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抖音网红的炸酱面风波,趣谈一下传统的家常美食炸酱面

任叔岳 2021-12-03 10:44:21

一睁眼就是这一出儿…您猜怎么着?…就好这口儿…真是盖了帽儿…那叫一个香,那叫一个美,那叫一个地道…路易斯的妹妹,真够意思…路易斯的弟弟,有点意思…这些语句真的令人“可发一笑”了。

抖音上某普通话加上很多儿化音(被认为是四九城的正宗口音,所谓某片子)的网红突然翻车了,翻车的原因就是他用前后完全两样的态度“探店”——评论某著名快餐的家常美食炸酱面……哈哈哈。

炸酱面是不是美食?在天天玉米面、地瓜干、咸菜疙瘩的年代,当然是美食。但是在大鱼大肉天天有,山珍海味也不算新鲜的时代,那只能算是家常食物,一种小吃,难以说是美食了。炸酱面在我国北方很多省市都吃,但是以北京的炸酱面最出名,所以就有“老北京炸酱面”的称呼了。

某网红第一次吃某炸酱面的态度挺有意思:这个酱干巴巴,那个酱油酱分离,吃炸酱面没有蒜就没有“灵魂”等等等……炸酱面,一种本来挺普通的小吃并不算什么稀罕的美食,在这位的评判标准中——一定要用“地道”还是“不地道”来评价——就有点过分,过于“穷讲究”了。

不过似乎炸酱面就是“穷讲究”的产物。很多自媒体作者认为,炸酱面是四九城落魄的“旗人”发明的。说清朝末年,顺天府周边的旗人仍然有“铁杆庄稼”养着,虽然被克扣多次到手的很少,但足够他们游手好闲,天天拿着鸟笼子茶馆喝茶了。但是,辛亥革命以后,他们没了生活来源,大部分人又不会经营谋生于是基本都落魄了——好的食材是吃不起了,但仍然老想着“享受”,于是只能在不值钱的食材上面做花样,穷讲究了。于是,吃面条的时候,要有炒过的酱(炸酱——可以用豆瓣酱也可以用甜面酱),酱里面要有切碎的五花肉肉丁。然后,还要罗列各种菜码——黄瓜丝、萝卜丝、芹菜丝等……于是,一道因为要穷讲究而产生的美味炸酱面就出来了。然而,炸酱面后来也成了奢侈品了,于是又有了吃窝窝头也要烤了切片吃等等。

很多文人作家曾经在自己的文章里面写过炸酱面,记得曾经有一篇《炸酱面》入选过某种版本的初中语文课本的——当然在课本里面只是节选,原文好像叫做《炸酱面里的乡情》吧。这篇散文里面就炸酱面的制作方法的简介等。而且,这位作者也很“大度”,并没有“地道”还是不“地道”那么多讲究。比如,做炸酱,他说“炸酱面一次炸一大碗,乃至一大钵。一般用黄酱炸,也有用甜面酱炸的。……炸酱里不兴放净瘦肉丁的,那样炸出来拌进面里反而不好吃,一般是肥瘦兼有,炸酱放凉了后上头可以汪着一层油。(也就是所谓的油酱分离了)”,但是,用其他的方式制作炸酱也可以“往炸酱里搁鸡蛋或虾皮,油不那么重,炸得放凉了不汪油,看去很像美国人爱吃的巧克力酱。”他就没有“干巴巴”还是“油酱分离”那些讲究。至于面条,则“炸酱面的面条最好是和面来自己抻,或擀成薄饼状再切成一条条的。当然现在双职工居多,难得自己弄,一般都是在粮店买现成的切面,实在没有切面,则挂面、方便面,也都可以拌炸酱吃。只要面煮得热腾腾的,炸酱就是凉的也无碍。当然讲究一点的,还是顿顿都把炸酱熥一下再吃。”

当然,这位作家是有一定闲工夫的,他还是写了写炸酱面的那些“讲究”:“吃炸酱面时一般都要准备足够的菜码,夏天黄瓜小萝卜最佳,洗干净了不切,攥在手上边吃面边啃几口,那知足劲儿就别提了。冬天则用大白菜、菠菜、胡萝卜切成碎块长丝用水焯了,配着吃。多半还会剥几瓣白亮亮肥嘟嘟的大蒜,花插着吃。”等……

炸酱面,主要是当做家常食物来看待的。制作炸酱面的方法因人而异,各不相同。在天天吃地瓜干、玉米面的时代,炸酱面当然是非常好吃非常不错的美食。但是鸡鸭鱼肉天天都能有,山珍海味也不算稀罕的时候,它就只能算小吃,不算什么好的美食了。

既然是家常食物,那炸酱面就无所谓地道不地道了。纠结于什么干巴巴、油酱分离,有没有“灵魂”,差点意思——根本就没有多么大的意义。如果再带货,然后又来一次“变脸”——那这个人就有点儿“不地道了”。

0 阅读:170

任叔岳

简介:军事爱好者,历史学半通,有怀旧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