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朝鲜击落美国侦察机,尼克松暴跳如雷后,美国为何认怂了?

饼干不能吃 2025-03-27 16:10:31

1969年那会儿,朝鲜把一架美国的侦察机给打下来了。这事儿一出,美国总统火冒三丈,大发雷霆。但你猜怎么着?最后这事竟然就这么悄无声息地结束了,没了下文。

那年4月15号,朝鲜的战斗机在靠海的地方发现了美军侦察机,并且直接开了火。结果,美国那架飞机上的31个人都遭了殃。这事儿一出,美国的大领导们,像尼克松这些人,他们的反应可真让人琢磨不透。

美朝两国这次在空中发生的碰撞,到底是怎么回事,前后都发生了啥?美国那边又会怎么应对这事儿呢?

【不愿退步】

朝鲜战争打完后,美国军队没按规矩撤出朝鲜半岛,反倒是留在韩国,明摆着盯着朝鲜。

美国政治的本质就是搞霸权,而东亚地区则是他们死死盯住的重要地盘。他们利用朝鲜作为立足点,想方设法增强在东亚的地缘影响力,这是美国一直以来的策略,战争打输了也不会让他们改变主意。

从朝鲜的视角出发,盯梢、烦扰、情报外泄这些事,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司空见惯。美国军队时不时就派远洋船舰和侦察飞机,围着朝鲜领空海域转悠,跟赶不走的蚊子似的。

1969年4月份,朝鲜这边发现,美国那侦察机竟然又溜达到咱们近海天上来了,这下子,朝鲜的老百姓和军人都气坏了。

这已经不是美国头一回明目张胆地损害他们的利益了。大概在一年前,两边就因为美国搞的那些“小花招”直接闹过矛盾。

1968年的时候,朝鲜那边发现,在他们半岛周围的海里,竟然有一艘美国的船。那船上的人说,他们只是一艘普通的商船,在这片海域干着合法的买卖,说起来还挺硬气。

美国老觉得朝鲜好骗,但朝鲜其实没那么傻。他们稍微动动脑筋,就能瞧出美国心怀鬼胎,那艘船的真实面目估计也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接着,朝鲜的海员们迅速采取行动,把那艘所谓的商船给拦了下来。他们在船上仔细搜查,结果发现了大堆的侦察设备,其中还有些是之前从未露过面的新式装备。

就像朝鲜所猜测的那样,那艘商船其实是个障眼法,它真实身份是一艘美国间谍船,跑到朝鲜半岛来,肩负了两个重要使命。

一方面,得去搜集情报,掌握朝鲜那边的最新情况,然后赶紧把消息传回来。另一方面,也得摸摸底,瞅瞅朝鲜还有华沙条约组织那边,对这事儿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他们本想捞点好处,结果却吃了大亏,情报没找到,反倒让朝鲜抓住了把柄。

美国知道自己理不直气不壮,所以只能老老实实认错,向朝鲜说了对不起,并把之前扣押的船和船员都给送了回去。

美国在国际较量里吃了亏,心里头很不是滋味。之后,他们就换了招数,开始从空中进行侦察。

从1969年1月起到4月头半个月,朝鲜跟苏联的远东地带老是被美国的侦察机骚扰。

美国为了明目张胆地搞些动作,拉着韩国一起搞了个联合军演,把韩国东北那片海给折腾得乱糟糟的。

对手的行为十分蛮横,他们的企图也是毫不掩饰,朝鲜方面对此丝毫不敢大意。

他们心里头有数,清楚自家的空军装备比不上美国,所以就专门去苏联买了些米格-21战斗机回来,打算好好应对帝国主义的威胁,做好万全准备。

4月15号那天,美国的一架侦察机又出现了。这飞机按预定路线,从东京边上的空军基地升空,执行完侦察活儿,打算去韩国降落。

飞机上有31个人,其中有机组人员和一些专家。还有擅长韩语和俄语的语言专家,他们随时准备翻译从侦察设备上抓取的各种通讯内容。

美国是早有准备,朝鲜也同样不甘落后。他们从苏联那里搞来的米格-21,现在正好能发挥作用。

两架战机猛地冲上天空,没一会儿,美国飞机的雷达上就显示出了它们的踪迹。

就算侦察机上的人员瞧见了朝鲜战斗机的身影,他们也没乱了阵脚。一般来说,两架飞机这么正面碰上,主要还是靠喊话交流来解决问题。

他们采取的策略就是不去听、不去看、也不去管,只要演技到位,硬是把错的说成对的,黑的也能愣是给掰扯成白的。

感觉危险在悄悄逼近,雷达系统开始报警,机上的工作人员立马警觉,都绷紧了神经,准备按照指示行动,躲开这危险。

当他们正聚精会神地忙着时,猛然间,眼前冒出个庞然大物,是个不知名的飞行东西,径直朝他们这边冲了过来。

大家眼睛猛地一瞪,根本还没来得及有啥动作,事情就突变了。

那朝鲜对美国采取了哪些行动呢?

【矛盾激烈】

1969年的时候,朝鲜把一架美国的侦察机给打了下来。这事一出,尼克松一开始火冒三丈,可没过多久,他居然就不声不响了。

美军侦察机碰到了啥“突发状况”?

眼前猛地冒出个不明飞行物,结果是朝鲜的米格-21战机射出的导弹。朝鲜空军还没亲身体验过苏联战斗机的强大,这回正好拿美国人来练练手,试试深浅。

导弹的威力特别大,它一碰到侦察机,那飞机就立马开始往下掉,根本没法挽回。

朝鲜在靠海的地方干了一件大事,把美国的一架侦察机给打下来了。

美国以前在很多国家搞过情报侦察,但很少栽这么大跟头。他们的一架侦察机,带了6吨重的设备,机上还有31个人,结果全都没了。

60年代那会儿,世界还处于冷战状态,美国在国际上可算是一把手,也就苏联能跟它较量较量。靠着强大的整体实力,美国那是相当霸道,就算有人心里不爽,也不敢直接跟美国对着干。

像朝鲜这样固执己见、不肯轻易妥协的国家,在全世界上真是没几个。

挺有意思的是,4月15日那天,刚好碰上朝鲜领导人金日成的诞辰。他们选择在这个时机向美国出手,其实就是要给全国百姓和全世界看看他们的国防实力,用这种别样的方式给领导人送上个大礼。

后来到飞机失事地点的救援队伍,只发现了两具遇难者的尸体,剩下的29人至今还没找到,不过很可能都不在了。

朝鲜率先宣布击落了美国的飞机,紧接着,第二天美国媒体也跟进报道,事情迅速升级,舆论一片哗然,大家伙儿都瞪大眼睛,看这两个国家会如何解决这档子事儿。

按理说,美国那侦察机先闯了朝鲜的国防禁区,被炸了也是他们自找的。朝鲜那边呢,顶多就是防卫时手重了点儿。

要是美国真愿意按规矩来,那他们就不像我们所认识的美国了。

这事儿可能会闹出一连串麻烦,最坏的结果就是挑起地区冲突,说不定还会闹大,变成另一场世界大战。

在美国,不论是高层领导像总统尼克松,还是普通老百姓,心里头都憋着一股子朴实的怒火。飞机摔了,人没了,设备也成了废铁,美国这回可真是吃了大亏。要是不找回这个场子,可不符合他们的脾气。

大家伙儿都琢磨着政府是不是要强硬出手了,可实际上,美国上头的领导们正凑一块儿,热议得不可开交呢。

在国会里头,那些强硬派的官员们立场坚定得很,他们直截了当地说,这口气绝对不能咽下,得用尽所有果断的方法来对付朝鲜,非得讨回公道不可。

这说的不光是对朝鲜的看法,也是对苏联的一种立场。

朝鲜是社会主义国家,跟苏联关系铁得很。他们一直把苏联当作自己的大后盾,紧紧跟着苏联走。有了苏联这个强有力的支持者,朝鲜才敢跟美国硬碰硬。

美苏两国关系现在紧张得要命,两边都在使劲憋着,才勉强撑着冷战的局面,没让它爆发热战。跟苏联较劲的过程中,美国已经快憋不住了,干脆想借着这个机会,找个正当理由开打。

只说动手不说谈判,鹰派还真是够强硬,他们那套说辞也不是完全没道理。

有消息人士说,国会正开会想办法呢,这时候美国空军已经整装待发了。他们就在韩国的空军基地候着呢,只要国会一句话,他们立刻就能往朝鲜扔核弹。

并且,这种原子弹的威力,比当年扔到广岛和长崎的那颗要大上整整20倍。到那时候,朝鲜整个地方都会变成烧焦的荒地。

但国会里头不光有强硬派,还有温和派。美国的这些温和派议员,跟老派的温和政客可不一样,他们虽然行事谨慎,但心里那股往上爬的劲儿,可一点也不比别人差。

这些人觉得,就算美国心里再急,也得憋着点儿,得管住自己。要是让情绪冲昏了头脑,不顾理智,那美国最后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他们提倡以和平手段解决争端,说白了,就是能不打仗就尽量别打。

最后,尼克松发了一通大火后冷静了下来,想了想,还是决定听从另一个建议,把事态平息下去,并且赶紧发出了搜救请求,结果不少国家都伸出了援手,提供了人道主义帮助。

在这些国家里面,没想到苏联也赫然在列。

尼克松为啥突然改变态度,决定大事化小呢?

【息事宁人】

1969年那会儿,朝鲜把一架美国军的侦察机给打下来了。这事儿让尼克松大为恼火,可谁承想,他后来竟然采取了种求和妥协的做法。

他为啥会这么做呢?

他考虑的事情受到好多方面的影响,每个因素都超级关键。

首先,要是美国和朝鲜真打起来,说不定会重现50年代那场朝鲜战争的结局。

那时候,美国对上强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老觉得使不上劲儿,后面也跟不上力。再加上苏联在一旁瞪大眼睛瞅着,对他们来说,那也是个不小的威胁。

如今,华约那边儿特别齐心,因此要是美国跟朝鲜干起来,那就等同于跟华约过不去了。到最后,说不定北约和华约会拼个你死我活,谁也没好处。

美国身为直接相关国家,不可能缩在盟友背后光看着事情发展。反观苏联,因为它不是直接涉事方,所以可以轻轻松松地捡便宜。

白白浪费自己的资源,却帮苏联做了好事,这可不是美国心里所想的结局。

另外,现在的美国真的折腾不起战争了。

从打仗的角度说,他们被越南战争给缠住了,想走都走不掉。越南比他们之前想的难对付多了,死死拖住了他们的后腿。

国家实力在逐渐减弱,民众对此深感不满,抗议活动频发。

这时候,要是又挑起一场新战争,估摸着胜负还没见分晓,白宫就得被美国老百姓的脚丫子给踩塌了。

两边开打,美国大兵肯定会走神,这样一来,他们在朝鲜那边就很难占到便宜了。而且啊,朝鲜那边的事儿一多,越南战场上他们可能就顾不过来了,说不定最后还得栽在越南人手里。

即使能打败朝鲜,但要是为了一个小国家把自己给耗干了,那可真不值当。

亏本的生意,美国才不会干,也绝不会傻到去当越南朝鲜的救星。

从钱包角度看,美国也快撑不住了。

60年代快结束时,经济问题已经很突出了。老百姓平时过日子,可能对经济的小变化感觉不明显,但尼克松总统肯定能从大局上看出经济的形势。

军备竞赛花的钱太多,财政部门快顶不住了。国库就像被掏空的钱包,照这样下去,经济泡沫说不定哪天就破了,到时候30多年前那场经济大萧条可能又要重来一遍。

美国是靠战争捞了一大笔的国家,他们最爱干的就是坐山观虎斗,瞅准时机就插手。除非真到了没法子的地步,他们才不会亲自上阵呢。

最终,美国也得顾及自己在国际上的脸面。

尽管这些小国家害怕他们的强大势力,心里头有再多不乐意也不敢说出口,不过现在,偶尔冒出来的批评声是越来越多了。这些批评声一点点积攒起来,早晚能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和地位,会受到它所处的舆论环境直接影响。要是负面的声音越来越多,舆论氛围变糟糕了,那么这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发言权就会大幅度下降。

说到跟朝鲜的这档子事儿,美国在道德上本就站不住脚。朝鲜的战斗机没飞到美国地界去扔炸弹,它们是在自己家门口的海空区域搞的行动。

谁对谁错,哪个先犯错,一眼就能看出来。

有问题在先,却还爱挑剔找茬,进行报复,像美国这样的做法,就算能让各国表面上听话,也无法赢得他们心底的认可和尊敬。

美国确实挺厉害的,不过话说回来,他们也相当聪明,甚至有些狡诈,很会看准时机,随机应变。

特别是尼克松总统,他对国际形势的洞察总是直击要害。要不然,他也不会在三年后就踏上了访华之旅,走上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道路。

说“以和为贵”可能有点虚,但在那个复杂的政治时期,这话还真有点分量。在那个紧张的局势下,大家心里都清楚,和平共处不是空话,而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所以尼克松选择大事化小,不跟朝鲜硬碰硬。这并不是说他心里发怵,或是认了输,只能说他是个相当老练的政治家和领头人。

这场外交风波就这么被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美国领教了朝鲜的厉害后,再也不敢随便派出侦察机和间谍船四处嚣张,只能瞅准时机,趁朝鲜没防备的时候,偷偷摸摸地试探一下。

朝鲜通过一场可能爆发的战争危机,换来了较为安定的外部局面。虽说小规模的骚扰还是时有发生,但比起之前,次数减少了,频率也降低了,这让他们觉得已经足够了。

总的来说,尼克松的那个决定,对咱俩国家都挺有好处,也帮咱们避免了这事儿往更大乱子发展的风险。

2 阅读:40
评论列表
  • 2025-03-29 01:44

    尼克松暴跳如雷有鸟用!敢对朝鲜动武?先问中国允不允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