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贵州珍酒不为人知的故事

许公子说酒 2024-07-06 23:58:34

如果让我评一个名气远大于实力的白酒“大师”,那么今天这家酒厂曾经的一位“大师”绝对名列榜首!

赤水河畔,郑光先异地试验开新篇

十字铺旁,张支云他乡酿酒誉九州

今天这期故事的主人公是二茅台-贵州珍酒。

“你搞它一万吨,要保证质量。”这是1958年,毛主席在杜甫草堂会见贵州省委书记周林,提到茅台酒时说的话。

但时间一晃,转眼16年过去了,茅台酒年产量从当年的 627吨仅提升到1974年664.5吨,距离毛主席提出年产万吨的目标相差十万八千里,可以说茅台酒在当时的情况下,原厂扩产万吨计划几乎毫无可能实现;

办法总比困难多,既然多年来原厂都无法扩产,换个思路:异地扩产有没有希望?是不是可以试试?万一成了呢?

抱着这种想法,1974年12月遵义市革命委员会下达了《关于新建“茅台异地试验场”的通知》,尝试异地扩产的可能性。

经过专家组的多方考察,异地实验基地最终选定遵义市北郊十字铺一带,因为这里全年气候、地理环境跟茅台镇非常接近,两者相距不过百公里,物料运输也方便,是非常合适的实验基地;

1975年10月,贵州茅台酒易地试验厂开始投料进行探索性生产;同年,茅台异地生产试验项目定名为:“贵州茅台酒异地生产试验(中试)”,该实验得到了周总理的密切关注。

根据周总理指示,该项目被列为国家“六五”重点科研攻关项目;同时,委派国务院方毅副总理亲自主持该项目;

但两年时间过去了,却没酿出一滴酒,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原来在当下,是文化大革命的末期,四人帮团伙上窜下跳的异常癫狂,整个社会都笼罩在动荡不安的乌云之下,这种氛围下,大家哪有心思酿酒?

时至1977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其产生的不良影响也在慢慢消散。

这时候,科研小组决心正式开启试验,但实验需要人才!以前弄个面子工程倒是无所谓,现在真要干点实事出来,没有人才可不行;在科研小组的精挑细选之下,还真让他们找到了一位非常合适的人选,此人名叫:郑光先。

说起郑光先,此人的前半生,那是相当的富有传奇色彩:28岁即任茅台酒厂厂长,可谓是“年少得意马蹄急,一朝看尽长安花”的成功典范;

但好景不长,随着四清运动的开展,此人被错误处理,下放至车间当起了烤酒工人,这一干就是十余年;人生有几个十年?何况还是在最年轻力壮意气风发的年纪?有多少人遭到不工正待遇还能保持心态平和?但郑光先可以!

强者从不抱怨环境,无论身处何处,都能安然以待!

郑先发并未被烤酒工人的身份打倒,反而积极学习起了烤酒工作,在这十余年的烤酒生涯中,郑先发从一位不懂酒的管理人才转变成了酿酒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烤酒、制曲、酿造···茅台酒酿造流程烂熟于心;

郑光先的积极表现早被领导们看在眼里,只是郑光先后来虽然被平反了,但此时的茅台酒厂已经没有适合他的位置了,领导们也毫无办法;郑没有气馁,仍然踏实工作。

潜龙蛰伏,一飞而冲天,这不机会来了吗?茅台异地实验厂缺乏有经验的人才!

郑光先这种多年任劳任怨的复合型人才不就是非常优质的人选吗?于是,经过省轻工厅的推荐,郑光先被调任至珍酒厂当厂长。

经过多年沉淀,郑光先同样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同时更知道项目的艰难程度;鉴于此,郑光先直接在茅台酒厂点名,请求厂里支援某技术大拿过来一起参与研发。

此技术大拿便是大名鼎鼎茅台祖师郑义兴的师弟-张支云。

张支云跟郑义兴共同拜师郑应才,郑应才是《郑氏制曲秘方》的第四代传人,但膝下无子女,于是收了自己亲侄子郑义兴为徒,并传授秘方;郑义兴则成为了《郑氏制曲秘方》的第五代嫡系传人;

张支云自1929年开始就在成义烧坊当学徒,干了6年才从学徒升级为烤酒工人,可以说没遇到贵人的情况下,张支云这一辈子也就到顶了,普通人想成功,除了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惊人的天赋,同时还需要一定运气才有可能成就大业;

张支云的运气不错,成功拜师郑应才,开启自己的逆天改命之路;

要知道那个年代,酒师收徒,非嫡子不轻传,哪怕放到20年后,茅台酒厂大力推广签订师徒合同,也无法改变太多;

随着年龄的增大,80高龄的郑应才时感年日无多,收徒成见日渐淡薄;经过好友薛相成的劝慰,最终决定再收取一名关门弟子,张支云在这关键时刻,抓住机会,成功拜师郑应才。

随着时间推移,师徒二人关系日渐加深,张支云改拜郑应才为干爹。此时的大徒弟郑义兴早已出师,同时兼任赖茅、华茅、王茅、龙坑集义烧房酒师;

郑应才则是在华茅担任总酿酒师,但由于年纪过大,基本不管事,成义烧坊酿酒的全部工作便交由二弟子张支云负责。

1951年,三茅合一,变成茅台酒厂,张支云加入茅台酒厂;至1977年,一直担任茅台酒厂的高级酒师(相当于副总工);

一路走下来的张支云起初是没有任何想法要加入珍酒厂的,毕竟现在都已经 52 岁了,俗语有云:五十而知天命,自己再干几年就退休了,在家钓钓鱼养养花不好吗?何必那么折腾?

但郑光先的请求,让张支云踌躇不已,看着多年好友的诚挚邀请,加上茅台直管单位轻工厅厅长罗英又亲自前来做工作,最终张支云答应请求,加入珍酒厂,成为珍酒厂的总工;

卧龙凤雏,得一可得天下,现在双人到位,茅台的异地实验,大有可为!

在二人的刻苦钻研及领导下,科研小组历经9个周期、63轮次、3000多次分析试验、10余年的试验探索,时间于1985年10月 25 日,在国家科委代表团的鉴定下,确定珍酒具备茅台酒的基本风格,意味着:珍酒试制成功。

同年12月21日,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同志品尝之后给予盛赞,并提字:酒中珍品。

1986年,试制出的茅台酒(当时名叫:茅艺酒)定名为:珍酒。厂名改为:贵州珍酒厂。

这便是贵州珍酒的由来,同时,该酒厂也是唯一一家由国家领导人亲自命名的酒厂。

1991年张支云光荣退休,两年后郑光先也以63岁高龄退休;可以说在二人的领导下,珍酒厂度过了最美好的黄金时期。

如果故事到这里,就是一出合家欢的美好结局;可惜,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之下,故事总会波澜起伏;

张郑二人激流勇退不久,受国企改革、市场经济的冲击,珍酒厂从此一蹶不振;期间张支云被返聘回珍酒厂当技术顾问,试图拯救珍酒厂,但时代不同了,酿造人才改变不了大环境,更看不懂市场的变化,最终,张支云在1997年正式退休。

珍酒厂陷入了长达十余年的停工停产状态,不出意外的话,珍酒厂已经完了。但意外的是,还真出了意外:

2009年,华泽集团的吴向东斥资8250万元收购珍酒厂所有股份,并改组成:贵州珍酒酿酒有限公司。珍酒厂从此进入资本时代;

改投换面的珍酒厂,聘请了刚从茅台集团生产处处长职位退休的陈孟强出任珍酒的董事长兼总工程师。

这是一场伯乐与千里马强强联合的故事,二人合力,珍酒来势汹汹,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千里马陈孟强陆续推出了珍酒1975、珍品珍酒、珍酒八年、珍酒十五年、珍酒三十,大受市场好评;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收购珍酒厂的吴向东无疑是非常优秀的伯乐,自竞标日拿下珍酒厂的三年时间里,吴向东共计花费5.2亿改造厂房、更新设备;千金买马骨,在吴向东的大力支持下,珍酒销量年年攀升;

时至2023年,吴向东将旗下李渡、珍酒、湘窖、开口笑四大品牌合而为一,成立珍酒李渡集团,4月27日,珍酒李渡集团成为中国香港上市的白酒第一股;

此时的陈国强已安然退休,将手中的接力棒传至二代创始团队成员朱国军的手里,子茅台最终成雄鹰,珍酒的未来该如何走?让我们静待朱总携手珍酒翔天际。

故事本来到这里就结束了,但文中提到有一位名气远大于实力的白酒“大师”,就在珍酒厂工作过,还是一代创始团队的“骨干”成员,因为她的功劳实在聊胜于无,所以就不提名了;这些年来互联网铺天盖地都是她的宣传,快炒成季克良之下酱酒大师第一人了,大家可以猜一猜:这个人她是谁?

参考资料:

【特稿】传奇珍酒,何以为“珍”?|茅台|白酒|茅台酒厂|酱香_网易订阅 (163.com)

贵州网:「六」一百年贵州酒江湖,半世纪珍酒进化史——珍酒和它的工匠们 (sohu.com)

张支云:中国白酒活化石_新浪网 (sina.com.cn)

贵州广播电视台产: 酒业动静丨“一宗两酱” 白酒传奇 珍酒元勋郑光先 (gzstv.com)

老工艺+新创意 支云酒业重现华茅祖传工艺-中新网 (chinanews.com)

珍酒领军人陈孟强:倾力书写珍酒篇章_贵州三酉庐酒业有限公司__陈壹号__茅渠__神茅__紫砂茅酱香白酒 (gzsyljy.cn)

贵州珍酒朱国军荣获“贵州省杰出民营企业家”称号 (baidu.com)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公布第十届国家白酒评委名单 (qq.com)

322名省评委全发布,黔酒领跑“成事在人”? (baidu.com)

高手云集的仁怀酱酒之地,女性代表冯小宁如黄蓉般活泼多才! (baidu.com)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