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秦琼还早受封上柱国的两位瓦岗名将:最坏的那人比秦琼还勇悍?

一曲离歌断人肠 2025-02-19 11:35:25

咱们来探讨一下秦琼在战场上的表现究竟有没有对隋唐历史的走向产生影响。这得从客观的两个方面去分析呢。一方面呢,就算是没有秦琼的存在,最后能够在那个乱世中胜出的大概率也会是李家父子。毕竟李家在当时也是有着很强的实力、诸多的谋划以及各方面的优势条件,从大势来讲,他们本身就具备夺取天下的很大可能性。可另一方面呢,要是没有秦琼加入唐军,唐军有两场极为关键的战役恐怕就很难取得胜利了。这两场战役的胜负可是相当重要的,一旦输了,那后续的局势发展可就全然不同了。说不定到时候谁能成为唐太宗都不好说了,有可能是李建成,也有可能是李世民,局势就会变得非常复杂且难以预料啦。所以说,秦琼在战场上的表现对于隋唐历史走向虽然不能起到决定性改变大势的作用,但在某些关键节点上还是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呢。

当哦,光禄卿和光禄勋、光禄大夫可不是同样的概念。在唐朝往后呢,光禄卿也被称作司宰正卿、司膳卿呢。大家瞧瞧这两个名字,估计各位读者朋友自然而然就能明白为啥李密会心里觉得特别憋屈,以至于先是降唐,后来又叛唐了。

大家知道吗,秦琼在瓦岗军的时候,可并非是大元帅哦,他只是“内马军四骠骑”当中的一员呢。后来到了唐朝,他所担任的最高军职也就是左武卫大将军啦。每次和李世民一同作战的时候,秦琼往往充当的是那种杀手锏一般的关键角色哦。在那千军万马相互厮杀的战场上,他去取敌将的首级,基本上就没有失过手,那可真是厉害得很呢。

话说在唐军中啊,秦琼有过两次独自带兵或者作为主将出战的大战经历呢。其中一次啊,是在美良川这个地方,那一战可不得了,秦琼成功击败了尉迟敬德,而且按照秦家墓志铭所记载的,甚至是秦琼亲手生擒了尉迟敬德,经此一役,还迫使尉迟敬德最终投降了呢。还有另外一次大战,是在列人之战当中,当时刘黑闼可是厉害得很呐,在唐营里几乎打遍天下无敌手,可即便如此,秦琼依旧凭借自身的实力在这场战役里击败了刘黑闼呢。

熟悉隋唐这段历史的朋友们,肯定都了解尉迟敬德和刘黑闼那可都是相当厉害的角色。就说刘黑闼吧,他的厉害程度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当年呢,李艺和李勣(这里得说明一下哦,罗艺跟李勣一样,都是被赐了姓的)这两人联手起来对付刘黑闼,可结果呢,却完全不是人家刘黑闼的对手。这二李组成的联军和刘黑闼一交战,就被打得一败涂地,那场面真是惨不忍睹呢。而且,唐初那可是一等一的悍将薛万钧和薛万彻兄弟俩,都直接被刘黑闼给生擒了过去。这一下,可把唐朝这边弄得有点头疼啦,形势那叫一个严峻。到最后呢,实在没办法了,李世民思来想去,就只能派出秦琼出马去应对这个局面啦。好在秦琼出马之后,在列人这个地方成功地阻击了刘黑闼,并且还把刘黑闼的军队给击溃了呢,这才算是解了当时的一大危机。至于尉迟敬德呢,同样也是非常厉害的,要是没有秦琼出手的话,真不知道会有多少唐朝的王公大臣以及那些大将们,会被尉迟敬德或者刘黑闼给生擒或者斩杀了。

话说在当时,瓦岗军遭遇了一场极为严峻的危机。那宇文化及带兵前来,一番激战之下,竟把瓦岗军给击溃了,情况十分糟糕。而瓦岗军的首领李密呢,也在这场战斗中中了箭,直接昏厥过去,整个瓦岗军顿时陷入了极度的混乱,眼看着就要全军覆没啦。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秦琼站了出来。他可真是临危不惧,先是努力收拢那些四处逃散的残兵,让大家重新聚集起来,稳住了摇摇欲坠的阵脚。接着呢,他又迅速组织起有效的反击。在他的带领下,士兵们重新鼓起了士气,奋力作战,最后居然成功地扭转了战局,反败为胜啦。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当时没有秦琼这般力挽狂澜的举动,那后果可不堪设想。要知道,在大业十四年(618年)七月的时候,瓦岗军恐怕就真的要被宇文化及在黎阳这个地方给彻底歼灭了呢。

李密对秦琼的救命之恩并非十分感激,在瓦岗军当中,秦琼所处的地位跟裴仁基和裴行俨父子比起来那可是差得远呐。你看啊,李密给裴仁基封的是上柱国、河东郡公这样的高位,对裴行俨呢,也封了上柱国、绛郡公。而秦琼呢,他和程咬金、罗士信、单雄信这些人,也就是分管着内马军和外马军罢了,差不多就相当于一个起兵旅长的级别。

秦琼在李密那儿并未受到重视,后来他投效了唐朝,可也没有在一开始就被封上柱国、开国公这样的爵位。要知道,同样身为瓦岗旧将,在唐朝获封国公之位的就有七八个呢。秦琼和程咬金既不是最早一批受封的,也不属于最后一批。就拿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来说吧,其中有五人是出身于瓦岗的,他们分别是被封为郑国公的魏征、郧国公张亮、卢国公程咬金、英国公李勣,还有胡国公秦琼(秦琼和程咬金原来分别是翼国公、宿国公)。张亮是在贞观五年的时候,从长平郡公晋升为鄅国公的;魏征则是在贞观七年受封成为郑国公;至于程咬金和秦琼,他俩很可能都是在武德四年就被封为国公啦。

大家知道吗,进入凌烟阁的“瓦岗旧部(这里要说明一下哦,魏征不属于将领范畴)”总共是五个人呢。而在两唐书中有着大量记载的人物里,还有两位国公并没有能够进入凌烟阁哦,这两位分别是王君可的历史原型王君廓以及罗成的历史原型之一罗士信。而且,他们受封为国公的时间,看上去好像都不比秦琼晚呢。

在武德二年的时候,徐世勣刚刚归顺过来。这刚一归顺呢,李渊就对他进行了册封,封他做黎阳总管,还赐予他上柱国的勋位,并且封他为莱国公呢。可这还没完,很快,李渊又给他加授了右武候大将军的官职,同时把他的封爵改封为曹国公,甚至还赐给他李姓呢。

大家知道吗,徐世勣可不是李渊钦封的第一位上柱国哦。早在一年前,也就是武德元年的时候,王君廓就已经获得了上柱国的封号呢,同时还被授予假河内太守的职位,并且被封为常山郡公。之后呢,他又进一步晋封为彭国公啦。

罗士信投身唐军的时间要比秦琼晚一年。他刚一加入唐军,就获得了颇为重要的职位,被封为陕州道行军总管,这一职务相当于如今的军区或战区司令呢,权力和职责都相当重大。在之后的日子里,他的封号又有所变动,被改封为绛州总管,并且还获封了剡国公的爵位。相比之下,秦琼在其一生当中,都未曾能够担任行军总管这样级别的职务。

大家知道,在瓦岗军当中,徐世勣的地位那是比秦琼要高一些的。所以后来他们降唐之后呢,徐世勣先被封为国公,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倒也还能让人勉强接受。可让人觉得挺难以理解、心里不太舒服的是,有个叫王君廓的人,他在瓦岗军的时候根本就没受到什么重视,结果呢,到了唐朝,他居然成了首位挂着瓦岗标签的上柱国,这情况真的是让人感觉挺不是滋味儿的,心里头着实有些意难平。

秦琼在指挥才能以及个人武功方面,在正史当中那都是有着明确记载的。不过呢,有个情况挺让人疑惑的,就是他刚投唐的时候,并没有一下子就被封上柱国、开国公这些爵位。那这到底是为啥呢?其实,在两唐书中咱们是能够找到答案的哦。秦琼和程咬金一块儿,带着吴黑闼、牛进达投奔唐朝的时候,您猜怎么着?他们就只带了几十名起兵过来呢。可再看看人家王君廓、罗士信、徐世勣投奔唐朝的时候,那可都是带着一大群人马过去的。

瓦岗军的情况是这样的,其主力被王世充给击溃了。不过呢,当时由李世勣所带领的黎阳守军,建制却依然完好无损。而且,李世勣还收拢了不少瓦岗军的溃兵呢,据说经过这么一番整合之后,手下的人马加起来还有好几万之多。接下来发生的事儿可就值得说道说道了。李世勣把这好几万人的部队,全部都以李密的名义交给了李渊。要知道,他立下的这个功劳那可真是不小啊,就凭这功劳,别说是封个国公了,就算是封王那也是够格的。这里面还有个小插曲呢,李渊当时之所以要给徐家赐姓李,就是想着要封徐世勣的父亲徐盖为郡王呢。可见,对于李世勣的这份功绩,李渊一开始是很看重的,都打算给予徐家相当高的赏赐啦。

秦琼和程咬金他们带给李家部队的人数,那少得几乎都能忽略不计了。在这种情况下呢,要是他们还想着能够受封为上柱国、开国公这样的高位,那就没办法依靠带过去的那点儿部队力量啦,只能凭借他们自身去努力打拼才行。

大家知道吗?裴行俨是不是瓦岗军首位上柱国这事儿其实没那么重要啦,为啥这么说呢?因为那不过是李密随便封的。咱们今儿个要聊的呢,是李渊亲自册封的大唐上柱国以及开国公哦。这里面得把王世充、宇文化及手底下的人都排除掉,还有啊,像“贞观国公”魏征和张亮也不算在内哦。这么一排除下来,就只剩下王君廓、徐世勣、罗士信、秦琼、程咬金这五位啦。

话说在当时那个时期,最早获得上柱国这一封号的是王君廓呢。在他之后,紧接着就是徐世勣也获得了上柱国的封号。而秦琼呢,是在他们两人之后,才能够在这方面位列第三的哦。另外,还有一个情况值得一提,根据相关的墓志铭所显示的内容来看,程咬金是一直到参加完那场著名的玄武门之变以后,这才得到了上柱国的封号。

在隋唐时期,秦琼那可是响当当的英雄代表人物呢。可让人有点意外的是,他并不是归唐的瓦岗旧将里第一位被封为上柱国、开国公的哦。这可不是因为李渊这人小气,也不是说秦琼本事不够厉害。实际上呢,秦汉隋唐那会儿的军功制度是相当公平而且完善的哦。在这个制度下,率部来归降和只身一个人前来投奔,这两种情况所得到的待遇是不一样的呢。比如说,要是能带着一千兵马过来归降,那这份功劳可比在战场上杀敌一千的功劳还要大呢。

王、李、罗这三个人呢,都已经纳了投名状啦。就因为这样,在最开始的时候,他们所获得的官衔、爵位以及勋位,相比起秦琼来,是要稍微高那么一些的。这其实也还算比较好理解,也能够让人接受啦。不过呢,要是换个角度,按照武功以及所取得的战绩这方面来考量的话,在这五位上柱国和开国公里面,秦琼到底应该排在第几位,这可就变成一个挺让人头疼、挺麻烦的问题喽。

我们都知道,在一些小说的描述里,人物形象往往会和真实历史有所不同。就拿秦琼来说吧,小说里把他描绘成当过天下兵马大元帅的样子,可实际上并非如此。同样的,徐世勣的情况也是这样哦。在《隋唐演义》这部作品当中,把徐世勣刻画得那叫一个神机妙算,而且还是百战百胜呢,可真实的历史却不是这么回事哦。徐世勣,他和魏征是类似的情况呢,他们在投唐之后,居然又被窦建德给俘虏了,并且最后还投降了窦建德哦。

我们来聊聊在加入唐军之后各位将领的战绩情况哈。就拿徐世勣和秦琼作比较的话,很明显徐世勣在这方面是比不上秦琼的。为啥这么说呢?因为徐世勣在作战过程中可不只经历了一次战败,甚至还出现过那种极其糟糕的情况,就是全军覆没,连他自己都被敌人给俘虏了。这样的败绩摆出来,和那位有着赫赫战功、被大家视为战神的李靖相比,感觉就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了。也正因如此呢,李靖后来留下了宝贵的兵法,供后人学习借鉴。而徐世勣呢,他在李治立武则天为皇后这件引发诸多纷争的事情当中,采取了一种比较圆滑的做法,成功地保全了自己。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做法好像还“坑”了两个原本算是和他站在同一战线的“盟友”呢。

咱先不说徐世勣人品究竟咋样,就说那个王君廓,在两本唐书里记载的,那可绝对算不上是好人呐。可就是这么两个人,在李渊的眼中呢,居然都比秦琼要有价值得多。你看啊,秦琼得先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登上敌方城墙,斩杀敌将,拔取敌军军旗,立下这样的大功,才能够被封上柱国、开国公这样的爵位。但徐世勣和王君廓这两人就不一样啦,他们刚一投靠过来,就马上能享受到高官厚禄。这里面到底藏着什么样的门道儿,又有几个人能真正说得明白呢?

李勣在受封上柱国时是排在第二位的,而秦琼呢,只位列第三。对于这样的排行究竟公不公平,这就得看各位读者心里是怎么想的啦。大家可以在心里琢磨琢磨,要是让秦琼、徐世勣还有王君廓这几位,每人都带着同样数量的兵马去打仗,到最后,能获得胜利的会是谁呢?这里顺便说一下,据说那个王君可在历史上的原型就是王君廓呢,这人打起仗来那可真是特别勇猛无畏。那么问题就来了,他是不是要比秦琼还要勇猛一些呢?这还真不好说,就看大家是怎么评判的咯。

2 阅读: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