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的不同归根结底其实是中西方哲学文化的差异

哈密贝贝 2021-12-24 10:18:17

中医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中西医的不同其实也是中西方两种文化的差异,两种医学都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西医交流

要想知道中西医的差异和由来我们首先得知道什么是医学。医学,简单说就是治疗人体疾病的一种学科。医学依赖于科学的发展,二者有一个共同的基础,就是哲学。我们想知道中西医的差异,首先得知道中西方哲学的差异。

西方哲学早期是由毕达哥拉斯提出的数学宇宙观,他认为整个宇宙可以被数学的论证表达出来,这个思想的根深蒂固,就导致西方人只相信可以被论证被证实的事物,凡是无法论证,无法证实的事物,都不相信,认为不存在。

柏拉图

这个思想进入社会后,就演变成了西方人只相信眼睛可以看到的,凡是看不到的都不信。而我们中国人常说的阴阳,五行,在他们的理论体系中,这些统统不存在。这个思想基本就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大致方向。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后续又陆续诞生了比较优秀的西方哲学家,比如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相继提出了理念哲学,认为世界分为可知和不可知,任何现实中的事物都需要无限的完善,所以西方人天生就有一种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想法,想把自然界变成自己想象中的样子,为了方便研究,就开始对事物进行无限的拆分,我们回过头来看西医,就会发现西医非常的符合他们的哲学思想,就是也把人当成零件一样去拆分,甚至当成细胞一样去拆分去研究,非常符合他们的个思想基础。

而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哲学简单说就是儒道两家,但其实儒道两家同出一门,都来自于易经。易经是道儒两家的指导思想,一提到易经,我们应该都知道至少听说过,易经简单来说就是讲究一阴一阳,认为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太极,分为金、木、水、火、土五行,认为人应该是融入自然,适应自然,对自然怀一个敬畏之心,而不是征服自然,认为人应该天人合一,这个天就是指的自然,方可长治久安,生生不息。

易经

我们回过头来看中医,会发现中医非常的符合我们的哲学思想,中医也把人当成一个太极,当成一个小整体,也分成阴阳五行,阴就是指身体的脏器或者是四肢手脚,这些可以看到的实物,阳就是指我们平时常说的肾气、精力、生命力,而金木水火土,对应肝、心、脾胃、肾,由于易学本质上就讲究融入自然,天人合一(这个天指的就是自然环境),中医本质上就讲究顺应自然。

中西医差异是很大的,但其实最大的差异体现在整体观和局部观上,中医不管看什么病,都会从整体出发,从全身出发,而西医即便是看身体内器官这种大病,也只是看局部,比方说胃痛,西医就是对胃进行一通检查,钡餐透视或者直接上胃镜看是否有炎症,而中医就会考虑到胃痛是表象还是有其他原因,为什么会有这种整体观和局部观的差异呢?其实还是由于我们的哲学起点不同,西方哲学,他们的知识有一个特点,就是每隔一段时间,都会被新知识所代替,甚至发现有很多以前都是错误的。

而我们中国的哲学其实从开始就研究的是自然运行的规律,星辰更替日月运行,自然规律不会变,人体从古至今除了思想之外也没有什么变化,毕竟今天的们还是两条胳膊两条腿。中医研究的就是人体运行的规律,人体与自然的平衡规律,说的直白一点讲的是阴阳平衡,身体内只有各方面都“平衡”了,才不会得毛病,当然天灾人祸等外部原因除外,每天我们的身体内的正义的大军都在同我们体内反方大军在做斗争,用西医来说就是我们的身体内的免疫细胞、吞噬细胞等免疫大军时时刻刻都在和入侵到我们身体内的细菌病毒在作斗争。而一旦这个平衡被打破了,比方说我们平时总喜欢熬夜、不规律饮食、饮酒过量等不良习惯,身体的免疫力就会不断降低,逐渐的各种毛病就会找来。

艾灸

中医讲究治未病,西医治已病,中医的治未病并不是得病了就不治疗,而是要防微杜渐,不要等到病入膏肓了才着急治疗。这句话不仅是在告诉医生,也是在提醒病人、以及身体正常的人,由此可见,中医的思想是非常靠前的,正是这种思想,大多数的国人都讲究养生,提倡健身锻炼,而且现在西医也在逐渐运用这种思想!

总的来说,不管中医也好,西医也罢!都对我们的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医、西医都是人类同自然同疾病作斗争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而形成的医学学科,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一点粗浅的见解,贻笑大方了!

0 阅读: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