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伯庸在《长安的荔枝》中写道:
“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
这部以“一骑红尘妃子笑”为背景的历史小说,撕开了大唐盛世的华丽外袍,露出小人物在权力绞杀下的血肉筋骨。
九品小吏李善德,用三次惊心动魄的“拒绝”,在皇权与官僚的夹缝中凿出一道光——
拒绝跪舔权贵,拒绝出卖良知,拒绝沦为工具。
重读此书,方悟透:
真正的强大,从不是顺从时代的洪流,而是敢于在滔天巨浪中竖起“拒绝”的桅杆。

1.拒绝权力的驯化:清醒者永不跪拜
李善德初接“荔枝使”头衔时,以为自己撞了大运。
同僚们谄媚恭维,上司慷慨批款,连岭南经略使都对他笑脸相迎。
直到他翻开账册,才发现这“美差”实为死局:
五千贯预算,却要完成三日内从岭南运送鲜荔枝的“不可能任务”。
当所有人劝他“趁早捞钱跑路”,他却选择最笨的方法——
砍竹筒、测路线、试保鲜,在岭南烈日下跑烂三双麻鞋。
宦官鱼朝恩想抢功,他当面撕毁数据图:“此法若成,沿途州县要砍三十亩荔枝林!”
右相杨国忠抛出橄榄枝:“给你宰相银牌,遇神杀神。”
他竟反问:“为贵妃一笑,毁百姓生计,这差事真值得做?”
权力的游戏里,清醒是最危险的品质。
当整个长安城都在为“荔枝奇迹”欢呼,只有他看见:
快马踏碎的不仅是荔枝枝叶,还有沿途驿站的赋税账簿;
冰鉴里封存的不是岭南鲜果,而是农户被强征的血汗钱。
> “他忽然发现,自己竟在帮这个荒谬的制度编织谎言。”
李善德的拒绝,像一柄利剑刺破盛世的泡沫——
有人为五斗米折腰,就有人为心中尺骨立命。

2.拒绝利益的腐蚀:干净比成功更珍贵
荔枝转运的每一步,都是对人性的考验。
胡商苏谅赠他西域双层瓮,条件是走私朝廷禁物;
峒女阿僮传授保鲜秘术,但要他承诺保护荔枝林;
宦官鱼朝恩暗示:“分我三成利,保你升五品。”
面对唾手可得的富贵,李善德的选择令人心惊——
烧毁苏谅的走私契约,哪怕失去关键保鲜技术;
拒绝杨国忠的“钱权置换”方案,即便被暗杀威胁;
当阿僮的荔枝林即将被砍,他连夜骑马阻拦:“要砍树,先砍我!”
利益面前,干净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能力。
书中有一段震撼对话:
杨国忠冷笑:“流程是弱者才要遵循的规矩。”
李善德答:“下官弱,但弱不在官职,在良心。”
这让人想起《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坚守:
在600米深的矿井里,他揣着哲学书挥镐头,拒绝用尊严换安逸。
真正的强大,从不是算计得失的精明,而是明知代价惨重,仍要护住灵魂的底色。

3.拒绝沉默的共谋:蝼蚁亦可撼动山河
当荔枝终于送抵长安,李善德迎来人生转折点。
杨国忠许他升官加爵,皇帝赐他金银田宅,连妻子都劝他:“见好就收。”
他却选择在庆功宴上说:
“为运这几颗荔枝,沿途驿站逃役者十之三四,多少果园颗粒无收!”
这番“疯话”让他被贬岭南,却意外躲过安史之乱。
一年后,长安城破,贵妃缢死,那些曾嘲笑他“迂腐”的人,早已化作乱军刀下鬼。
而他在岭南山头种荔枝,听阿僮唱山歌:
“笨人不知皇帝梦,只护青山一两棵。”
这让人想起《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安建校舍的执念:
当全村人忙着攀附改革春风,他坚持用砖厂利润办教育。
强者的拒绝,往往带着预见性的悲壮。
李善德或许不懂政治权谋,但他懂得:
有些路跪着走完,灵魂就永远站不起来了。

写在最后
《长安的荔枝》最震撼之处,莫过于揭穿一个真相:
所有光鲜的“奇迹”,本质都是普通人的“不妥协”。
李善德拒绝成为权力的白手套,他守护荔枝林的执拗,恰似孙少平在矿井里捧读《红与黑》的孤勇。
在这个“精致利己主义”横行的时代,我们太需要这种“拒绝型人格”。
马伯庸用一颗荔枝告诉我们:
强大从不在你拥有什么,而在你敢于拒绝什么。
当众人匍匐在地高呼万岁,那个挺直脊梁说“不”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