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头条#
原例:胡建东
1934年10月10日,中央红军主力撤离中央苏区后,特别是在项英、陈毅领导下留守在中央苏区为掩护主力红军突围,拖住国民党主力的部队被国民党军打散,退出城镇进入山区打游击后,苏区民众各自依据自己对未来形势,对中国共产党、对工农红军未来走向的判断,对上述货币和票证作出了不同的处理。有的把它上交,以讨好或巴结国民党政府;有的为安全起见,怕惹事生非,则自行销毁;更多的则是偷偷地藏匿于瓦橼、墙壁、烟囱及用埋入地下等方式,冒险予以保存。后者不乏有坚信共产党会回来,红军会回来的人。
新中国成立后,部分老区民众先拿出苏区货币到银行要求兑换。1949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宁都县支行率先向上级反映这一情况,后逐级上报到人民银行江西省分行、人民银行中南区分行、人民银行总行,直至中南军政委员会和中央财经委员会。1950年7月1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正式下文通知中南军政委员会财经委员会安排执行收兑工作。值得一提的是,人民银行中南区分行在上报总行的同时,也向江西省分行表达了“为照顾群众利益,扩大政治影响,原则上同意尽先收兑”的意见。使得在未得到中央财经委员会正式下达的指令以前,原中央苏区的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营业机构就已在做收兑工作了,并依据实际情况,多次放宽收兑时间至1951年1月20日。其时,中央政府经济上自身也很苦。
1956年11月30日、1957年2月8日国家财政部分别发出【财公贝字第90号】、【财公贝字第14号】文件,规定各类公债及借谷票一并可按相关要求进行兑换。1958年7月4日,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出《关于由人民银行继续收兑全国解放前苏区、解放区发行的公债的联合通知》【(58)储公徐字24号、(58)财公字154号】,再次延长收兑时间。1980年8月16日,财政部再次发出《关于战争年代地方政府和人民军队向群众筹借、筹募的款项,仍由地方政府统一核实处理的通知》,不仅继续延长收兑时间,还进一步扩大了债权票证的收兑范围。这时的收兑工作主要由中国农业银行来承担。
下列5张“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经济建设公债”和1张“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革命战争公债”,1张“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纸币就是这一历史的见证。

图1:票号为100507伍角面额的经济建设公债,票幅 13×10.5㎝
此票于1982年9月6日在中国人民银行石城县支行兑付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经济建设公债”于1933年7月发行,发行数量300万元,其中100万元用于红军作战经费,100万元用于粮食调剂局和国家经贸局作经济贸易用,100万元用于帮助苏区合作社的经费。发行面额为伍角、壹圆、贰圆、叁圆和伍圆。于1936年10起分五年还本,每年10月1日付息,周年利息为5厘。

图2:票号为203610壹圆面额的经济建设公债,票幅12.7×11.7㎝
此票于1980年6月19日在中国人民银行广昌县支行兑付

图3:票号为307953贰圆面额的经济建设公债,票幅15.2×12.1㎝,
此票由最早反映此事的中国人民银行宁都县支行兑付

图4:票号为033263叁圆面额的经济建设公债,票幅15.8×14㎝,
此票由中国人民银行赣县支行兑付

图5:票号为324400伍圆面额的经济建设公债,票幅 17.7×14.6 ㎝,
此票由最早反映此事的中国人民银行宁都县支行第三专柜用转账方式兑付。

图6:票号为493332壹圆面额的第二期革命战争公债,票幅13×8.2㎝,
该票由中国农业银行赣县支行南唐营业所兑付。具体兑付时间不详,但有一点是知道的,即中国农业银行于1979年2月与中国人民银行第三次“分家”。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革命战争公债”共发行了三期。第一期于1932年6月发行,金额60万元,目的是“充裕战争经费”;期限半年,利率为周年1分;面额为伍角、壹圆和伍圆三种。第二期于1932年10月发行,金额120万元,面额、期限和利率同第一期。二期为节省印刷费用,一是在一期剩余未发行完的债券背面加盖“第二期”印章以示区别;二是债券背面不再印“公债条例”。

图7:票号为670024壹圆面额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纸币,票幅11.6×6.7㎝,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中央苏区先后发行过伍分、壹角、贰角、伍角、壹圆五种纸币和壹分、伍铜币及贰角银币。该票面上加盖的是“信丰县财政局核销”圆印章,时间是1962年。所有收兑工作,先由银行办理,再银行解到当地财政局划转资金,原票交当地财政局核对并按相关规定留存一定时间,故会在票面上加盖相关财政部门印章。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80年1月7 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批复中国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福建省财政局《关于苏、边区公债与折实公债计息办法的补充规定》【[80]银储字第1号财预字第1号】一文,明确表示:“鉴于老苏区公债与折实公债,时间较长、金额很小,尤其是在战争年代,老解放区人民冒着生命的危险,省吃俭用支援革命战争,对革命是有贡献的。为了照顾群众的利益,现补充规定如下:“苏边区公债与折实公债已超过还本付息日期的利息,可算到提取日为止。”一改此前的:“其计息时间,以公债票面规定的还本截止日期为止”的计息方式。它意味着不管持有多长时间,都应按原定利率计算多长时间的利息。这一决定更暧老区民众的人心。