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被惩罚,欧盟遭反噬,美媒见势不妙:美国对华战略必须改变

零度有法谈 2024-10-04 03:16:22

近年来,美国对华政策逐步演变,越来越多的政策制定者将美中竞争定义为一场“新冷战”。这一趋势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尤其是在美国国内,部分学者和媒体对此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将美中关系视为一场类似于冷战时期美苏对抗的竞争,是对现实的误读,可能对美国自身利益造成不利影响。

美国《外交政策》网站在2024年9月24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明确指出了这种战略的局限性。文章指出,美国当前对华政策的核心问题在于过分聚焦于威慑和对抗,而忽视了双方在经济和其他领域的深度依赖。美中两国的经济相互依存程度极高,任何试图完全脱钩的行为都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双方利益受损。

事实上,中美两国的经济依存度可以通过一系列数据清晰呈现。2022年,两国之间的贸易额接近7000亿美元,这不仅仅是全球两大经济体之间的往来,更是全球供应链紧密连接的体现。美中两国的企业通过复杂的全球价值链紧密联系在一起,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领域。

这意味着,任何试图切断这种联系的举措,都可能对全球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而美国若强行推行经济脱钩,将直接打击依赖中国中间产品和生产能力的美国企业,进而对美国的经济复苏和全球竞争力构成威胁。

虽然美国称此为“新冷战”,但实际上,中国不是苏联,美国也不是以前的美国,世界更不是以前的世界了。冷战时期,苏联除了军事实力上能够与美国相媲美,但经济体系过于畸形,全靠重工业支撑,其他包括轻工业、制造业等几乎全面落后于美国。

然而,中国与苏联不同,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完善的工业体系,且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主导地位。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的17%,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的30%,这些数字凸显了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中国是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这一事实表明,任何企图孤立中国的策略在现实中难以实施。

尽管美中竞争在多方面体现,但冷战思维无助于解决这些复杂的全球化问题。文章进一步指出,美国对华政策的另一误区在于忽视了盟友的立场。美国的许多盟友,尤其是欧盟国家,并不希望与中国完全对立。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欧盟与中国也有着广泛的经贸联系。美国在制订对华政策时,如果不顾盟友的利益和立场,强行推动对抗政策,只会导致盟友与美国在战略上的疏远。

美国近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100%关税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需求并不高,相较于欧盟而言,甚至可以说是聊胜于无。所以真正受到这一政策影响的恰恰是欧盟与加拿大。加拿大如今已被反制,欧盟如果不做出态度的话,恐怕也快了。

欧盟方面,尽管尚未对是否加征中国电动汽车关税进行最终表决,但中国企业已推迟在欧盟的投资计划,显示出这一争议已开始产生实际影响。分析人士指出,欧盟寻求加税的举动将对自身经济造成“反噬效应”。值得注意的是,欧盟和美国一样,长期以来在新能源车产业中提供大量补贴,而如今却以“反补贴”的名义对中国进行指责,显得相当矛盾。

此外,欧盟在追随美国对中国实施贸易限制的同时,也对包括太阳能电池板、风力发电机和化工原料在内的中国产品加征反倾销税。这一系列举措,虽然表面上是为了保护欧洲的产业,但实际结果却是欧洲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力下降,许多中小企业因无法承受压力而倒闭,而大企业则纷纷选择将生产转移到海外,从而加剧了欧洲“产业空心化”的问题。根据欧洲媒体的报道,这一趋势正在成为现实。

无论是加拿大还是欧盟,它们对华发起的贸易挑衅所带来的后果已经开始显现。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拥有世界上最完备的工业体系和全球第一的产能,这使得美欧在经济上很难与中国脱钩。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意味着,任何试图与中国“脱钩断链”的行为,最终都将损害这些国家自身的利益。

文章最后总结指出,美国的对华政策如果继续沿用冷战思维,只会让美国在全球竞争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美国和中国的经济依赖性太强,无法简单通过关税或脱钩来解决。

尤其是美国国内制造业远远依赖中国的工业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任何寻求对华脱钩的政策只会给美国经济带来灾难性后果。美国需要重新审视其对华战略,避免陷入“新冷战”的陷阱,转而通过对话与合作寻找更加务实的解决方案,以应对未来全球化中的复杂挑战。

参考资料:美媒:美国的对华战略必须改变——环球网

1 阅读: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