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上台后,穷得揭不开锅的德国突然有钱了,是从哪里来的钱?

意智说历史 2024-06-27 13:41:24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叶炜华

编辑|t

引言

德国之所以会发动二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二战前德国人民过得太惨了。作为一战的战败国,德国二战前不仅国内经济崩溃,对外还得支付一大笔战争赔款。加上德国犹太人从中投机大发国难财,当时的德国甚至连一块面包都要卖到50万德国马克。

希特勒能够上台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德国国内人心思变,而在希特勒上台之后,原本崩溃的经济卷变得井井有条,国内失业率大幅降低。

本来穷得揭不开锅的德国为什么突然就咸鱼翻身了?希特勒难道还是金融天才?

(希特勒)

一、万恶之源华尔街

1929年10月29日,华尔街股市崩盘,全球性的经济大萧条开始了,包括德国在内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立即受到美国的影响。许多美国投资者因担心自己的财务状况,开始撤回在德国的贷款。

一战后的德国,发展经济严重依赖美国的短期贷款。德国政府口袋里根本没有钱,就连每年还英法的战争赔款,都要从美国的贷款里挤出来,一旦这些贷款被召回,德国的经济就会遭到毁灭性打击。

到1929年年底,德国已经欠了这些美国财阀近150亿马克。

(大萧条时期的失业工人)

与此同时,德国股票交易所的价格急剧下跌,企业倒闭的数量激增。1930年初,经济危机从美国蔓延到欧洲,德国第二大保险公司倒闭。德国失业人数达到三百万。

到1932年冬季,失业人数达到了六百万,失业率高达29.9%,要知道大萧条的始作俑者美国当时的失业率不过才23.6%。

同时德国工业的产能利用率不超过50%,德国的对外贸易额在1929年至1932年间减少了三分之二。

当时的德国总理布吕宁面对经济危机采用的是紧缩政策,全国都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经济形势并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更加恶化。这个时候希特勒成功抓住机会,作出竞选承诺,让德国人重返工作岗位。

于是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成功当选总理,面对这个烂摊子,前有英法天价赔款,美国也自顾不暇,德国国内经济也低迷,希特勒的纳粹党究竟该怎么做呢?

(布吕宁)

二、遇事不决弄基建

希特勒在上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击政敌,将国家权力都牢牢把控在自己手里,只有这样,他之后的一系列刺激经济的举措才能够被彻底贯彻。

在握紧权力之后,纳粹开始改革货币政策,货币不再与黄金储备挂钩,这样就能暂时通过超发货币摆脱困境。

但是如果只是只超发货币不过是饮鸩止渴,纳粹的经济政策主要基于法西斯经济理论。在法西斯主义中,资源和生产的管理是为了国家的更大利益,而不是为了增加利润、工资或生活水平。

法西斯政府控制着生产和制造,决定生产什么以及用于什么目的。

(德国纳粹)

由于纳粹政府对土地和原材料等资源的分配有相当大的控制权。为了短期内拉高就业率,希特勒想到的就是搞大基建。

当时的纳粹成立了一个德意志劳工服务局(REICH LABOR SERVICE)简称RAD,RAD通过征召失业的德国人加入庞大的工作团队来解决失业问题。

RAD工人会得到一个臂章、一把铲子和一辆自行车,然后被派往任何需要搞基建或者农业劳动的地方。

最早的RAD基建项目之一是建造大型高速公路,这些高速公路连接德国的主要城市,还对德国汽车工业产生了积极影响,德国汽车工业也从 1930 年代中期开始蓬勃发展。

(战争时期的德国士兵)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大名鼎鼎的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就是在这个时间段成立的。这是一家由国家资助、为德国家庭生产廉价汽车的公司。

在大基建的影响下,到 1936 年,有 200 万德国人在建筑行业工作,几乎是希特勒 1933 年刚刚上台时的三倍。这些项目重建或翻新了柏林的许多公共建筑。

到 1936 年,德国或多或少地实现了充分就业,当然,纳粹统计数据上做了不少手脚,以呈现经济欣欣向荣的假象。

(就业人员)

例如,由于犹太人招人恨,纳粹首先就拿犹太人开刀,不仅没收了大量资产,被解雇的犹太人不得不把工作交给非犹太人,同时犹太人也不被计入统计数字,这就“创造”了很多工作岗位。

此外,妇女也没有被计入统计数字,同时纳粹政府还鼓励妇女把工作让给男人。

当然只是短期地忽悠国内民众,还是无法解决困境,毕竟短期德国除了干违法的事,也不可能生出多少钱来。于是德国就开始了赖账,赖着不赔英法两国的钱,还向美国大肆诉苦“大家都经济危机,咱们的钱就晚点还吧!”

当然英法不同意,德国也不管他们,一来催账就两个字:没钱!

(纳粹士兵)

三、缓解失业率的最好办法——扩军!

除了大搞基建外,希特勒还注意到了一个更容易提供就业机会的选择,那就是扩充军队!

纳粹创造就业机会的计划不仅仅是经济复苏;它的重点是重建和重新武装国家的军事武库。通过将重整军备解释为“创造就业机会”,以掩盖这种违反《凡尔赛条约》的行为。

1933年,德国几乎没有空军、没有主力舰、没有坦克、没有许多最基本的军事装备,并且其陆军人数被限制在不超过10万人。希特勒早在1933年2月就启动了一项扩充军备的计划,并尽可能伪装成就业创造计划。

通过一步步逐步扩军,希特勒意识到,英法好像对自己扩军意见也不是很大呀,那就没有什么好顾忌的,失业的工人都给我到军队去吧!

(德国士兵)

同时军队还编制了一份包含2800家企业的名单,并且向这些企业发送军备订单。到1934年,这些订单占了所有钢铁、工程和机动车检验的一半以上。

军工创造了许多就业岗位,到1935年,从事飞机制造的工人数已增至7.2万人,而1933年初还不到4000人。

德国克虏伯公司于1933年7月开始大规模生产所谓的“农业拖拉机”,不过这些农业拖拉机实际上是坦克!1934年,德国的大部分汽车公司都会专门开设了一个军事车辆生产部门。

(德国叫它“农业拖拉机”)

1933年11月,海军订购了价值超过4100万马克的军事装备,并订购了价值7000万马克的船只。柏林的工厂也几乎在同时开始生产步枪和各种野战炮。

所有这些措施对就业产生了立竿见影的影响。军队的扩张影响了德国数百家公司,早在1933年1月,毛瑟步枪工厂的工人数就从800人增加到1300人,1933年前四个月,生产榴弹炮和机枪的莱茵金属公司也增加了500名新工人。

(德国工厂)

而且这些活动不可避免地对更广泛的工业产生了连锁反应,因为随着庞大的订单,钢铁、工程、煤炭和矿业公司也不得不加大生产力度,并雇用更多的劳动力,以应对来自军备和军备相关部门的快速增长需求。

德国经济原本的一盘死棋就这么被希特勒给盘活了。并且,军事实力强大之后的德国,再面对上门催债的英法,可就不是之前的态度了。当然波兰才是最惨的那一个,波兰第三次亡国前,似乎听到希特勒说了一句“我不吃牛肉”……

参考资料:

[1]肖汉森.纳粹德国战前经济剖析[J].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03):121-129.

[2]Vidakovic A ,賓符 .德国经济的穷途希特勒怎样支付军备费[J].世界知识,1937,(01):40-42.

[3]奥地利对纳粹经济复苏的分析(1933-1939)

7 阅读:514
评论列表
  • 2024-07-12 20:51

    犹太人给的

  • 2024-08-05 15:31

    现在也不这么搞!凯恩斯经济学,国家投资大搞基础建设,盘活经济,利国利民,皆大欢喜[点赞]

  • 2024-07-19 18:36

    另一方面的天才

  • 2024-08-05 15:34

    就业塞回军工,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