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林彪回想起来,觉得这是他这辈子最出彩的事儿。
没错,那时候林彪才26岁,头一回带大军打仗。这场仗,林彪指挥起来那叫一个沉得住气。敌人大队人马一钻进咱们的埋伏圈,参谋长连着问了好几回,动手不?林彪都说:别急,再等等。结果这一出手,直接打了个大胜仗。说起来,这场战斗聂荣臻也是大功一件,他豁出去了,亲自上阵,给战士们树立了个好榜样……
上世纪30年代头几年,中国工农红军历经长达三年的游击战磨难,成功打退了国民党反动派一轮又一轮的“围剿”行动,队伍人数迅速膨胀到十多万人,还建起了十几个革命根据地。红军势力这么壮大,蒋介石开始急了。
这时候,老蒋跟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他们打的那场中原大战,就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大的一场军阀乱斗,才刚刚落幕。老蒋这回可是赢了个满堂彩,心里头那个美啊,就开始飘飘然了。他立马调转枪口,对着红军就连着来了五次大规模的疯狂“围堵”。
1930年10月,蒋介石第一次动手围剿,带了10万大军,结果被打得落花流水;到了1931年2月,他不甘心,又组织了20万人马进行第二次围剿,结果还是一败涂地;7月份,他更是亲自上阵,带着30万大军进行第三次围剿,还是没能成功。这三次围剿,蒋介石带的兵从10万增加到20万,再到30万,每次都输得很惨,估计他气得不行(如果他能换发型,估计头发都得竖起来)。但他就是不死心,失败后还继续来,到了1932年底,他又带着40万大军发起了第四次围剿。没错,他的兵力还是按照那个“一步步加多”的方式涨到了40万!
四十万敌军又能如何?敌人来了,咱们就迎战;洪水来了,咱们就筑堤!红军早就整装待发了。前三回反“围剿”,都是靠擅长游击战术的毛主席亲自带队的,每次都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狼狈不堪。但到了第四次反“围剿”,毛主席被调到了别的地方,这次换成了周恩来同志和朱德司令来指挥。开打之前,周、朱两位还特意去向毛主席请教了一番,所以第四次反“围剿”基本上还是照着毛主席的游击战术去跟敌人周旋的。
(一)要是打不过,那就赶紧走人。
这次打仗,国民党那边的军队分成了三路,各自忙活着:
左路方面,蔡廷锴带着他的十九路军,总共有6个师的兵力,去攻打红军在闽西的地盘。
右边那条路上,余汉谋带着粤军的6个师,直扑咱们的中央根据地。
中路进攻由陈诚带领的蒋介石亲信部队,也就是12个师,主攻方向是中央根据地。在这三路大军里头,陈诚带的中路军是主打力量,一共有16万人。这回,蒋介石可是真豁出去了。
战斗一开始,国军就从西北方向一路朝南东猛进,多路并进,一起发动攻击。特别是陈诚带头的中路部队,被分成了三个小队,猛冲猛打地朝着赣东南的南丰、广昌这些根据地的重要地方推进,那势头可猛了!
这时候,红一方面军手头上只有7万多兵马,敌人势力大,咱们力量小。按常理出牌,咱们应该像前几次反围剿那样,采用游击战术,不能跟敌人硬刚。周恩来、朱德和王稼祥心里头也是这么想的。但那时候,王明那套左倾冒险主义作祟,苏区中央局不听朱德他们的劝告,反而发电报让红军主动去找敌人干架,还催着快点打下南丰那些地方。
那时候,红军的主力部队被一分为二,左边的是红一军团、红三军团还有红21军,林彪领头当军团长,聂荣臻负责政治工作;右边的是红五军团和红22军,董振堂(也就是军团长)带队,朱瑞管政治。另外,还有个红12军,他们是跟着右边部队走的,算是预备队。
实际安排是这样的:第三军团打头阵,从西边往城里冲;第五军团呢,从北边进攻;第12军就在城东南的抚河那边,帮着一块行动;第一军团就呆在城西的尧石、贯巢那一带,专门负责阻拦来支援的敌人。
红军多次猛攻南丰,但都没能成功。1933年2月12日晚上,三军团和五军团不顾大雨,分别从西边和北边往南丰县城边上打过去。打了一整夜,我军也就拿下了南丰边上的十几个小据点。到了13号早上,南丰外边还有二十多个据点没攻下来。红军没能冲进敌人的主要防线,只打死了敌人不到一个营的人数,自己却死了400多人,其中主攻的三军团三师师长彭遨还有两个团长都战死了。
继续这样打,对红军真的很不利。三军团的头儿彭德怀,他跟一方面军的领导周恩来、朱德提议,咱们得从南丰撤军。
接着,周和朱果断做出决定,把主要的五万大军撤回来,藏到抚州黄陂的西边,等着看准时机再行动。
(二)林彪表示:先别急,再稍微等等看。
结果证明,那个决定简直太对了。没过多久,敌人就开始四处找红军的主力,想再打一仗。到了2月26日,敌人的西路第一纵队,包括52师和59师,从乐安县浩浩荡荡地出发了。他们兵分两路,往黄陂东边挺进。陈时骥带着的59师走在左边,李明的52师则在右边。
不过,敌人在行军路上老是被苏区的各个独立师、独立团还有赤卫队给偷袭,他们一直搞不明白红军的主力到底躲在哪儿。
2月23号那天,红军主力早就在黄陂那边集合好了,就等着跟过来的敌人干一架。黄陂那地方的摩罗嶂山,是去乐安到宁都一定要走的路。敌人想走,就得穿过好几十里连绵的山,中间还有条15公里长的峡谷。那时候正好连着下雨,这种路对敌人来说特别难走,但对红军来说,打埋伏战就最合适不过了。所以林彪和聂荣臻商量了一下,决定在那峡谷里埋伏起来,一举消灭陈诚的两个精锐师。
但这次埋伏行动准备起来真心不容易。那时候,大白天山里头黑漆漆的,雨雾把山头都给裹住了;一到晚上更是啥也看不见,黑得要命,路还湿漉漉的,又黏又溜,部队想摸到埋伏位置,困难重重啊。
26号那天,咱们的伏击队伍总算是全都到位了。到了27号天还没亮的时候,红一军团的参谋长徐彦刚和保卫局长罗瑞卿,领着7师、9师外加一个炮兵连,悄悄摸到了右边的埋伏地点;军团长林彪和政委聂荣臻呢,带着10师、11师躲在左边的阵地;彭德怀的红三军团就在一军团的旁边,跟它并排摆开阵势。大伙儿都找到自己的位置,藏在茂密的树林里,就等着猎物上钩了。
为了更有效地指挥作战,林彪和聂荣臻直接走到了蛟湖北边我军设下的埋伏地点。那儿正好是红11师负责的区域,这山沟离大路特别近,只有大约两公里,敌人一靠近,咱们就能看得一清二楚。
刘海云师长跟林彪讲了他们的打仗计划,接着就领着林彪和聂荣臻去了最前面的战场看地形。聂荣臻对11师的将士们说:
这回咱们的策略是引敌深入,再来个瓮中捉鳖。所以,北边的33团得格外小心,别急着露馅儿。等敌人进了圈套,就任凭他们往前窜,别忘了,东边还有红三军团候着呢,敌人这回是插翅也难飞了!
那时候,大军正在山区里行进,碰上阴雨连绵和大雾弥漫的天气,一军团的无线电设备没法用了。所以,林彪和聂荣臻就派了通讯员去传话:让军团司令部一吹冲锋号,大家就进攻。
2月27号一早,大概9点来钟,山间的厚雾开始慢慢消失,太阳光照进了山谷,到处都是暖洋洋、和平的样子,山野里头一点也看不出有啥战斗的气氛。不过呢,好多红军战士心里头却怎么也平静不下来……
这时候,红11师的探子急忙回来报告,说52师的敌军正朝咱们的阵地逼近。
紧接着,11师的33团和32团相继传来消息,敌人的52师侦察小队快要摸到咱们的防线边上了。
然后,敌军52师的两个旅,总共四个团,眼看就要到了。他们一头闯进了红军设下的埋伏圈,而且压根儿没防备,走得十分张扬。
红军里有些部队的头儿,眼瞅着敌军就在咱们眼前晃悠,心里头那个急啊,就跟猫挠似的,生怕错过了上阵杀敌的机会。他们一个个跑到军团最前线的指挥部,问能不能赶紧动手,打他个措手不及。
红一军团参谋长徐彦刚找到林彪,直接问道:“咱们动手不?”
林彪拿起望远镜朝前方瞅了瞅,沉着地吩咐道:“别慌,先耐心等等。咱们要等的是敌人的后勤大部队!”
林彪琢磨着,敌人既然是大规模行动,那辎重部队肯定少不了。还真让他给猜对了,没过多久,敌人的辎重部队就慢吞吞地现身了。
徐彦刚又一次问:“咱们动手不动手?”
林彪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说:“咱们先别急,等等看,等他们的后卫团到了再说。”
没过多久,敌人的殿后部队真的进来了!
下午一点左右,林彪终于拿出了手枪,“砰砰”两声朝天开了枪,大喊道:“开始攻击!”紧接着,我军的冲锋号也跟着急促地响了起来。
号令一响,红军各部队立马开打,枪声噼里啪啦响个不停,整个长长的山谷都被震得嗡嗡直响。
敌人的队伍拉得老长,像一条蜿蜒十里的路,结果被我军给切成了好几截。他们头和尾都顾不过来,只能眼睁睁地暴露在我军的火力攻击范围内。
我军首先出动的是第10师的29团,他们直接冲向登仙桥,对敌人的后卫团发起了猛烈的攻击。紧接着,林彪从第11师调来了33团,和10师的29团一起,对敌人的后卫团以及辎重营发起了强大的攻势。与此同时,21军也火速赶到登仙桥附近,准备截断敌人的逃跑路线。
瞅瞅对面敌人那边。李明,敌52师的师长,一点防备都没有,他就急急忙忙地下了命令,让一个团往前冲,另一个团在后面挡着,一起朝我们11师的阵地猛扑过来,想往西北方向逃跑呢。
敌人靠着厉害的武器装备,连续冲了好几次,现在已经冲到了32团守着的那个山头沟口。咱们能不能挡住他们这次猛攻,直接决定了我军整个埋伏打仗能不能赢!
紧急关头,聂荣臻火速带着一个特勤连赶到了11师32团的防线;没多久,11师的政委刘亚楼也匆匆赶到,他亲自上前指挥战斗。
聂荣臻对32团的政委杨成武讲:“现在情况很关键,咱们得咬牙挺住!”杨成武回应:“聂政委,您就瞧好吧!”说着,他迅速抽出手枪,转身大声喊道:“兄弟们,跟我往前冲!”
瞅见杨成武带着弟兄们往阵地猛冲,参谋长徐彦刚心里头也是热血沸腾。但眨眼间,他感觉到不对劲,赶忙扭头去找,结果聂荣臻已经没了影儿。他急忙扯开嗓子大喊:“聂政委,聂政委,您可千万别离开啊!”
没办法了,聂荣臻直接跟着战士们一起冲进了山谷下面的敌人堆里。
团里的政委和大军团的政委都亲自上阵,冲在前面,这仗哪里还有什么不确定的?这时候,11师的31团、32团、33团互相配合,全都火力全开,把路上的敌军围了个水泄不通,就像把一条“长龙”切成好几段,一顿猛打,把敌人打得盔甲都丢了,溃不成军。
到了下午一点钟那会儿,红三军团打完最后一场肉搏战后,干掉了敌人一个旅。另一边,红一军团也挺猛,把敌人的52师师部、后勤部队,还有一个旅的大头给收拾了。那个52师的师长李明,挨了枪子儿从马上摔下来被抓了,他头上、肚子上都受了重伤,抬到担架上没多久就一命呜呼了。
28号上午10点,林、聂指挥第7师配合21军,去收拾登仙桥那边剩下的敌人。同时,他们让第9师和第10师继续往西走,跟右翼的友军一起,对付敌人的59师。
(三)抓住陈时骥这次行动,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把陈时骥给抓住。我们提前做好了准备,设下了埋伏,就等着他自投罗网。终于,陈时骥出现了。他没想到我们会在这里等着他,一脸的惊愕。我们见状,立刻冲了上去,将他团团围住。他试图反抗,但在我们这么多人面前,他的挣扎显得那么无力。经过一番激烈的较量,我们终于成功地将陈时骥给抓住了。他被我们牢牢地控制住,无法逃脱。这次行动,我们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也为接下来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红一方面军跟敌52师开打的时候,红五方面军也动手攻打敌59师了。那会儿,敌59师的前锋177旅,突然间听到他们右边纵队那边枪声响起来。旅长方靖赶紧跟师长陈时骥说这事儿。可那陈时骥真是个糊涂蛋,他以为52师在那儿搞打真枪的演习呢,所以一点防备都没有,还继续带着队伍往前走。
28号一大早,敌人的59师就被咱们红军的右翼红五军团给撞上了。大概8点的时候,红军右翼的15军、22军的主力部队,还有12军,一起向敌人的59师177旅的353团、354团,以及175旅的349团、350团的阵地发起了全面的冲锋。
打了一天硬仗,到了晚上7点,咱们军队成功拿下了云峰山和军山,把敌人的4个团都给打垮了,就剩下2个团的一点人逃走了。
在摩罗嶂那片大山里,因为地形问题,两边队伍的电台都连不上,敌方的59师师长陈时骥压根不知道52师已经没了,他们的师长李明也已经牺牲了。看自己这边形势不妙,他就带着师部的几百号人往52师那边撤,跑到离蛟湖十多里的地方,还特意派了几个传令兵去跟52师接头。结果,这几个传令兵被红军一军团教导团给逮住了。
林彪接到情报,立马让教导团的郑团长带着11师的一个团,去找59师的剩余部队。
3月1号那天,陈时骥带着剩下的部队跑到登仙桥那边,结果全让红军给收拾了。但红军这边也不是没损失,红五军团39师的师长王树亚,在那场战斗中英勇地没了。
我军清理战场后,愣是没瞧见敌59师的师长陈时骥。后来从抓来的敌军俘虏嘴里得知,陈时骥脸上长满了麻子。听到这话,战士们开始在俘虏堆里找脸上有麻子的人,结果找了一圈也没发现。最后,还是红一军团团部电台班的几个战士,在山上砍木头准备搭天线时,撞见了正逃跑的麻脸家伙,陈时骥这才被抓了起来。
到这儿,黄陂这场伏击战,红军是彻底赢了。这次战斗,咱们打掉了敌人两个师,一共9个团,抓了1万多俘虏,干掉了一个师长,还活捉了一个。另外,缴获的枪支上万,迫击炮有四五十门,电台七台,弹药、银元还有其他东西多得数不清。光是搬这些东西,就忙活了整整一个星期。
黄陂战斗打完后,26岁的林彪特别激动,这是他头一回带大军搞伏击,后来他还常说,这场仗是他一辈子最骄傲的事情。
黄陂战斗结束后,红军又历经几场拼杀,最终把敌人的三个师给打垮了,赢得了第四次对抗围剿的大胜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