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如果说年少有为、十多岁就能破格录取北大的名单中,一定有个让人唏嘘不已的才女,那就是田晓菲。四岁能作诗,十三岁破格录取北大,十六岁发表的诗歌被选入课本,田晓菲是当之无愧的才女。
四岁的神童
1971年,在哈尔滨的夜晚田晓菲出生了。
田晓菲在幼时就展现出了惊人的文学天赋。田晓菲四岁时,由于父母调到了天津文联工作,田晓菲也来到了天津,第一次在父母工作的地方接触到了文学,并在5岁时就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首诗,随后又出版了自己的诗集,要知道著名的诗歌大师泰戈尔最早都是十三岁才写出诗歌。
年少成名,但田晓菲并不是王仲永,她的才华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名气而消散,田晓菲也没有感到自满,加上父母都从事文字工作,田晓菲在学业上闪闪发光,13岁时田晓菲因为其才华和丰富的文学作品被北大破格录取,这也成为她与诗人海子结交为生死之交好友的契机。
在田晓菲16岁时,她为北大建校周年庆写下的一篇《十三岁的际遇》诗歌被选入课本,至今还有人对这篇课文印象深刻。
田晓菲的才华是普通人难以触及的,她对文学诗歌的热爱也非常人所及,她年少就读北大,与周围20多岁的年轻人格格不入,因此绝大多数的时间田晓菲都沉浸在文学的世界里,但海子的出现,是把她拉入了文学的另外的维度,也给了她人生中的第一次重大打击。
第一次重大的打击
海子也是年少就读北大,但彼时的他已经成为了北大的一名教师任教,田晓菲就是其中一个学生,因此两个经历相同的人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友,海子给了田晓菲最大的支持,鼓励田晓菲坚持创作。
正是在海子地鼓励下,田晓菲在这条道路上走了很远,终生从事文学创作,但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能写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给人带来温暖和方向的海子居然早早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对正在文学上奋战的田晓菲来说是重大的打击,她失去的不仅是人生导师,也是她在文学道路上的一位战友。同年,田晓菲即将毕业,海子的离去让她产生了对未来的迷茫,即便是面对北大邀请她当授课教师的机会还有父母的期待,她也选择了婉拒,孤身一人前往美国攻读硕士。
初尝爱情嫁给老头
可能田晓菲也没想到自己会嫁给一个美国老头。到了美国的田晓菲顺利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林肯分校就读英文文学硕士,凭借优秀的才华和文学造诣,田晓菲又考入了哈佛大学,站在了文学界的顶端,以35岁之龄成为哈佛大学东亚系最年轻的正教授。期间,27岁的田晓菲遇到了一生的真爱,那就是同为哈佛大学东亚系的中国文学教授史蒂夫。
此时的史蒂夫已经52岁了,而田晓菲正是青春年华最美好的年纪,史蒂夫与田晓菲可是相差25岁呢,他甚至比的父田晓菲的父母都年长。
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这个美国的老头居然有那么大的魅力,田晓菲不仅答应了他的求婚,甚至愿意为了他放弃自己的国籍,转为了美国国籍,也与自己的父母隔海相望。当然这在国内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一时间,关于田晓菲的负面文章席卷了各大媒体,田晓菲也被批判成了崇洋媚外的一员。
田晓菲的现状
许多人对田晓菲更换国籍产生了巨大的偏见。国籍往往被视为一个人的身份和归属感的象征,因此,当田晓菲放弃自己的国籍,或者选择加入其他国家的国籍时,可能会被视为对祖国和文化的背叛,从而引起一些人的不满和偏见,况且田晓菲是颇有名气的人物。
但我们应该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选择和权利,包括选择国籍和婚姻对象。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行为和选择受到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但是在这个框架内,每个人都应该有自由和权利去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在美国的田晓菲也继续从事着相关的文学工作,往后的时间不断产出作品,包括《秋水堂论金瓶梅》《“萨福”:一个欧美文学传统的生成》《尘几录:陶渊明与手抄本文化》等作品,但她和丈夫始终没有孩子,甚至可以说将一生都奉献在了文学之上,现在的田晓菲在哈佛大学东亚地域研究院担任主任一职。
可以说田晓菲的一生都是令人羡慕的,虽然遭受非议,但她始终在追求自己向往的生活的幸福,但她选择离开祖国,是祖国文学界的一大损失,不过江山代人才出,少了一个田晓菲,还会有更多的“田晓菲”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