅心中有个清晰的认知,要做最具创业精神的投资机构。一个创业者而非一名投资人,这似乎是他更乐于扮演的角色。
“我看起来是理工男,但内心其实是个很感性的人。”曹毅说自己内心底色是更愿意相信新的东西,给他们机会。他从创业者那里获取能量:创业者会让你相信这个世界是非线性的,会让你相信这个世界上好的东西会是有巨大的价值。在你迷茫的时候,跟创业者待在一起,这个可能是最好的一个修炼秘籍。
做最具创业者精神的科技投资机构,与创业者共生共长,探索在投资行业建设“智能组织”之路这三点是源码的根基。
从事创投20多年,曹毅明确了做投资的一个愿景是让人们生活得更好,在需求与供给上进行更好的配置。他也承认,“每件事都有硬币的两面,要做更全面评估,对社会好的方面多于不够理想的地方时,要弥补短板,让对社会好的方面越来越放大”。
而曹毅正带领源码团队,践行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