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中旬,在日本旅游期间,我在赤坂街头绿地看到一种从未见过的灌木,它的花生于叶腋,像黄色的小铃铛。用手机软件识别,是五列木科柃属植物柃木Eurya japonica。


《中国植物志》说,柃木产于浙江沿海、台湾等地,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据说柃木在日本被视为“神木”,它的枝叶被人们用于祭祀。泉麻人文编著的《东京昆虫物语》就提到:“萤蛾吃杨桐或怜木的叶子,这些树木确实是那些老旧宅邸的院子里经常会种的,可是在日本,它们也因人们取其枝叶供奉在神前而闻名。”



由于人们的需求量过大,日本还要从我国进口柃木。我国浙江沿海的一些岛屿就大量种植柃木,以供应日本。

柃木多生于滨海山地,《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就说,它还有一个别名叫“海岸柃”。



关于“柃木”名字的由来,没有查到明确的说法,那就不妨先查一下“柃”字是什么意思。《玉篇·木部》中对“柃”字的解释,提到了相关的特征,最有参考价值。书中说它是一种“木”,可用来染色(原文为“可染”)。

陈嵘1937写序的《中国树木分类学》提到了“柃木”,说四川称本植物为“柃木”。文中也提到《玉篇》称它为“柃”,并提到柃木的果实为染料,由此判断,本植物在古代就已经有了“柃”的名字。那它为什么叫“柃”呢?也没有找到明确的说法,我感觉或许与它的小花如铃铛一般有关吧。


据说它在舟山还被人称为“屙屁树”,意思是它没有用。也不知在它可以出口创汇之后,人们是否还那么叫,如果还那么叫,就有些亏心了。
据《中华本草》介绍,柃木是一味中药,具有祛风清热,利水消肿,止血生肌的功效。主治风湿痹痛,腹水臌胀,发热口干,疮肿,跌打肿痛,创伤出血。




《中国植物志》还提到,它是一种蜜源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