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不惑之年,仍一事无成,为何仍被曹操视为英雄心腹之患呢?

映秋浏览过去 2024-11-09 22:10:41

曹操用手指了指刘备,再指了指自己,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一听这话,大吃一惊,这是要大祸临头!

一时没留意,手里拿的筷子和勺子就掉在地上了,正在这时,天空突然雷声大作,于是刘备一边弯下腰去捡筷子和勺子,一边说:“被打雷吓到了”。曹操笑着说:“大丈夫也怕打雷吗?”刘备说:“圣人听到刮风打雷也会变脸色的,更何况我呢?”。

一、刘备四十余岁的困境

身为皇族后裔的刘备,家族却早已没落。中山靖王之后的他,到了东汉末年竟沦落到织席贩履的地步。其家族的衰落,一方面源于汉武帝时期的 “推恩令”,使得土地和爵位不断被分割;另一方面,先祖刘贞因 “酎金” 问题被取消侯位,从此家族走向没落。

刘备二十多岁便兴兵,然而到了四十多岁,依旧在中原漂泊,一事无成。这十多年间,他历经多次失败。被吕布偷袭徐州,刘备军队溃散,困顿至极,无奈向吕布求和;被曹操赶出徐州,刘备战败后逃往青州;被曹操赶出中原,刘备南下投奔刘表,还引起刘表的猜疑。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刘备仿佛陷入了一个无法挣脱的困境。他虽有皇族身份,却无法借此获得实质性的帮助。与曹操相比,曹操虽为宦官之子,却能拥兵自重,挟天子以令诸侯。而刘备,只能不断地寄人篱下,在各路诸侯之间辗转。

吕布手下部将曾说:“备数反覆难养,宜早图之。” 这句话道出了刘备在中原十余年一事无成的原因。刘备心怀大志,不肯为任何人打工,总想着自立家业。他这种反复无常的行为,使得各路诸侯对他有所防备,自然也不会给予他真正的支持。

二、曹操眼中的英雄标准

(一)胸怀大志腹有良谋

曹操认为英雄当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这是一种极高的标准,需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同时具备卓越的智谋和决策能力。在曹操看来,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在乱世中崛起,成就一番大业。曹操自身便是这样的人,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展现出了宏大的志向和果断的决策能力。

(二)得人心

刘备在三国中以得人心著称。曾有刺客受雇前来刺杀刘备,却因刘备的仁德而不忍下手。孔融在北海被围时,也向刘备求救,可见刘备在当时的名声之好。此外,刘备在逃亡过程中,百姓也愿意跟随他,这充分体现了他得人心的特质。得人心是成就大事的基本素质,因为只有得到人民的支持,才能在乱世中立足。曹操深知这一点,所以他对刘备的得人心也颇为赞赏。

(三)从不放弃

刘备的一生可谓充满坎坷,他虽一败再败,但从未放弃。被吕布偷袭徐州后,他能迅速调整心态,向吕布求和,寻找新的机会。被曹操赶出徐州和中原后,他又南下投奔刘表,继续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刘备的这种永不放弃的精神,让曹操看到了他的坚强意志和不屈不挠的品质。在乱世中,这种品质是非常难得的,也是成就大事所必需的。

(四)领导力强

刘备虽实力弱小,但领导力强。他以仁德和志向吸引了关羽、张飞等人才跟随。关羽和张飞都是万人敌,他们之所以愿意跟随刘备,不仅仅是因为兄弟情义,更是因为刘备的领导力和人格魅力。刘备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让他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此外,刘备还吸引了诸葛亮等谋士的加入,为他出谋划策。曹操看到了刘备的领导力,知道他虽然暂时弱小,但未来不可限量。

由此,不难看出,刘备具备了曹操判定英雄的标准条件,刘备虽然历经挫折,只要给他机会,他就可以发展壮大起来。所以曹操不得不严加堤防。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