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韵之珍,风华绝代:中国现代艺术大家的生活情味

沐清扬说史 2024-09-27 01:35:16

中国嘉德香港2024秋拍荣幸于「劲笔颜色」专题中,呈现多位中国现代艺术大家的精彩艺韵:如林风眠著名高足苏天赐以「西方的缤纷、东方的空灵」、「东方的意趣、西方的实感」画出既具响亮丰富的油彩色调、又透露出东方「写意」美学大境的「写意油画」——《菊花与鸡冠花》。此为其罕见的大尺幅巨作,更为1987年他在从艺四十年来首次面向国际的巴黎国际艺术城个展上展出之作,意义非凡。

此外并将呈现曾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并于1985年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的吴作人来源有序、留学比利时期间的珍爱之作《水果静物》。以及曾被傅抱石赞为「先读鸿篇而后画者精也」、二十世纪举足轻重的艺术家和教育家秦宣夫以希望之心和豪放笔触绘就的《扫雪》,作品曾为其多本著述收录,展现创作巅峰的澎湃热情。一显前辈大家的妙笔生花!

自有春晖满人间

苏天赐双姝花卉重要代表作面世

苏天赐

菊花与鸡冠花

油彩 画布丨约一九八〇年代作丨82.5×66 cm

Su Tianci

Le Chrysanthème et La Crête-de-Coq

Oil on canvas丨Painted approximately in the 1980s

展览

1987年4月2日至12日,「苏天赐油画展」,巴黎国际艺术城,巴黎

来源

原藏家于1987年直接购自艺术家本人

2013年4月7日,保利香港春季拍卖会,拍品编号143

现亚洲重要私人藏家直接购自上述来源

估价 ESTIMATE:

HKD 1,800,000 – 2,500,000

万物的更替中有一种永恒的东西,那就是生命的律动。我在大自然中炫目于它的闪烁,体味那无尽的绵延,在作画中享受那情绪表达的快乐。

——苏天赐

1970年苏天赐于家中,右侧可见其在居室内培植的鲜花,可见其对花卉十分喜爱,亦时常反映在创作中

苏天赐1922年生于广东,师从林风眠,并被聘为其助教。自60年代起,风景和花卉成为其创作中最重要的两大母题,「花卉」并为他生活的重要一环。他曾在自家院落种满各式鲜花,透过对于四时花卉的体察,他融入明清时期「写意花卉」的形神精髓,以色彩、气氛、境界和韵味的渲染,在油画中呈现以中化西的崭新面貌。是次秋拍所呈现的《菊花与鸡冠花》即为其80年代花卉主题的大尺幅精湛表征。

陈淳《百花卷》(局部),设色绢本,31.6×678 cm,1538年作,沈阳故宫博物院藏。苏天赐承袭了明清时期「写意花卉」中的形神精髓,并结合东方书法之笔势、西式厚涂的色调与造型,在作品中呈现以中化西的崭新面貌

巴黎首次国际个展特选之作

《菊花与鸡冠花》在苏天赐的艺术生涯中具特殊要义。在1987年1月,时任南京艺术学院教授的他,受文化部派遣赴法考察,并于4月在巴黎国际艺术城举办个展。此展为其从艺四十年来首次面向国际的展出,在他的艺术生涯中有着里程碑式的重要性。开幕当天,巴黎国际艺术城主席布鲁诺夫人(Mrs. Brunau)一进展厅即盛赞:「这画真美,充满诗意!」,并旋即购藏苏天赐之作。彼时法国报刊大力报道此展事,吸引诸多藏家慕名而来,参观及收藏其作。而是次上拍的《菊花与鸡冠花》,正是由艺术家精心挑选、亮相此重要巴黎个展的代表作。

苏天赐1987年于巴黎国际艺术城的个展海报,此次为其面向国际的首次个展,是次呈现的《菊花与鸡冠花》作为其花卉主题之代表,而被选为展中之作

双花双色,各领风华

尽管苏天赐一生中创作的花卉作品繁多,但如《鸡冠花和菊花》,特意将两种不同的花卉并置于同一花瓶中的形式,在其毕生创作中极其罕见。在所有可考之作中,此一形式仅出现两次,其一为2006年的《玫瑰与百合》,另一即为本作。在此画中,他采用对角式的结构,自上,描绘出满载火红奔放的鸡冠花,自下,并现各色清雅娟丽的雏菊,透过鲜明的冷暖色彩比照,道出炽热和高洁两种各具风华的生命姿态。

苏天赐《玫瑰与百合》,油彩画布裱于木板,25.5×30.5 cm,2006年作。纵观艺术家毕生创作,仅有2件作品将不同花卉置于同一瓶中,以展现不同花卉分庭抗礼的盎然,《玫瑰与百合》为其一,另一即为是次上拍的《菊花与鸡冠花》

高洁之菊,星火璀璨

自古,菊花便是花卉主题中历久弥新的题材,与梅、兰、竹并列「四君子」。在苏天赐的眼中,菊之傲雪、高洁,代表了东方美学和流传千年的文人精神,与其自身以「写意油彩」走中西融合艺术之路的真诚更不谋而合。因此菊花也成为其展现东方情韵的代表。为此,他特以一朵如烟花般璀璨绽放的蟹爪白菊作为画中的点睛亮笔,令其直面观众怒放。

炽焰鸡冠,师恩永存

而与菊之隽永分庭抗礼的,则是鸡冠花的炽热夺目。鸡冠花是深得苏天赐喜爱的重要题材,从1960年代至2000年后,在其艺术生涯的各个时期,均见对鸡冠花着墨。在他笔下,具「真挚永恒的爱」之花语的鸡冠花,亦是其与恩师林风眠情谊的见证。林风眠曾言:「阿苏(苏天赐)的水画得最好了,我就是向他学的,鸡冠花也是。」有别于林风眠弧形构图、饱满浑圆的鸡冠瓶花,苏天赐则以纵向的结构,极力展现鸡冠花如炽焰喷薄、奋力向上生长的态势。恣意厚涂的油彩用笔,令花瓣厚实而富有质感,相较于林氏的彩墨更显张扬、自由。此外,用色上满载纷繁秾丽,浓而不艳,构图盈而不满,格调高雅,而独具精神气韵。

林风眠《鸡冠花》,彩墨纸本,65×65 cm,1961年作,上海美术家协会藏。有着「真挚永恒的爱」花语的鸡冠花是林风眠与苏天赐师生情的象征,两人皆曾多次以鸡冠花入画,而有别于林氏方纸圆花的彩墨之作,苏天赐笔下的鸡冠花更强调以纵向的结构、厚实的肌理、典雅又热烈的色彩,极力展现鸡冠花如炽焰喷薄、奋力向上生长的昂扬姿态

谱动生命的不朽音符

吴作人留比时期珍罕静物油画

吴作人

水果静物

油彩 画布丨一九三四年作丨45×55 cm

Wu Zuoren

Still Life with Fruits

Oil on canvas丨Painted in 1934

展览

1936年,「刘开渠、吕斯百、吴作人三人联展」,南京中央大学图书馆,南京

2009年6月26日至7月26日,「吴作人个展」,索卡艺术,北京

2009年8月25日至9月20日,「沧浪游艺—苏州美专纪念展」,索卡艺术,北京

来源

艺术家黄显之旧藏

2005年5月29日,香港佳士得春季拍卖会,拍品编号256

2007年6月24日,北京翰海春季拍卖会,拍品编号1522

2017年12月23日,杭州西泠印社秋季拍卖会,拍品编号776

亚洲重要私人收藏

估价 ESTIMATE:

HKD 1,500,000 – 2,500,000

作为中国近代美术史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吴作人一生秉承「法由我变,艺为人生」的艺术观。其艺术影响力并远扬西欧,如法国文化部在1984年便授予他「艺术与文学最高勋章」,比利时国王更在1985年颁授他「王冠级荣誉勋章」,彰显他在艺坛的卓越成就。

回顾创作生涯之初,1930年吴作人前往欧洲留学,初期考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但因学费高昂,后转往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学院,进入院长巴思天(Alfred Bastien)的画室学习。凭藉刻苦的求学精神和过人的天赋,吴作人在入学的第二年便于全校大会考中拔得头筹,获得金质奖章和桂冠生荣誉,自此享有个人工作室和作画工具。完成于1934年、诞生于此重要留比时期的《水果静物》,即为吴作人融合欧洲弗拉芒画派(Flemish School)之古典性、西方现代主义和东方笔韵的早期珍罕代表。

吴作人1931年摄于个人工作室,在比利时留学期间其因获得金质奖章和桂生荣誉,而分配到私人工作室和充足的画材

重要展事及珍贵友谊之见证

《水果静物》一作来源有序,最初由吴作人的好友、艺术家黄显之珍藏。黄氏曾收藏多幅吴作人的早期珍罕作品,如1933年的《比利时画室》、《甲胄静物》,以及是次上拍的《水果静物》。作品见证了两人珍贵的情谊。尽管历经战争和时局动荡,作品仍在黄显之的精心保存下完好流传,如今再现于市场,实属难得幸事!

吴作人《甲胄静物》,油彩画布,77×66 cm,1933年作,黄显之旧藏,拍卖成交价9,821,000港币

此外,作品来源有序、展览丰富,曾于1936年轰动一时的「刘开渠、吕斯百、吴作人三人联展」中展出,意义非凡。1935年,吴作人回国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离开比利时时他随身携带了旅欧期间所作的数件珍视的重要作品,当中即包括此件《水果静物》。次年,他和时任杭州艺专的雕塑教授刘开渠、中大同事吕斯百,各自挑选旅欧时期的精品创作,于中大图书馆共同举办了「三人联展」。此次展览规模之大、画作之精湛、艺术表达之丰富、鲜活,对当时的艺术界造成极大的震撼。而亮相于这一重要展事的《水果静物》,既是吴作人五年留欧的硕果象征,融入他对油彩中西并举的深入思考,更因作品所注入来自塞尚(Paul Cezanne)静物画的风格探讨、新绎,见证其将西方现代主义带回中国的深远影响。

塞尚《静物与水果盘》,油彩画布,46.4×54.6 cm,1879至1880年作,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藏。吴作人在欧洲留学期间吸纳了来自古典荷兰静物画明暗对比、精微造物的特点,同时亦受塞尚现代主义对质感、色彩表达的启发,在其创作中将此融汇,并以东方式、具起承转合的笔调,展现笔下静物如具音符般的韵律感和生命力

精微致广,土地与生活的协奏曲

造型上,有别于西方静物画中常见的桌布和花纹墙体,吴作人刻意以厚实、近乎大地的土黄色打造画中空间,令颗颗饱满的水果似带着泥土情味的醇厚芳香,成熟而丰沛地展现于我们的眼前。在最前方,一颗李子不经意地向前滚落而出,引导视线的跳跃游移。而在柠檬和苹果的簇拥中,画面由中央向右依序排列着棕色陶罐、球状瓷瓶和一盏具东方情韵的茶杯,并随着大小、形状、质地和弧度的变化,而呈现出高低有序的韵致,共同组成一首歌颂着美满生活的协奏曲,在欢愉的气氛中,传递着动人的生命情韵!

而在用色上,作品整体虽以典雅的咖啡褐彩为主色,蕴含西方古典静物画中的深邃感,但在细节处,却可见其突破传统写实的表达,吴作人藉由鲜活的冷暖色交叠以及丰富的色调变化,营造出具光影性的色韵表现力。而在用笔上,他亦汲取东方养分,充分讲究笔意的起承转合而画中的果实充盈、饱满,一如其满载热情的生命话语,透亮的玻璃、典雅的陶瓷兼具中西格调,和谐一体,也正应和其对东西古典和现代主义的美学共融。

吴作人《静物》,油彩画布,45×38 cm,1934年作,中国美术馆藏

南京街坊的动人真情

秦宣夫集大成时期珍罕雪景主题杰作

秦宣夫

扫雪

油彩 画布 裱于木板丨一九七八年作丨55×76 cm

Qin Xuanfu

Snow Sweeping

Oil on canvas mounted on wood panel丨Painted in 1978

出版

1990年,《秦宣夫画集》,中华书画出版社,台北,第45至46页

2005年,《秦宣夫画集》,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第118页

展览

2009年11月6日至12月31日,「杭州艺专纪念展」,索卡艺术,北京

2011年9月24日至10月23日,「引领风骚 - 北京索卡十年」,索卡艺术,北京

来源

2007年6月28日,上海泓盛春季拍卖会,拍品编号386

2010年12月5日,北京匡时秋季拍卖会,拍品编号627

现亚洲重要私人藏家直接购自上述来源

估价 ESTIMATE:

HKD 1,000,000 – 2,000,000

秦宣夫从小喜爱绘画,小学时曾和同学创办「美术研究会」。1925至1929年在清华大学就读外语系的同时不懈创作,作品曾入选清华大学画展。毕业后,他于1930年入法国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学习,仅三年后便以《卡邦齐夫人像》入选法国春季沙龙,隔年又以油画《宫女》、《快乐的旋转》入选法国独立沙龙,在艺术界打响名声,作品并为北京中国美术馆、苏州美术馆收藏。

据考,秦宣夫的创作以油画、水彩、素描为主,当中油画现存不足140件,甚为珍稀,其中半数为风景主题,见其对此题材的钟爱,而他在文革后所作风景油画仅只8件,可谓凤毛麟角,《扫雪》即为其中一帧,并为其毕生仅两件雪景主题油画之一,且为尺寸最大者,突出此作的重要性与代表性,作品曾被收录于艺术家多本著录,为现亚洲重要私人藏家珍藏逾十载,而今再现拍场,极为难得。

秦宣夫《重庆雪》,油彩画布,40×54 cm,1942年作。秦宣夫毕生仅只创作过两件雪景油画,是次上拍的《扫雪》相较于早期的《重庆雪》,一改抗战时期沉重严酷的氛围,更加积极昂扬,展现生机

天然去浮华,信笔塑妙境

秦宣夫的创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三阶段为文革后的1978年至1998年,也是他最为关键的集大成时期。在此阶段,他得以自由挥笔,而彼时时代的进步、生活的安定也激发了他磅礡的创作热情,迎来了艺术生涯又一个高峰,《扫雪》为该时期代表作。画中之景摆脱了轮廓线的束缚,直接以颜色写意地绘就:以白色浓重的油彩画出屋顶上厚厚的雪被、街边被扫起的雪堆;笔笔淡黄、棕色,画出素净的街道、亲切的居屋;低饱和度的粉蓝色天空被清晨的曦光点亮,而有力的棕色笔触干脆利落地画出冬日的行道树、电线杆,以及远处渐渐隐匿在晨雾之中的树影。展现秦宣夫彼时自由、率真、追求大写意的天然情趣。

鲜活而振奋的时代风貌

秦宣夫与妻子李家珍晚年在南京

1944年,因就任国立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艺术系教授,秦宣夫奔赴南京,自此后半生和南京一地深深联结在一起。《扫雪》中展现了南京邻里的清晨,以精炼的写意之笔画出熙熙攘攘的男女老少,他们穿着厚厚的深色冬装,正展开一天的生活,而在画面的中心,可见两人正拿着竹扫帚清扫道路上的积雪,展现了一种对于邻里的博爱,带有一种对于中国儒家宽厚人格的歌颂,此使之有别于画家一般的风景作品,展现强大的精神力量。而在道路的尽头,有一座带有红墙的建筑,几笔跃动的红色在树枝之间跳跃,正吸引着行人们向前而行……作品暗含着一种澎湃的力量,展现在清晨中朝阳即将升起、春天即将到来,人们从紧闭的房门中走出,在凛冽中踏出坚定的步伐。此正应和了文革后秦宣夫心中燃起对于未来的希望和喜悦,充满坦率、真诚、顽强的韧性,令人备感振奋。

0 阅读:5

沐清扬说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