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是斗是和?美驻华大使做出选择,话音刚落,耶伦喊话中美更亲

零度有法谈 2024-10-03 03:37:21

在全球局势不断变化的今天,中美关系再次成为国际舆论的焦点。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的最新言论进一步凸显了这一紧张的局面。9月26日,他称未来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中美将是“系统性竞争对手”。这番表态不仅是对中美当前紧张局势的承认,更是在预示中美竞争的长期化。

伯恩斯的言论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美国近年来一系列对华政策的延续。自从美国宣布重返亚太之后,中美关系就开始不断的下滑,而在特朗普上台后,算是宣告了中美关系彻底破裂,展开了包括贸易战在内的全方位对抗。

之后拜登的话,也是说一套做一套的主,并没有对恢复中美关系做出实质性的事情。特别是在经济领域,拜登政府不仅没有放松,反而进一步提高了对中国商品的关税。伯恩斯声称,这些关税措施有效阻止了所谓的“第二波中国冲击”,即中国制造对美国制造业的进一步压制。

伯恩斯在演讲中继续炒作这一观点,声称中国的产能过剩不仅影响了美国市场,还破坏了全球产业链的公平竞争。然而,现实却远比这些论调复杂得多。

尽管美国大声呼吁与中国“脱钩”,在全球产业链中排除中国的声音也越来越高,但事实是,美国无法摆脱对中国制造的依赖。美国制造业在过去数十年中日渐空心化,高昂的劳动力成本使得制造业回流美国几乎不可能实现。

这意味着,美国虽然在关税政策上对中国施压,但实际上,美国市场仍然大量依赖中国制造的产品,特别是在消费品和技术产品领域。高额关税政策带来的副作用也逐渐显现,物价上涨成为美国消费者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不过,虽然伯恩斯号召继续对抗,但美国依旧不打算彻底与中国撕破脸皮。美国财长耶伦近期发言说尽管中美这些年对抗加剧,但也因此变得更加紧密。她指出,美国在经济和金融领域面临的诸多挑战,包括债务危机、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上升,都需要通过与中国的合作来缓解。

这倒也不是说耶伦对华友好,而是说,现在他们一个白脸一个红脸,很明显是想在稳住中国情绪的情况下继续给予中国压力。

美国目前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耶伦对中国的依赖并非出于善意,而是基于现实的需要。中美分歧很多,但毫无疑问的,两国的经济合作非常紧密,并非能够轻易断绝关系。尽管两国政治关系持续紧张,但贸易额仍在增长。耶伦计划在退休前再次访华,这显示了她对稳定中美经贸关系的迫切需求。

然而,伯恩斯的强硬立场则代表了美国政府内部的另一股力量。他认为,中美的竞争关系不会因为任何形式的合作而改变,甚至在未来的十年里,双方的竞争只会更加激烈。伯恩斯的言论不仅反映了美方对中国崛起的深层次焦虑,也揭示了美国在全球战略布局上的不安。

美国将中国视为首要威胁,并在军事、科技、经济等多个领域加强对中国的遏制。伯恩斯明确指出,美国将在未来进一步收紧对中国的包围圈,试图通过封锁与打压来阻止中国的发展。

但问题在于,中国的崛起并未因外界的压力而放缓。相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在应对外部打压的过程中逐渐增强了自身的韧性。无论是经济改革、技术创新,还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产业布局,中国都在快速适应全球变化。

美国的关税政策、技术封锁等打压手段虽然在短期内对中国造成了一定影响,但从长期来看,中国的全球经济影响力依旧稳步上升。

伯恩斯的强硬表态与耶伦的务实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也突显了美国对华政策的两面性。美国既试图通过经济和政治手段压制中国的崛起,同时又不得不依赖中国来解决自身的经济困境。这种矛盾的政策无疑加剧了中美关系的复杂性。

对于中国来说,如何在这种多变的国际环境中找到自己的发展路径,将是未来十年中美竞争中最重要的课题。

随着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全球影响力不断增强,中美关系的竞争态势已成定局。未来的中美关系,或将继续在合作与对抗中不断摇摆。伯恩斯的预言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验证,中美关系将不再是简单的合作伙伴关系,而是更为复杂、更多层次的博弈。

然而,正如耶伦所指出的,两国在诸多领域的合作也是不可避免的。如何在这种竞争与合作之间找到平衡,将决定未来全球秩序的走向。

0 阅读: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