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感染投票结果分析(7月10日)个人统计

语兰说国际 2023-07-11 09:23:02

又到了每周分析疫情投票结果的时间。

我每周日会在自己公众号发起“新冠感染情况”投票,并对投票结果进行分析。

这个投票仅代表我读者群体的感染情况,会有样本偏差,仅供参考。

本周的读者投票数据显示,当前疫情仍然处于收尾阶段,不过还不能明确说已经进入低谷期。

过去7天新增感染,从上周3.57%,继续下降至2.56%。

判断是否进入低谷期,我认为可以有两个标准:

1、过去7天新增感染比例,较长时间维持在一个横盘均值。

2、跟上次低谷期可以有一个数据对比。

比如,3月份的低谷期,7天新增感染比例平均只有0.3%,目前7天新增感染比例是有3%,仍然还是比较高的。

所以,我之前用词也还是比较谨慎,不敢说已经进入低谷期,只能说“即将”进入低谷期。

目前仍然还是处于第二波疫情的收尾阶段。

虽然感染概率已经大幅下降,但在疫情收尾阶段,仍然还是一定速率的感染速度。

我个人是觉得,如果7天新增感染比例,能下降至1%,就比较能确定已经进入低谷期。

而假如连续3-4周,一直维持在7天新增感染比例3%的水平,就说明这波疫情的低谷期,感染水平会处于一个较高状态。

所以,我这里还是要跟大家强调一下,低谷期不等于不会感染。

其实在当前这个疫情收尾阶段,我周围人反而阳的人稍微变多了。

这个可能是我所在的三四线城市,疫情进度会落后于一线城市半个月左右的缘故。

所以,我打算最近一段时间先到我老婆学校这边住,主打一个错峰防疫思路。

这波疫情,是明显出现不同地区,疫情峰值错开的现象。

如果你能准确判断当地的疫情进展情况,可以在这个地区出现疫情峰值的时候,去还没有疫情峰值的地区住,然后等那个地区的疫情峰值出现时,那么之前出现疫情峰值的地区,可能已经回落,这样子错峰防疫,感染概率会大幅下降。

像我老婆学校附近,属于市郊,距离市区50公里,平时人流量很少,跟市区的疫情是明显错峰的。

因为我老婆学校,只要学生有出现发烧,都会第一时间让学生回家休息几天,所以对疫情感知还比较灵敏。

5月份的时候,是有出现比较多学生发烧回家的现象。

不过6月份就很少了,疫情是早于市区,也会比市区快结束。

所以现在市区的疫情还在收尾的情况下,我躲到市郊,那么感染概率就会下降。

当然,这种错峰防疫思路,对大多数人应该不适用。

毕竟这样做的首要前提,是得能自由办公,对办公地点没要求。

其次,得可以多地居住。

我最近还把小孩送回老家农村,让我爸妈帮忙带,因为老家农村也是5月份有过一波疫情后,最近也比较少听到有人感冒发烧。

这波疫情感觉农村还比较少波及到,这可能也是当前农村人流量比较低的缘故。

我是有3个地方可以轮流住,主打一个错峰防疫。

这波疫情的感染面没有去年底广,也跟这种不同地区的疫情错峰有关。

先感染的城市,只要没有短时间波及到乡镇、农村,就会成为免疫屏障。

所以,在一线城市、省会城市、热门旅游城市,这波疫情的感染率比较高,应该能超过50%,但乡镇、农村这波疫情的感染率应该就会比较低。

比如,我在厦门的亲戚,他们全家都二阳了。

但在老家农村的亲戚,目前都还没有人二阳。

再说说前几天刚出来的6月中疾控数据,可以跟我的读者投票数据,做一个对照。

中疾控的数据,比较有参考意义的,就是阳性率的数据。

上图的橙色曲线是新冠病毒阳性率。

可以看到,在5月28日达到42.5%阳性率的峰值后,6月份这个阳性率是不出意外的出现下降。

整体来说,这个阳性率的走势,跟我读者投票数据,是高度吻合。

都是4月23日开始,新增感染大幅增加。

5月底达峰。

6月底进入收尾阶段。

另外,中疾控的阳性率,在7月2日仍然是有15.4%,这个比起3月份2%的低估值,也仍然高不少。

这也符合我读者数据里,过去7天新增3%的感染率,比3月份0.3%的7天新增感染率,也要高不少。

二者各方面数据的趋势变化规律,是比较吻合的。

虽然中疾控的这个阳性率数据,也只是一个抽样数据,但应该还是可以体现疫情的具体进展情况。

当然,因为中疾控的这个阳性率数据,现在已经改成了月报,由于发布周期较长,就没有多大的预警效果,容易滞后。

所以,我的读者投票数据,也显得更重要。

虽然有些人,可能因为自己刚阳康,觉得短时间感染概率不大,所以参与投票的积极性有所下降。

但我是觉得,我们在低谷期,更需要这个投票,来帮我们确认当前是否低谷期。

虽然我是觉得,10月份之前,疫情整体不会出现较大反弹,可能会有一些小波动,但在8-9月份出现小高峰的概率,我觉得比较低。

但这也只是我的判断,实际是否会出现小高峰,我也不敢保证一定不会出现。

这更多需要数据,来帮我们判断,来给我们吃定心丸。

比方说,现在7天新增感染比例还有3%,虽然这意味着疫情已经过峰,但也说明当前还有概率会感染,所以还是尽量有一些基础防护,但不用像之前五六月份防护强度那么高。

等真正确认进入低谷期,再考虑进一步放松。

这样去根据投票数据的变化趋势,去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合理的调节个人防护强度。

我觉得这样才能在疫情常态化的现况下,去在一个可接受的精力成本范围内,尽可能保护我们自己的健康。

这一波我的读者群体,整体感染率是只有40%左右,有60%的读者是没有在这波里感染。

我觉得这个数据应该是低于社会面的。

我是一直希望,我的读者感染率能低一些。

这样说明,适当做好一些基础个人防护,从大数据层面是有助于降低感染概率,降低整体感染率。

并不是有些人说的,不管你防不防,最终都得感染。

晚感染、少感染就是一种优势。

人类面对新冠这个长期慢性病下,少感染的人,从长期来看,会有一些健康层面的竞争优势。

我们只要做好防护,还是有概率可以防住,当然,这除了看我们自己的防护之外,也需要看运气。

所以,对于个人防护这件事情,我觉得大家还是要保持好平常心。

以“尽量少感染”的平和心态去防。

即使运气不好,做了防护还是没防住,也不要气馁,保持平常心就好。

重视疫情对我们健康的长期危害。

但也不用恐慌感染这件事情本身。

保持平常心,避免焦虑。

这样长期合理防疫,才有可持续性,避免从一个极端,滑入另外一个极端。

新冠病毒的存在,也在不断提醒我们,要更加注重自身健康管理。

比如,平时尽量少熬夜、保持好作息,确保我们免疫力能有效恢复,这个非常重要。

健康是未来竞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

全球范围内,长新冠的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一个健康的人,在未来竞争中的优势会很大。

我是星话大白,欢迎点赞支持。

2 阅读:323
评论列表
  • 2023-07-11 11:20

    都啥时候了你还在谈疫情,无聊

语兰说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